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一代院长遴选工作的成功实践

新一代院长遴选工作的成功实践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术威望的考量在于院长的学术地位对其领导职位有重要的影响。此外,院长也需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即良好的政治素养。当然,我认为院长还要有担当,敢于向学校提有建设性的意见。[17]第三,新一代院长应当具有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这一要求是基于中国的特殊情况提出。

新一代院长遴选工作的成功实践

如前所述,学院是高校核心的学术机构。院长不仅需要领导学术发展方向、对本学院的人、财、物进行管理,还要保持学院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良好互动关系。因此,新一代高校院长的遴选,除了前已述及优秀的品德素质和政治敏锐力之外,以下几点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首先,学术能力与学术威望是任职的重要基础。学术威望的考量在于院长的学术地位对其领导职位有重要的影响。高校院长个人在学术上的成果、学术界的威望及社会学术团体的兼职不仅影响整个学院的学术发展,对吸纳人才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姚期智教授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他是在中国出生、台湾长大、在美国深造和工作36年的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在学界具有非凡的影响力。他是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凭借在学术界的威望与影响,他邀请获得图灵奖、奈望林纳奖、哥德尔奖的顶尖学者、大师走进清华软件学院的课堂。同时,他个人的学术资源与威望为清华大学吸引了很多学界的精英人才,其中包括著名的学者徐葳、段路明教授。同时,他还不吝为本学院的年轻教师与学生创设发展的机会,提供充足的资源。徐葳教授感言:“我和姚先生的研究领域不一样,但他总是非常认真倾听我的工作,在他身上展现的大师风采、对后辈的礼遇提携,让我深受感动,并让我对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也产生了强烈的好感。”[15]他所创建的量子信息中心仅用4年时间,经历了从无到有、迅速成长,现在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信息研究中心。段路明教授有感而发:“学院里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才,姚先生以他的威望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资源,这里的研究环境比许多国外的研究机构更有弹性和空间。我们感受到姚先生的信任,同时更加敬佩他对科学研究前瞻的判断和独到眼光。”[16]这一观点,得到了同为世界知名科学家的Z大学A院长的赞同,并提出理想的国际化院长需要具备学术能力、管理素质、牺牲精神及知人善用的胸襟。

什么样的院长是理想的院长?我自己也在探讨这个问题。我认为,理想的院长首先是学术成果和声誉很高的教授。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只有这样,其他的学者才会仰慕他,服从他的领导。其次,他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这在中国尤其重要,很多事情要通过交往与沟通来达成。其实国际上也是这样。然后他需要具备管理方面的素质,他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他不一定要在国外真正的做过(管理职位)系主任、院长。但是他至少要做过小组领导,或者组织过类似的会议,这是领导能力方面的要求。再其后,院长要有奉献精神,因为做院长肯定要牺牲很多时间来处理学院事务。此外,院长也需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即良好的政治素养。当然,我认为院长还要有担当,敢于向学校提有建设性的意见。自回来以后,我向学校提了很多意见,当然也有不少挨骂的。不过很多建议最后都被接纳,因为很多意见都是比较超前,有实际意义的。

总体而言,院长必须具有牺牲精神、好的EQ、亲民,能够和大家打成一片,对学院的发展有真正感情,能够维护学院和教师的权益。我想强调的是,院长的管理素质非常重要,我比较倾向有胆量放权的管理模式。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使管理很细,但未必就做得好,反而很累。那么,院长需要知人善用,将工作与权力一起下放给有能力的人,并挖掘他的潜力。这是管理成功的最关键

对学校推进国际化有什么建议?学校提供什么政策支持?除了加大经费的支持之外,我是觉得有一些权力可以释放下来。(Z大学A院长)(www.daowen.com)

其次,具有国际化经历是优先条件。国际化经历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国际化院长的一个重要特征。拥有国际化经历的院长更能把握世界前沿科研发展动脉,了解国内与国外的差距,熟悉国际化课程体系与标准,拥有宽广的国际化学术人脉、国际化管理的惯例、国际化认证体系标准。上述优势使他们更有利于推动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访谈中发现,具有这样经历的院长,除了与其他院长有着观念上的不同外,他们更明确知道应该如何开展国际化工作。姚期智教授回清华软件学院工作的10年间,利用他在国外的学术威望及学术人脉关系,为清华大学招揽了一批批学术人才,创建了与多个学科交叉的信息研究院,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填补了我国计算机科学在这一领域的众多空白。因此该学院的发展为世界学术界所瞩目。此外,姚期智在人才培养上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他还带领教师创设“软件科学实验班”(也称“姚梦班”),采用全英授课,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他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学生重新设计了计算机本科生课程,根据学生发展目标、现有水平,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体现了理论基础与实践运用的融合。这套课程不仅内容覆盖计算机科学最前沿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还将计算机科学与物理学、数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上述创举与姚期智前半生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密切相关,他走过了世界上许多一流的大学,包括哈佛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等世界顶级学府。当他提出在清华创办“姚梦班”,为国家培养世界一流的本科生时,“那幅世界一流大学课堂的画面”则是最自然不过了。[17]

第三,新一代院长应当具有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这一要求是基于中国的特殊情况提出。对于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国际化来说,语言沟通自然是最直接的。语言通常也代表一种思维模式。因此,熟悉外语及国外文化,通晓外国的礼节惯例对于国际化的院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相对于西方国家及其大学的几个世纪的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并不算长,很多高校国际化建设还处于初级实施阶段,很多问题存在是属于正常现象。在研究中发现,那些曾长期在国外学习、研究和访学的院长,使用外语沟通基本不成为困难,这说明外语能力作为任用人选的一个考量方面是非常需要的。在中国本土接受教育的很多院长,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以前出生的学者,直接使用外语(英语)进行沟通还有相当大的困难,这并不奇怪。

在调查访谈中作者发现这些观点曾经受到了质疑。如有些学者认为很多院长不懂外语、没有国际化背景经历,但一样能够将学院的国际化建设搞好。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案例。但这样的情况属于少数案例,非普遍存在。作者认为,未来新一代院长是应该具备外语能力和国际化方面经历。鉴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对于现任院长采用上述“一刀切”的要求是缺乏理性思考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学者和院长是我国高等教育学术与管理的中坚力量,且很多有着很高的威望。而归国的年轻学者中,虽然掌握了外语能力及国际理解能力,但部分由于学术水平、学术威望上需要积累提高,尚且不能完全独挡一面。这种情况下,需要加以区别化。作为院长,推动学院国际化发展,需要有国际化意识。如果院长外语能力不够,就需要搭配懂外语的、具有国际化能力的副院长协助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在国际交流中充分发挥这些副院长的作用。

大学从精英时代的象牙塔走下来,进入了平庸的大众化时代,有学者认为大学领导人的英雄时代从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金斯后即终结。卡拉卡·卡尔认为赫金斯是大学校长最后一个巨人。[18]由于个人认识与知识的局限,作者无法说中国大学校长是否处于英雄时代,但可以非常确定,高校院长在教育国际化时代必有英雄用武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