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化活动质量因素及高校院长角色研究

国际化活动质量因素及高校院长角色研究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0年及2012年,广东省教育厅曾组织了两次“广东部分高校国际化水平评价”活动,以期促进广东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由此看出,国际化活动质量对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得到了政府及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因此,教育国际化活动质量问题是被众多学者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因此,提高和确保本学院的国际化活动质量是院长本身的职责所在。概言之,将国际化落实到过程中是国际化活动质量的保证。

国际化活动质量因素及高校院长角色研究

高校国际化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大潮一起进入社会主流,经历了30多年,取得了众多的成绩与突破,现在已经进入发展阶段。但是从目前发展的现状审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备受各界关注的热点就是如何提高国际化活动质量的问题。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以提高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水平。在2010年及2012年,广东省教育厅曾组织了两次“广东部分高校国际化水平评价”活动,以期促进广东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参加这两次评价活动的广东高校共有14所,含括“985”“211”和地方公立、私立高校。由此看出,国际化活动质量对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得到了政府及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而如何提高高校国际化活动的质量成了当前众多学者、研究团体讨论的热点。

因此,教育国际化活动质量问题是被众多学者关注的全球性问题。随着技术、资金、贸易、知识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高校教育国际化不断地扩展。世界高校国际化扩展的特征是留学生人数将持续以倍数的速度增加,这个趋势在未来几十年会保持,特别是在西方英语国家。这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即不断会有更多的教育提供者以新的方式与模式参与其中,这些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质量保证被放置到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位置上。越来越多的教育提供者和教育服务无疑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随之而来的也有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即为教育国际化活动的质量保障问题。各国学者与研究者的关注汇聚于如何确保和不断提高高校国际化活动质量。对于高校国际化活动本身而言,学者们认为需要对有关的政策架构、教育结构、学位体系、课程等方面进行调整。而当谈到大学教育国际化活动的质量问题时,学者们普遍会从宏观角度联系到国际化活动的质量保障及相关的文凭互认问题。[17]学者们的讨论相对集中于如何确立标准进行评价和确保大学国际化活动的质量,很多的第三方组织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了这一方面的活动,如世界银行、教科文组等等。为确保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质量与促进各国高校学历互认,教科文组织做了很多的尝试与努力,以期能建立一种多层的治理体系,发挥其知识监管者的作用,正如在《1996—2001年中期战略》(The Medium Term Plan 1996—2001)指出,致力于“保障日益多样化发展形式下全球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加强利益相关者在此方面的意识”。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经合组织联合制定和推广了《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指导》,向各教育服务提供者、学生团体、学术机构等提供质量方面的建议,旨在保证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质量,使各参与者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得到保障,意在加强各国在国际化国际合作的活动质量。[18]上述组织所做的各种努力及其所确立的质量评价标准对各国及高校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中起到监管、监督与引导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阶段,需要做的不仅是适当控制学生数量的增加,还需要将注意力转到对教育质量的加强与控制,其中教育国际化活动的质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19]可见,提高高校教育活动质量已是迫在眉睫,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等教育方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不管是教育服务与项目输出国,还是教育服务与项目输入国,活动的质量都是一样重要的。

但上述组织的努力更多是宏观性的。要从根本上保障活动的质量,则需要教育服务与项目的提供者、参与者及受益者切身参与质量保障工作中去。因此,本文不涉及上述宏观层面的质量问题,所谈论的质量问题是从相对微观的角度进行,即如何确保院系所开展的国际化合作、交流与人才联合培养的质量等问题。学院作为大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上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提供者,也是国际化活动的主体。因此,提高和确保本学院的国际化活动质量是院长本身的职责所在。院长是高校国际化活动质量的守门人。

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大学国际化实际上是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能力的人才。最能说明高校国际化质量是大学国际化的质量,即大学国际化培养的国际化人才能力水平,这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通过大学国际化活动培养的教师及所开展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以看出,如要国际化活动的质量得到保障,需要将国际化的内涵、元素渗透到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内部的学术与行政管理、学生工作管理和人员交流等各个方面;从学院层面来说,将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目标、战略和任务逐步融入学院的工作中,方能确保学校国际化工作得以全面落实并保证其质量。概言之,将国际化落实到过程中是国际化活动质量的保证。

上述工作的开展,院长不仅在自身方面要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与学术素养,实施民主与科学管理,更要做甘于且乐于为学术提供服务的人,或者担当“为教授搬板凳”的角色。说到底,大学管理本质即为师生的学习与研究提供服务,或者说为教学、为学术研究及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最佳的国际化环境

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质量对于高校来说至关重要。首先,教育机构本质上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和部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高等学校国际化发展的终极目的是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对外开放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理解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衡量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应当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www.daowen.com)

其次,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的发展,向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将引发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手段、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新一轮的变革。上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调整和建立含有国际化含量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上要注意涉外课程的设置,要重视外语交流能力的训练;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注意与国际接轨,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在教学形式的调整上,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学生能参与国际交流,并着力打造校园国际化的环境,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得到国际化的熏陶;在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评价上,要将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指标。因此,国际化并不单单是学校外事部门的事情,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般的“迎来送往”、签签协议的层面,而应该成为全校上下、所有部门都应该关注和参与学校的中心工作。实际上,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也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

再次,质量控制和管理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一些学校注重海外人才的引进、管理人员的国际交流、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和招收来华留学生等,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国际化发展起步阶段的必经之路。在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以后,还需要强化教育观念、教学过程、科技开发和环境建设国际化的工作,要真正实现功利主义理性主义相结合、被动适应和主动发展相结合、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重点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结合、交流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资源开发和加大投入相结合、规范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保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并促使高等教育国际化由被动适应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为“自发型”的发展趋势,主动加入并融入全球知识体系,能够站在研究的前沿进行发展。这无疑是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由为实现大学短期的功利性发展策略转变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

因此,院长当务之急是建立新的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

第一,重塑新的中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为组织中影响决策制定,指导组织成员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确定组织判断与行为标准的主要价值标准。大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几乎所有人接受高度教育[20],那么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该是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让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享受到高度教育国际化。当然,作为应对“21世纪全球化”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趋于功利性的价值观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或者言之必然性。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并不是实现短期效应的策略,应是人类知识生产与承传、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第二,以国际化观念为指导,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与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被众多学者认为是一种过程,即国际化的视野融入我们高等教育的体系里,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之中的一个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过程,也意味着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

第三,注重学生国际交流的质量。教育的本质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施加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就是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具备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他们提供新的起点。大学是教育与科研的中心,而国际化的大学是世界教育与科研的前沿与中心,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研究方法、最前沿的内容与实践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