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所以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教师职业角色。
教师职业的属性除表现在性质和特点与其他职业不同外,还表现在职业角色的不同。所谓职业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职业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中同时扮演许多角色。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其他角色相比更加丰富,主要扮演八种角色。
(一)教师的角色
1.传道者角色
教师承担着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其教育教学活动不是随意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虽然在现代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具有多元性,但教师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
2.授业解惑者角色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方面,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整理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使之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钻研和创造,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另一方面,不断研究了解学生,探讨和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以最高的效率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心智,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巧。
3.示范者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学生具有向师性、可塑性、模仿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为人处世的态度等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职务就是以自己的榜样来教育学生。所以,从古至今总是把教师的德行放在首位。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1)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有序进行,给教学提供好的环境,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要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就要求教师全面把握教学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要素。
(2)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学资源分配(包括时间分配、内容安排、学生分组)和教学活动展开等方面是具体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通过科学分配活动时间,采取合理的活动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协调学生的关系,激发集体学习的动力。
(3)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教师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方式不同,这取决于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权威结构、兴趣结构、性格气质结构、年龄结构等因素,显示了教师的不同个性,决定着教学管理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5.研究者角色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的研究,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研究,更要有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交往的研究等,这都需要教师终身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使教育教学建立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之上,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还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作为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活力的、千差万别的个体,传授的内容又是与时俱进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发展变化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教学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6.父母与朋友角色
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作父母的化身;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朋友,也期望老师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在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得到老师的指导,希望老师能与他们一起分享欢乐与幸福,分担痛苦与忧伤。
7.心理调节者角色(心理保健者角色、心理健康维护者角色)
随着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展开,人们对教师产生了儿童心理卫生顾问、心理咨询者等角色期待。教师应积极适应时代、社会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常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担当学生的心理调节者角色。
8.学生心灵的培育者角色
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认真、勤奋、刻苦,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差距,要关注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善于促使学生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1.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换(www.daowen.com)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愿,以适应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化。因此,人们对教师的期待和要求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首先,教师再也不能将传授知识作为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社会要求和社会期待把教师从道德偶像和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要求教师以一个平等的、有成长经验的人的角色来对待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公正无私、宽容与尊重、睿智与深刻、爱心与关怀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关爱、扶助、引导和行为示范去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从而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所谓的“教学”,是按照专家编好的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去教规定好的内容,甚至是按照考试部门编写的考试要求和考试标准去组织教学内容,按照教研部门编制的练习册去安排学生的各种练习内容和练习活动。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新课的课程实施者和执行者,更应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与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增强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新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3)由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
②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③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4)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化为全面的引导者。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就需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教育学生坚信自己有潜力。
②要慎重地评价学生,对学生不能抱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要尽量公开、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5)教师要从学校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还是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共建者。因此,教师角色是开放的,是“社区型”教师。
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以及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努力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的善意,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身的超越。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如何促进学?这就要求教师“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如何实现价值和如何做人。在这里,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启迪与激励。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对待其他教育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新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