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遗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及优生教育的重要性

遗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及优生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的智力不仅仅取决于父母亲遗传物质的传递、基因控制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诱导,而且取决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的个体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优生、优育问题,要正确地估计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承认人与人之间先天素质的差别,这是对待遗传学的科学态度。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发生变化,具

遗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及优生教育的重要性

(一)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人们从上代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方面的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肤色、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称遗传素质。这些遗传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中,生理特点指功能特点,如出生后感觉的灵敏度、知觉的广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灵活性等;解剖特点是指结构特点。

(二)遗传的意义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人的发展总是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和最初的生命能力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这个前提条件,人的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例如,健康的身体是一名优秀运动员的生理前提;正常的智力是一名科学家的基本要求;一个先天失明的人就不能发展视觉,不能成为画家;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听觉,成为音乐家;一个无脑畸形儿或染色体畸变者,无论其外在条件如何优越,都无法得到正常人应有的心理发展。个体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具有的先天心理特征,也会对个体后天的学习和成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优于动物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性。恩格斯指出,即使是最低级的野蛮人的手,也能做几百种任何猿手所模仿不了的动作。例如,人初生时,似乎比初生的动物软弱得多。但是,由于初生婴儿具有比初生动物优越千百倍的遗传素质,蕴藏着比动物大千百倍的发展潜力和可能。在后天的环境社会影响下,人可以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和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具有发达的思维和高超的能力而成为万物之灵。

人体的器官中,大脑是最宝贵、最重要的器官。人体其他器官的功能远不如许多动物,如人的力气不如牛、象、骆驼大,奔跑的速度不如马、鹿快,嗅觉只有狗的嗅觉的百万分之一,视觉远在老鹰之下、也不如猫……尽管这样,人类仍不失为万物之灵,成为这个地球上不可匹敌的主宰。人的大脑能思维、想象,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可见,如果一个人的大脑不正常,就不会有正常的思维发展和思维活动。最高等的动物,即使长期与人接触并接受人的专门训练,也不可能具有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因为它不具有人的遗传素质。

但是,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不是全部。如果离开了后天社会生活教育,遗传素质所提供的可能性便不能成为现实,如狼孩、熊孩等。

一个人的发展除了遗传提供给他的可能性之外,还要由他所处的社会条件、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主观努力来决定。由于社会分工、社会生活条件、所受教育和个人主观努力的不同,导致人们从事不同的职业,在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也千差万别。另外,在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人的遗传素质可以向肯定或否定的方向发展。例如,一个音乐素质好的儿童未必将来就一定会成为音乐家。所以说,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要在一定的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努力等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

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个体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人们常说:“一母生十子,十子各不同。”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这是遗传素质的共性;但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在医院的婴儿室里,我们可以看到,出生几天后的婴儿就有不同的表现,如有的爱闹,有的较安静;从两岁婴儿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快慢、情感表现的强弱等方面的差异。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在机体的构造和机能上也有不同的特点,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的构造和机能会具有不同的素质。(www.daowen.com)

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人的遗传素质大部分处于常态。对遗传素质处于常态的人来说,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性作用;而对处于常态两端的个体来说,遗传素质便常常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事实证明,智力和遗传是有着一定关系的,在音乐、绘画方面的表现可能更明显。英国科学家曾对27 000对同胞兄弟、姐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同卵双生者之间的智商相关系数为0.9,异卵双生者之间为0.82,同胞兄弟之间为0.5。智力的物质基础——脱氧核糖核酸(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决定脑细胞的发生和表达,脑细胞发育的第一个高峰在妊娠10~18周,第二个高峰是出生后头6个月,脑细胞的发育直到2.5~3岁。脑细胞的表达至少与数百种遗传基因有关。但我们必须注意:孩子的聪明与否,除了有好的智商,还要有好的情商。孩子的智力不仅仅取决于父母亲遗传物质的传递、基因控制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诱导,而且取决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的个体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优生、优育问题,要正确地估计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承认人与人之间先天素质的差别,这是对待遗传学的科学态度。

3.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人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是46条染色体,其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那么,就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个体而言,遗传给下一代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只不过在创造后代的过程中,父母赋予子女的遗传基因谁呈显性,谁遗传给子女的可能就多。父母遗传给子女的只是生理方面的东西,心理是不能遗传的。也就是说,作为意识反映的客观物质外壳——大脑是可以遗传的;然而,人类的文化、思维是无法靠遗传传递给后代的,人的智力不是完全由先天决定的。诚然,儿童的先天素质存在差异,但较好的先天素质只是具备了发展智力的条件,这种条件是否使智力顺利地发展还要看其他条件。就像有了一粒好种子,不等于就会长出好苗子、结出好果子一样,还要看它是否落到好的土壤里,是否得到雨露的滋润,是否得到良好的管理。

人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适应环境,创造环境;另一方面,也时时修正着自己的本性。

例如,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过程强、平衡而灵活的人,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变成神经过程弱而不灵活的人。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它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自然基础,只是生理方面的潜在能量。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它不起决定作用,不能决定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发生变化,具有可塑性。

4.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资产阶级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则把人的发展完全归因于遗传素质,他甚至认为,人的智力,乃至人的道德都是在胚胎中形成的。他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遗传得来的,其由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由遗传决定一样。他于1883年首次提出“优生”一词,其原意为“健康的遗传”。他主张通过选择性的婚配来减少不良遗传素质的扩散和劣质个体的出生,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类遗传素质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尔主张复演说,把儿童在胎儿期和出生后的发展分别看作动物和人进化的复演,把生物的发展规律机械地搬到人的发展上来。例如,他认为,儿童的追逐打闹活动是狩猎本能的复演,少年期打猎、捕鱼爬山游泳、划船等活动是祖先野外生活的复演。他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遗传素质的作用,忽视和否认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我国民间类似的说法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遗传决定论者把遗传看作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忽视或否定了社会环境、实践活动和教育等的重要作用,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