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各层次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是由不同的决策主体来进行的,有的主要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现实状况、发展需要以及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有的主要依据具体的教育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来确定,有的主要依据学科或专业发展的特点等来确定。下面主要就宏观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的依据进行阐述。
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教育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就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来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
1.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及其发展的需要来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
社会关系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利益关系等各种关系的总称。一个社会的社会关系是否和谐、有序,关系社会的稳定。因此,任何社会都十分重视社会关系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政治机构、组织制度和经济制度等对社会关系予以调控和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总要带来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的变革,而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新的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的建立又无不对教育培养人提出相应的要求。这一点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突出。例如,美国学者英格尔斯在谈到人的现代化问题时就曾明确指出,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从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可见,培养现代人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否则,将无益于现代化制度的确立。
2.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来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
人不仅是社会的成员或阶级的成员,也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不仅要反映社会关系和政治经济的要求,还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发展需要的制约。特别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成为制定教育目的不可忽视的直接因素。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生产与管理越来越走向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对劳动者的质量、规格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根据这种要求来重新选择、确立教育目的,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3.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www.daowen.com)
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还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来确定。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
如果不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或特点,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在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有所不同。在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时,就必须以此为依据,这样才能使实际教育活动对学生的要求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具有针对性,而不至于过低或过高、过易或过难。心理学的研究早已揭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等特点,这是各级各类教育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时应把握的基本前提。依据这些特点才能将各级各类教育目的从低到高整合为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有机序列,为不同教育阶段开展实际教育活动提供合适的指导,这样的目标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人的发展需要是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未来的、生存的和发展的等。这些需要与人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发展变化要求的意识密切相关。人对社会发展变化要求的认识,会使人把社会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需要,使人围绕社会要求来设计、建构自我发展。人的这种需要的满足常常包括对教育的要求,这是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时必须考虑的。如果不考虑人的发展需要,教育对人的发展需要就难以满足。事实上,任何社会的教育目的对人所应具备的素质的要求、所预期形成的素质结构不仅体现着社会的规定性,而且总是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理想化发展的追求。人是社会的主体,正视人的主体性需求、满足人的主体性需要的教育目的,往往更有利于人的价值提升和内在力量的增强,才能对培养人的实际教育赋予根本的活动宗旨或活动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