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也就是说,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之外以及动物界是不存在的。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教育,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教育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使年轻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力,教育具有生产斗争工具的职能;二是使年轻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斗争工具的职能。而这两种职能在任何社会都会得到体现。任何社会,老一辈人在给年轻一代传授生产知识、技能和生产经验的同时,也会把社会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传授给下一代,使年轻一代既适应生产力的需要,也适应生产关系的需要。可见,教育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永恒的社会现象。
2.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随人类社会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历史阶段,教育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这是因为教育既受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同时也受当时生产关系的制约。一定的教育不可能超越一定的历史时期,不可能超越这一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从而使教育带有所处时代的性质和特征。同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向前发展了,又必然赋予教育以新的性质。因而在人类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便有什么样性质的教育。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阶级的要求并为之服务,它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制度、方针和内容上。各历史阶段的统治阶级总是牢牢地掌握教育的领导权,用它来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为维护其统治服务。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www.daowen.com)
教育为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但它仍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体如下。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①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②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③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④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一种社会形态下的教育,就其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来说都与以往各个时代的教育有着继承的关系。任何一种教育都是在整个教育历史发展历程中产生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渊源,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正因如此,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各自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是平行的关系。
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与其他意识形态是相互影响的平行的关系。
(4)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和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或超前起催生作用,或滞后起阻碍作用。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就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看,教育事业发展要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但另一方面,“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这几乎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不是等生产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求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应优先于生产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把教育列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因。
就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看,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不立即随之消亡,还会残存一段时期,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里还残存着剥削阶级的教育思想。另外,由于人们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5)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教育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每一时代的教育从以往时代的教育中继承什么,也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分不开。在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条件下,与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绝不会长期存在下去,迟早需要改变;新的教育思想,也只能在新的政治经济制度下,才能真正得到普遍的实施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