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编教育学原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最佳实践

新编教育学原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最佳实践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泰勒认为,需要对教育目标进行哲学、心理学的两次过滤,最终剩下的就是最有意义的和最可行的目标,即得到特定的课程目标。泰勒认为,最主要的是必须根据继续性、序列性、综合性的标准来组织学习经验。泰勒认为,评价是课程编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要揭示学生获得的经验是否产生了满意的结果,又要发现各种计划的长处与弱点。泰勒原理的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目标模式。

新编教育学原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最佳实践

(一)课程设计的模式

1.泰勒目标模式

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泰勒认为,应根据学习者本身的需要、当代校外生活的需要及专家的建议三方面来提出目标。通过对上述三个目标的来源的分析,可以获得大量有关教育目标的资料和普遍的课程目标,然而,学校指向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为此,泰勒认为,需要对教育目标进行哲学心理学的两次过滤,最终剩下的就是最有意义的和最可行的目标,即得到特定的课程目标。

(2)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泰勒提出了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①必须使学生有机会去实践目标中所包含的行为;

②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上述行为时有满足感;

③所选择的学习经验应在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内;

④多种经验可用来达到同一目标;

⑤同一经验可以产生多种结果。

(3)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泰勒认为,最主要的是必须根据继续性(即在课程设计上要使学生有重复练习和提高所学技能的机会)、序列性(即后一经验是在前一经验基础上的泛化与深化)、综合性(即课程的横向联系)的标准来组织学习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泰勒认为,评价是课程编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要揭示学生获得的经验是否产生了满意的结果,又要发现各种计划的长处与弱点。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包括这四项活动。泰勒原理的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目标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据可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其他方面,如理解力、鉴赏力、情感、态度等同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所以受到了许多批评。

2.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教师的作用,利用当代教育哲学的成果,小心翼翼地为自己提供论证。这种模式并不谋求囊括所有的设计方法,但它却弥补了目标模式的局限性。它更为接近教师平日所关心的那些问题。这种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而且非常重视教师的自主性。(www.daowen.com)

(二)课程实施

1.定义

课程实施是将已经编制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取向

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分类研究受到了课程学者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缔造取向。

3.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程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4.课程实施的特点

课程实施应具有合理性(相对优越性)、和谐性、明确性、简约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