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个体主观能动性:社会活动的内因,推动个体发展

个体主观能动性:社会活动的内因,推动个体发展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的互动是社会活动。究其原因,除了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最主要的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总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内因。社会要求和教育条件是个体主观能动性产生的根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个体主观能动性:社会活动的内因,推动个体发展

人不仅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人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说,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这种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显现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从其过程结构的角度来看,包括活动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的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基本要素。从其活动水平的角度来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互动构成,每一层次的互动都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特殊的整体性的影响。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互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它是人这一有机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交换的过程,为维持人的生命服务,与人的身体发展直接相关,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二层次的互动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也包括人对自己的意识、态度与倾向,其中最基本的是认知活动。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的互动是社会活动。对个体来说,其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以上三类不同层次的个体活动及其作用实际上是共时、交融的。人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渗透在一切社会活动中,人的一切社会活动又受到它们的支持和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因素。(www.daowen.com)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现实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同一个教室里的学生,学习状况千差万别。究其原因,除了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最主要的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需要和动机,甚至厌恶学习,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无法对学生构成影响,学生自身也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就是说,外部环境如果不被个体注意并与个体发生相互作用,就无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而一旦被个体注意并相互利用,就会构成个体的生活空间,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最终影响个体自身的发展。

总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内因。社会要求和教育条件是个体主观能动性产生的根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要认识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如果片面、无限制地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忽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就可能削弱教育的力量。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