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典爱国名曲赏析:大合唱《公木》(1939年)

经典爱国名曲赏析:大合唱《公木》(1939年)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郑律成,原籍朝鲜(现韩国),原名郑富恩,作曲家。同年,郑律成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郑律成定居北京,正式加入中国国籍。2009年,由中宣部、中组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评选,郑律成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经典爱国名曲赏析:大合唱《公木》(1939年)

抗战时期,19岁的郑律成和一批朝鲜进步青年来到南京,加入了朝鲜革命组织“义烈团”,从事秘密抗日工作。1937年,郑律成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毕业后任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在抗大时,他与时任宣传干事的公木一起去拜访《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由此引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随后郑律成邀请公木作词为八路军写了一首《八路军大合唱》。这部作品完成于1939年秋,最初名为《献给八路军的军歌合唱集》,后定名为《八路军大合唱》。全曲由六首歌曲组成,分别是《八路军军歌》《炮兵歌》《子夜岗兵颂》《八路军进行曲》《冲锋歌》和《快乐的八路军》,其中《八路军进行曲》是第四乐章。《八路军大合唱》成功塑造了八路军战士威武雄壮的集体英雄形象,从多个侧面表现了这支人民武装队伍的精神面貌,具有锐不可当的英武气势。抗战胜利后,《八路军进行曲》先后更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1988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将此曲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兵,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www.daowen.com)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扫码聆听

《八路军进行曲》主旋律

《八路军进行曲》属于“头身尾”自由三段体式的音乐结构,采用“同头变尾”的音乐创作手法,旋律上和弦分解音连续向上跳进,充满了积极进取的阳刚之气;节奏上连续切分和附点的运用,增强了音乐的动力感。乐曲以节奏多变的同音重复“向前向前向前!”开始,像命令,也像誓言,形成一种强烈的推动感,彰显出独特的气势和力量。第一段歌词,连续的切分节奏和大调主和弦分解向上跳跃进行,激情振奋动力感极强。“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一句是一个抒情的转折性衔接句,“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一句则表现出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浩浩荡荡、奔赴战场、所向披靡的威武气势。

《八路军进行曲》以高度概括而又极具感召力的歌词,结合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节奏和号角般的音调,表现出人民军队坚毅勇敢向前挺进的威武气势,对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和人民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自1927年成立以来,就开始注重军歌在部队中的精神鼓舞作用,在没有专业作曲家的情况下,曾采用当时流行的旧曲填新词方式,编创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兵就要当红军》等红军歌曲。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些作曲家投身到民族解放运动中,谱写了一批民族战歌,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贺绿汀的《游击队歌》,麦新的《大刀进行曲》,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等。1939年,南方的新四军中产生了《新四军军歌》(陈毅作词、何士德作曲),北方的八路军中产生了《八路军进行曲》(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这两首军歌的同时出现,标志着中国军歌创作走向成熟。

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关于作者

公木(1910—1998),河北束鹿人,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如、张松甫等,笔名公木,词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赴延安,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与住在隔壁的郑律成结为创作上的伙伴,毕业后留任抗大政治部宣传干事。曾与萧三等创办延安诗社。1941年任中共中央军委直属政治部文艺室主任兼《部队文艺》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所长,在此期间曾出国交流。“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到吉林图书馆任馆员,后转入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先后担任吉林大学副校长、吉林省作协文学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代表作品有《八路军大合唱》《英雄赞歌》《东北师大校歌》(歌词)等。曾主编《中国诗歌史》,其他代表著作有《公木诗选》《公木旧体诗抄》《诗论》《中国诗歌史论》等。

郑律成(1914—1976),原籍朝鲜(现韩国),原名郑富恩,作曲家。郑律成出生于全罗南道光州的一个贫农家庭。1933年,郑律成和一批朝鲜进步青年来到南京,从事秘密抗日工作,同时学习钢琴小提琴声乐。此后,他加入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7年来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任音乐指导,并担任鲁迅艺术学院声乐系教员。1938年4月,郑律成创作了抒情独唱歌曲《延安颂》,此曲一经问世,就由延安迅速传遍全国,吸引了大批热血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同年,又创作了《延水谣》和《保卫大武汉》。1939年创作的《八路军大合唱》,原名为《献给八路军的军歌合唱集》,由六首歌曲组成,其中《八路军进行曲》(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和《八路军军歌》流传最广。同年,郑律成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工作。1945—1950年,郑律成回到朝鲜,其间创作了大量歌颂朝鲜人民斗争和中朝友谊的作品,如《朝鲜人民军进行曲》《中朝友谊》《歌颂新中国》和大合唱《图们江》《秋收起义》等。1950年,郑律成定居北京,正式加入中国国籍。此后的岁月,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独唱曲、合唱曲,如《长征路上》中的《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等三十多首,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采伐歌》《我们多么幸福》(儿童歌曲)和歌剧《望夫云》等。郑律成善于从民间音乐素材中吸收养料,形成了自己朴实流畅、亲切优美的独特创作风格,他一生共创作了三百多首各类声乐体裁的音乐作品,被誉为“军歌之父”。《八路军进行曲》与《延安颂》两首作品,给郑律成带来了巨大声誉。2009年,由中宣部、中组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评选,郑律成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