理论教育 德育目标的制定与保证:来自《新编教育学原理》的成果

德育目标的制定与保证:来自《新编教育学原理》的成果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目标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我国的德育目标体现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突出了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方向性、全面性、科学性,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目标体系。(二)中小学德育目标中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

德育目标的制定与保证:来自《新编教育学原理》的成果

德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教育目标中对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发展的规划,是培养人的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教育目标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

(一)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德育目标的确立是德育的首要问题。它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和形式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德育效果的检测与评定,对整个德育过程具有导向、选择、协调和激励的作用。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现在的中小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现在起,就必须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的名义专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颁发的文件,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这就是我国当前确立的德育目标。(www.daowen.com)

我国的德育目标体现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突出了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方向性、全面性、科学性,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目标体系。

(二)中小学德育目标

中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