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及教育-《新编教育学原理》成果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及教育-《新编教育学原理》成果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是指中学的11岁、12岁至14岁、15岁的处于少年期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表现。初中生身高迅速增长,血管也跟着增长,但心脏的发育却跟不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是少年期身体发展的显著特点。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所谓经验型,指的是初中生在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时,需要具体形象,从“经验型”逐步上升为“理论型”。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及教育-《新编教育学原理》成果

初中生年龄特征,是指中学的11岁、12岁至14岁、15岁的处于少年期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表现。这些典型表现对教育起着客观上的制约作用,要求教育与它相适应。

(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

初中生的生理发展表现在身高体重上的变化很大,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即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根据我国的有关资料统计,这个时期,男女平均高度年增长为6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为4千克。一般来说,女生的生长发育加速期比男生早1~2年,女生身高的生长高峰期又比体重的生长高峰期要早1年。由于女生发育比男生早,而男生发育增长量却比女生大,因而男女身高和体重的发展出现两次交叉,即:女生从10岁、11岁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身体各部分增长迅速加快,许多身体增长的形态指标超过男生,形成男女学生生长曲线的第一次交叉;男生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身体生长速度加快,身体增长的许多形态指标超过女生,形成男女学生生长曲线的第二次交叉。由于四肢的增长比躯干快,所以初中生的体型发展常常是不协调的。

初中生身高迅速增长,血管也跟着增长,但心脏的发育却跟不上。这样,常导致心脏活动机能障碍,引起头晕、心脏搏动过速、易疲劳等现象。这些现象在通常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青春期的过去,会自然消失。

初中生的骨骼在迅速生长,但骨骼的钙化程度尚未达到成人的水平,骨骼容易变形、弯曲和损伤;同样,初中生体重猛增,可是肌肉的拉力强度仍然较弱,显得比较娇嫩。因此,初中生骨骼、肌肉的负荷能力还比较差。

初中生神经系统的变化也很大。脑的重量增加虽然有限,但脑的神经纤维在增长,脑的功能日趋复杂化。这说明初中生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达到了可以承担比小学生更复杂的智力活动任务的程度。但是,初中生的大脑神经系统对机体活动的调节功能,赶不上身体的增长,动作往往显得不够协调,给人以“笨手笨脚”之感。同时,初中生由于性激素的分泌,影响脑垂体的功能,使原来较为平衡的神经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有了一定的改变,即兴奋过程相对强于抑制过程,兴奋与抑制的转化也较快。另外,初中生的情感反应不稳定,缺少自我克制,出现某种神经质现象,等等。

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是少年期身体发展的显著特点。所谓第二性征的变化是指体态上出现的新特征,如初中男生变声、甲状软骨增大、出现胡须;初中女生变声、乳腺发育、皮下脂肪增多等。据世界各国研究,男女儿童性成熟有提前的趋势。

(二)从初中生生理特点出发,教育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学校应该为学生家长提供指导,保证学生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能量代谢非常活跃。如果一个成人处于绝对安静状态(早上空腹卧床),平均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1千卡热量,那么12岁的男孩同样条件下每千克体重每小时需要消耗1.8千卡的热量。少年的活动量平均高于成人,根据生理学家的估计,少年每天消耗于运动的热量约600千卡,骨骼和肌肉组织每昼夜所需热量为60~100千卡。将这些能量消耗加在一起,那么初中生一昼夜的能量消耗为2 400~2 500千卡。如果初中生要参加体育舞蹈等活动,那么每昼夜所需的热量消耗将在3 000千卡以上。

热量和其他营养成分,一般来自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根据食物卫生学的要求,除了各种适量的维生素之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最好为1∶1∶4。此外,还应该让学生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矿物盐,特别是为骨骼发育所必需的钙和磷。因此,食物的选择、搭配要恰当,使之充分满足少年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防止偏食。

2.学校的课桌椅设计和配备要与初中生的身高相适应,教师要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立姿势

初中生的骨骼容易变曲变形,如果课桌椅高度不合标准,很可能导致驼背。由于初中生的肌肉容易疲劳,喜欢东倚西靠,即使课桌椅的高度与他们的身高相适应,还常常会坐得歪七倒八,久而久之,仍有可能形成不良体态。因此,教师必须随时提醒和督促,让他们保持正确的坐、立姿势。

学校课桌椅应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尽量保证学生能够使用适合身材的课桌椅。

3.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适当开展适宜于他们身体生长发育的体育活动和室外活动

初中生的大脑神经细胞机能结构尽管有了相当的发展,可以承担比小学生更为繁重的智力活动,但是他们的大脑神经细胞仍然相对比较娇嫩脆弱,很容易疲劳。如果课业负担过重,就有可能造成疲劳过度、失眠神经衰弱,影响整个身体的发育成长。

初中生的骨骼、肌肉尽管增长较快,但易疲劳,负荷能力较差。因此,初级中学的体育活动都不应该使学生的骨骼、肌肉负荷过重。适当的体育活动和室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骨骼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而且有利于锻炼心、肺器官,使这些器官增强机能和活力,还有利于提高大脑神经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反应的能力。

(三)初中生的心理发展

1.感知和思维的特点

就感知来说,初中生精细性不够而灵敏性较高。有关研究材料表明,初中生的视觉感受性比低年级小学生增高60%以上,具有较高的颜色辨别能力。初中生听觉感受性较高,对音阶具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初中生的动觉感受性也是比较高的。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一般说来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所谓经验型,指的是初中生在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时,需要具体形象,从“经验型”逐步上升为“理论型”。初中生在概念的发展上能日益掌握更多的抽象概念和概念体系,因而能日益理解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内在规律,在判断推理方面,自觉地做出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能力在不断发展。第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有所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常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2.注意和记忆的特点

初中生在注意的内容、广度和分配等方面,相较于小学生有了很大的发展。小学生容易被新异刺激所吸引,无意注意占优势。初中生已从无意注意占优势变为有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比小学生稳定、持久,具有较大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因此,他们能够逐步学会较长时间集中注意于需要完成的工作和学习,如听课、做作业、做实验等。初中生注意的范围比小学生增大。实验表明,小学生在速视器上平均能注意2~3个客体,而初中生则在速视器上平均能注意4~8个客体。初中生注意的分配能力也比小学生强得多。例如,初中生能逐步做到边听课边记笔记,小学生就难以做到。

初中生的记忆比起小学生来,记忆的有意性加强了,意义识记的能力发展了,记忆品质有了提高。初中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能够提出识记的任务,有意识地把该记住的内容加以记忆。初中生意义识记的发展,表现为他们在教师的培养下,已能对识记的材料进行逻辑加工,通过理解语言和词汇来掌握材料的主要内容。

随着意义识记的发展,初中生良好的记忆品质便发展起来。记忆的目的性,记忆的长时性,记忆与联想的结合,记忆与重现的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初中生记住的学习材料的数量比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记住的学习材料的数量几乎可以多三倍。

3.情感和意志的特点

初中生的情感特点:一是情感丰富而外露,易偏激,不太稳定,情绪振奋时洋洋自得,情绪低落时沮丧消极;二是情感的个人体验日益深刻,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发展;三是情感的社会内容日益增加,对英雄模范人物能激起强烈的爱,对国家民族的兴衰能激起内心强烈的关注。

在意志方面,初中生意志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他们好胜心强,行为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时容易冲动,不能始终控制自己。有时做事缺少毅力。有的学生还易受暗示,缺少主见。有的学生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

4.自我意识的发展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从初中开始,少年日益自觉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自己的内心体验或内部世界,从而更能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这是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这时,少年对人的内心世界、内心品质产生了兴趣,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自己。他们更能自觉评价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但和青年比较,少年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品质的能力还不高,而且是不稳定的。

5.成人感的产生

初中生随着身高、体重的增加,特别是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能意识到自己已经长成一个成人,觉得自己应该和成人具有平等的地位。这种成人感的产生,使他对父母、老师的态度变得非常敏感,总希望父母和老师不要再把他当小孩子看。对于父母和老师喋喋不休的指教、过分的关心、过多的指点,内心非常反感。这种成人感的产生,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要求独立的倾向大大发展起来,开始形成个人权利的概念,不许大人对他们进行干涉,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大人,等等。

6.归属需要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初中生逐步有了对周围世界的评价能力,并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标准。而随着成人感的产生,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和将这些秘密向同龄人倾吐的需要。他们兴趣爱好的广泛发展和活动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使人际交往活动频繁起来。这一切,推动着初中生开始寻找合得来的友伴。他们以彼此的评价标准相似、兴趣爱好相同、彼此知心等为标准,结成友伴。这样,一个一个的友伴群就出现了。初中生往往为自己能被某个友伴群接纳而感到高兴、光荣和自豪。为了维持友伴群的友谊,会形成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如不准“出卖”友伴群内部的“秘密”等。这些都是初中生归属需要发展的表现。

(四)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教育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把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落到实处

初中生和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相比,具有特别高的听觉感受性和视觉感受性,具有比较高的音阶辨别能力和颜色辨别能力,因此,初中教育应该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把音乐美术这两门课开好,发展初中生对音乐、绘画等的审美感受、鉴赏创造能力。

根据初中生动觉感受性很强的特点,悉心培养他们的手脚动作技巧。虽然初中生有动作不协调的表现,但由于动觉感受性强,他们所处的时期仍然是形成和掌握各种复杂动作技巧的最佳年龄。大量实践表明,正是在这个时期,能够练就演奏乐器的娴熟技艺,掌握专项体育练习最复杂的动作,学会优美的舞蹈技巧和各种各样的劳动技能。初中教育应该跳出单纯的升学教育的思想桎梏,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2.努力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根据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仍以经验型为主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形象性,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及教师的语言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形成鲜明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在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的时候,应帮助学生学会在思维中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事物的非本质特征,还应帮助学生摆脱日常概念影响,防止把非本质特征概括到概念中去。(www.daowen.com)

在初中教育中应帮助学生加强逻辑记忆和理解记忆的训练,并以此来发展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发展的动手能力,包括完成书面作业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操作、制作和采集动植物标本等的动手能力。发展动手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是一致的。因为动手的过程,必定伴随着大脑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紧张的思维过程。

3.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对学生积极引导和严格管理

初中生的成人感开始产生,但事实上他们仍处于既像成人又像小孩、半成熟半幼稚、半独立半依赖的发展阶段。这时,教师在教育上对于琐碎的小事要少唠叨,但对于严肃的问题必须讲透道理,严加管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老是训斥,而要以师生平等的口气进行疏导。对于初中生由归属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团伙意识,要及时发现、及时引导,使他们以正确的友谊观来处理和对待友伴关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集体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取得自己的角色位置,把他们的归属心理尽可能地吸引到归属于班级上来。对于那些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搞团伙的学生,要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采取措施,割断他们与社会不良分子的联系,同时要给予更多的温暖和教育引导。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坚强意志

初中生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应抓紧发展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等。良好的情感有助于学生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发展学生的坚强意志。

(五)初中生的青春期教育

男女孩子进入性成熟期,不仅生理上有一系列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他们由于对自己的生理变化不理解,往往在内心产生惊慌感和恐惧感,有的女孩还可能为自己突如其来的月经初潮变得惊慌失措。这种心理会随着对性知识的了解而迅速消失。随着性成熟而出现的最主要心理是性意识的产生和萌动。正因如此,初中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蒙上了性意识的影子,他们彼此之间开始出现拘谨、腼腆,害怕接触的情况,后来逐渐出现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现象,再后来则表现为男女同学之间的感情接近,有的甚至会早恋。

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青春期卫生和性知识教育。一般说来,应该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行性道德和性法制教育

初中男女学生的身心发展往往是性生理成熟走在性道德成熟前面。因此,要抓紧抓好性道德和性法制教育,使他们能够用道德、理智感和法制观念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性意识,以便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

性道德应该是哪几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上海市开展的青春期教育试点对性道德的归纳是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的。性道德可以归纳为: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互相理解、尊重和帮助;男女交往的礼仪和规范;发展友谊,尊重人格;珍惜感情,自我保护,防范不正当行为;珍惜年华。显然,这些性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根据青少年特点提出来的。

关于性法制,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编)对婚姻问题做出有关规定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强奸罪,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在性道德和性法制的教育中,要适当引用一些性失误和性犯罪的案例进行告诫,让青少年学生从严重后果中理解其危害性,在思想深处引起警觉。

2.要重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来克制和调节自己的性欲望,集中精力学习,将满腔热情投身于各种有益活动,开展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还要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来欣赏文艺作品和电影电视剧。

人的发展包括人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要想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反映的是(  )。

A.遗传决定论 B.相互作用理论 C.教育万能论 D.环境决定论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成熟

3.如果让6个月的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4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着人的发展的最终结果

4.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  )。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D.基础作用

6.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  )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7.“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

A.依赖性 B.改造性 C.可塑性 D.主观能动性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为什么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遵循这些规律?

4.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