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后教育体制:新编教育学原理

改革开放后教育体制:新编教育学原理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纲要》指出,应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同时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及相应的资格考核和证书制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计划》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改革开放后教育体制:新编教育学原理

1978年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校教育制度得以重建。

(一)1985年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有关学制的内容如下。

(1)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决定》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地区,分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明确了义务教育实施中社会、家庭和学生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1986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出应在小学、初中、高中后进行三级分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逐步建立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从而扭转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4)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并逐步建立和健全校务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二)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其中关于学制改革的要点如下。

(1)关于基础教育。《纲要》指出,我们要以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加强基础教育,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特别是广大农村,劳动者文化程度较低,抓好基础教育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性问题。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模式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科学知识、劳动技术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纲要》指出,在我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从社会发展需要看,有相当多的人在基础教育后就要分流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数的比例应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也应开设一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也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职业技术教育要主动适应当地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办出特色。要提倡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走产教结合的路子,增强学校自身发展的能力。

(3)关于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历教育,主要是为一部分没有学历、本人深造意愿强、有培养前途的在职青年提供获得学历、补充知识的机会;另一种是已经取得一定学历的在职人员,为适应从业需要或科技、文化的发展进行知识更新。《纲要》指出,应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同时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及相应的资格考核和证书制度。

(4)关于高等教育。《纲要》指出,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高等教育应大力加强和发展地区性的专科教育,特别注意发展面向广大农村、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专科教育,扩大研究生的培养数量。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些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

(三)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教育大法,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学制改革的成果,并在第二章专门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1)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这是关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和划分学校层次的根本规定。

(2)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www.daowen.com)

(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是指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根据一定的考试目的,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按照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测定,国家教育考试主要包括入学考试、水平考试、文凭方面的考试等。

(5)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学业证书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在该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规定学业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证书,主要包括各种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等。学业证书制度对于维护教育活动正常有序的运行、保证教育质量,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制度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各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设立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

(四)199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在职人员能够普遍接受各种层次和形式的教育与培训;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并使高校高新技术产业为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作贡献;深化改革,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五)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其中有关学制改革的内容如下。

(1)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4)战略主题的核心: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

(5)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战略主题的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推进思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