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描述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让我们通过检索素材照片后的劳动故事,采访身边的劳动者的生活故事,感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实案例吧。
活动目标
①了解新时代劳动的故事。
②能够自主检索劳动故事,完成活动任务,体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
③能够体知躬行“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实现人生理想”,认可并践行劳动创造美好明天的道理。
活动导图
活动口诀
春耕播种勤劳作,秋收万颗粮仓溢。
一砖一瓦认真立,万丈高楼平地起。
踏实耕耘多积累,量变质变是规律。
少壮努力创财富,美好生活幸福礼。
活动实践
1.活动准备
2.活动流程
(1)活动二“劳动创新发展”编排的情景剧展示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下列图片上(图1-1-16)的地方或人吗?
图1-1-16 创新发展之代表
(3)检索奋斗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上排、下排各任选一张图片,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检索你所选2张图片背后的劳动奋斗故事,并在纸上做相应记录。
讨论时间:5分钟。
小组构成:5~6人。
(4)随堂分享
各组指派代表进行本组成果分享。
(5)读读劳动故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
这些日子,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的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称赞村民们把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柞水木耳成了网民追捧的网红产品,购物直播间里十几吨木耳被“秒光”,经营网店的村民赵少康说,村民们昼夜赶工仍然供不应求。
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曾经是极度贫困村,这些年,在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的支持帮扶下,村里建起了培训中心、智能联栋木耳大棚,发展木耳、中药、旅游等产业,村民们用劳动和创造实现了整村脱贫,唱响了大山深处的奋进之歌。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金米村的故事,是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缩影。
没有人应该注定贫困,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安于贫穷。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首先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
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位于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道弯,这里曾是兰考县最大的风口,风沙之下是一片贫困凋敝的景象。
2014年3月17日,是村民闫春光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闫春光家里,了解生活现状,了解家庭收入情况,鼓励他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没有人应该注定贫困,我下定决心,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2014年7月,闫春光利用扶贫贴息贷款,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筹建了一个现代化养鸡棚。闫春光经常钻研养鸡技术到深夜,悉心照料鸡棚,当年养蛋鸡3000只,年底就收到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接下来的两年,养蛋鸡规模逐渐扩大,闫春光不仅还清了外债,也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2015年底,闫春光拿到了兰考县政府颁发的脱贫荣誉证书。“那天是我们一家人最幸福的一天”,闫春光说。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引领帮扶下,焕发出的不服输、不认命,誓要改变贫困现状的斗志,是走向美好未来最重要的内生力量。
凌喜军是黑龙江省铁力市王杨乡红旗村的农民,2015年,他在鹤岗一家工地打工时意外受伤,从此失去劳动能力。手术加上治疗费欠了20多万元外债,小女儿本来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只得放弃考高中,选择上了技校。妻子一个人忙里忙外,很多重活干不了。母亲逢人就哭:“走的时候人好好的,回来咋成这样了呢……”
“一想这些我常常偷着哭,晚上睡不着觉胡思乱想:这么拖累家里,还不如死了得了。”此时的凌喜军心灰意冷。
在凌喜军最绝望的时候,国家扶贫政策给他带来了希望。2016年,伊春铁力市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凌喜军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铁力市公安局局长张庆忠作为“一对一”帮扶责任人,经常到家里坐在炕上跟凌喜军“唠嗑”:“咱别悲观、别气馁,有困难咱们大伙儿一起解决,这坎儿一定能过去!”
“我们两口子以前养过羊,有经验,扶贫单位给我们村里五家贫困户抓了14只羊。政府已经这么帮我们了,自己得干出个样来啊。”心里有了希望,凌喜军的身体也在慢慢好转。
为了把羊养好,凌喜军和妻子上网查资料,向有经验的养羊专业户学习,天天“长”在羊圈里,“说实话对自己孩子都没这么上心过,虽然累点,但有奔头”,凌喜军说。
通过一年的努力,凌喜军家的羊达到20多只,加上种地收入、村里给他妻子安排的生态护林员的收入以及光伏电站和玉米合作社的分红,2018年,家庭收入4万多元,一下脱了贫。凌喜军说:“媳妇说我不像以前总愁眉苦脸的,有笑模样了。”
凌喜军坚定了奔向美好生活的信念和斗志,一个家庭得以重焕生机。
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这种对美好生活的信念和斗志,是激励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要不懒惰,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用劳动和智慧改变了生活、创造了历史。
因为偶然看到一场养蜂直播,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哈尼族青年爬图开启了养蜂之路。刚开始养蜂,家里所有人都反对,觉得做这行不会有前途。
开始确实出现了喂养不当导致蜂蛹脱落死亡等情况,现在使用蜂蜜、蚂蚱、活体小蜜蜂搭配喂养,效果改善明显。除了小蜜蜂,爬图又尝试在网络上学习新技术,培养胡蜂和虎头蜂。
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爬图的蜜蜂事业不断壮大。通过年复一年的勤劳付出,一家人不仅摆脱了贫困,去年还花了10万元买了辆越野车。
爬图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对我们少数民族帮助也多,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只要不懒惰,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在祖国北疆,新疆库车市墩阔坦镇乌恰村村民阿依谢姆·玉力瓦斯的小院里,妇女们围坐在一起,忙着绣枕套。
阿依谢姆·玉力瓦斯精通刺绣和抱枕制作技艺。农闲时节,她在家制作抱枕和刺绣增加收入,还把刺绣手艺教给大家。
阿依谢姆·玉力瓦斯说:“我学刺绣已经20年了,在村里参加了各种技能培训,我也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姐妹们,帮助大家一起增收。”
村民努日艳木·肉孜通过参加村里举办的缝纫培训班,学会了缝纫技术,开了一家服装店,很受欢迎:“我现在每个月可以赚3000至5000元,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www.daowen.com)
墩阔坦镇乌恰村通过举办刺绣、缝纫、烘焙、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掌握了一技之长。现在村里有100多名绣娘,村干部积极帮助大家联系订单,大家在家就能完成,每月平均收入达到3000多元。
家住甘肃省和政县三合镇尕新庄村的曹辉,则依靠厚实的土地和适宜啤特果生长的优越环境,家里的收入节节攀升。“我们家靠种植啤特果过上了好生活,来我们这里旅游的游客经常来我的果园采摘,体验农家生活。一年下来,收入还是很不错的。”曹辉说。
随着乡村旅游兴起,酸甜的啤特果、自家的土鸡蛋、山里的野生药材、健康养生的野菜等特色农产品成了外地游客的“抢手货”,就连农家饭都变成了赚钱门道,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插上了飞往大江南北的翅膀,富有当地特色的产品一路走俏。
革命老区的脱贫情况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老区人民发扬拼搏精神,努力奋斗在脱贫之路上。江西省于都县于都罗坳镇下坪村村民邱永亮曾是一户贫困户,很多村民曾劝他外出打工,邱永亮则坚定地选择了养猪致富这条路。也曾经历过养猪技术不成熟和猪瘟疫等困难挑战,他都凭着不服输的劲头扛了下来,如今成了年入数十万的富裕户。邱永亮的一句话很能代表老区人民的心声:“不论什么时候,咱不能给国家拖后腿!”
好日子没有终点,脱贫只是第一步
广大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引领帮扶下,不断朝着新生活、新目标迈进。
春末夏初草木青,广西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和平村山坡梯田上,刚嫁接过的油茶老树已经露出嫩绿的新芽,生机盎然。
58岁的村民黄达能一脸自豪地指着绿油油的油茶林说:“这是我去年腊月做的老油茶林改造,成活率达90%以上。全靠这些低产林改造项目、油茶产业和林业技术培训给了我创业的机会。”
油茶是田林县主要扶贫产业之一,但产量低下、效益不佳。2013年田林县启动低产老油茶林嫁接换冠改造。觉得传统种养无出路的黄达能,主动跟着县里派下来的技术员学技术,同时将自家的16亩老油茶林进行了低产改造。
两年后,油茶低产林改造初见成效,每亩产量提高了2倍多,每亩效益提高了近2000元,黄达能全家收入一下子就过了6万元。他做梦都没想到,还能靠着那片种了大半辈子、差点被砍了做柴火的油茶林发财。
尝到甜头的黄达能把县里的技术员当成了“神”,一天到晚跟在后边“跑活计”,勤奋、热情、好学的黄达能嫁接技术日益见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逐步走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活。
在黄达能的带动下,利周瑶族乡和平村参与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农户年均收入提高1.5万元,而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0万元以上,实现农户、村集体经济“双增收”。
现在的黄达能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种植大户、技术能手,还入选了全国本木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如今不仅年收入40多万元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还组建了60余人的“技术团队”,走出田林到四川、贵州等地搞起技术指导,带领群众走向脱贫致富路。
“贫困的滋味我尝了大半辈子,是党和政府给了我致富的信心,贫困不可怕,怕的是在帮扶的时候,我们自己不努力。我现在翻身了,也要让其他贫困群众一起致富。”黄达能说,疫情过后,他将继续带领技术团队走出田林,做大做强油茶低产改造项目,帮助更多贫困群众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在走向致富的新起点上,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探索着走向富裕的新模式。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柯庄村村民在文化广场领分红,很是热闹。“领分红,这在我们村还是头一回。”村民杨作保难掩喜悦之情。
大山深处的柯庄村曾是深度贫困村之一。穷则思变,近些年,村民们抓住扶贫政策机遇,转变观念,发展特色产业。
50多岁的杨作保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却没能从地里“刨”出多少收入。2016年,在政府的帮扶下,杨作保贷款3万元,购买两头基础母牛。调整种植结构,将20多亩地改种青贮玉米,喜获丰收,牛饲料有了保证,杨作保养牛的信心大增。经过几年的努力,杨作保一家人摆脱了贫困,日子一天天“牛”起来。
去年,柯庄村已脱贫销号。如何提升脱贫质量,带动村民持续增收?原州区定点帮扶单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在柯庄村援建养牛园区和养鸡扶贫车间,采取“铁路扶贫+企业+贫困户+村集体”的运营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有了闲钱,杨作保开始考虑如何让钱生钱。得知村里建养殖园区,村民可以入股,不但年底有分红,还有奖励。他以每头牛犊折价1万元入股。“原本要等到今年年底才分红,没想到分红来得这么快。”杨作保说。
“杨作保入1股,每股按10%分红,以奖代补,再奖励2000元。”分红会上,村支书妥军拿着话筒喊着入股村民的名字,杨作保等50名入股村民走上前领取现金。
“过上好日子没有终点,脱贫只是第一步。”妥军说,许多村民们在致富的路上努力奔跑。[14]
(6)身边劳动者自身故事分享
“说说我心中的劳动精神”采访成果分享,并要求被访对象走入课堂交流。
3.特别提示
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搜索资料时,不要边充电边使用。
活动反思
①你是否了解劳动精神,知晓一定的劳动模范人物事迹?你身边是否有值得学习的劳动模范?
②在课堂活动时,你是否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成果设计和成果展现环节?
活动评价
表1-1-4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活动评价表
活动拓展
思考“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内涵,并结合“任务一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张主题海报,完成后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展示。
延伸要点: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人民靠双手打下一片天地,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水利工程成绩斐然,农业科技取得长足进步,不同年代的奋斗者用自己的双手各自打下一片天。
城市发展了,食物丰富了,家乡脱贫了,生活富足了。自行车换成了小汽车,山村里的小娃娃奋斗在文艺展现、科技展现的最前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作为青年人的你们也一定会拥有自己的美好人生。
任务总结与评价
任务结束了,相信同学们都在活动中了解了许多劳动历史、劳动人物的故事,对劳动、劳动精神有了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接下来请你从评价、收获、不足、展望四点入手,总结一下你做任务时的感想与感受吧。注意,请以1、2、3的形式分点写出。
表1-1-5 任务一总结与评价表
【注释】
[1]…选自《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
[2]…何盛明.…财经大辞典[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3]…韩俊杰.…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红手印,开启农村改革.人民日报,2019-09-25.
[4]…“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勇于攀登…彪炳史册.…人民日报,2019-09-18.
[5]…“最美奋斗者”集体(22个).…人民日报,2019-09-16.
[6]…余建斌.…航天科技“神舟”团队——探索太空…逐梦航天.…人民日报,2019-12-18.
[7]…“最美奋斗者”集体(22个).…人民日报,2019-09-16.
[8]…叶晓楠.…航天科技“北斗”团队:自主创新,中国坐标闪耀星空.…解放军报,2019-10-29.
[9]…叶晓楠.…航天科技“北斗”团队:自主创新,中国坐标闪耀星空.…解放军报,2019-10-29.
[10]…庞丹.…月背,我们来了——航天科技五院总体部嫦娥四号探测器研制团队攻关记.…中国航天报,2019-02-01.
[11]…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新华社,2005-04-29.
[12]…刘尚君.…赛福丁·伊斯热依力:“出炉工”的最美奋斗.…中国青年网,2019-9-27.
[13]…何聪.…赵亚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人民日报,2019-11-20.
[14]…尚文超.…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故事.…光明日报,2020-05-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