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学科类型是影响院长国际化角色扮演的一个因素。不同学科的院长在海外教育、工作和交流的机会方面存在差异。受访的9位自然科学学院的院长中,有5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4位具有一年以上的学术访学经历。受访的16位人文学科院长中,除了3位外籍院长外,只有1位获得海外大学博士学位,1位具有海外经历。比较而言,自然学科的院长均具有较为丰富的海外学习、研究与工作的经历。而人文学科学院的院长更少具备海外经历,开展自身国际化交流的机会相对要少,他们参加国际化会议的次数不多,组织国际化会议的机会更少,他们更多的是在本土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这可解释为自然学科更便于开展合作与交流,更便于开展国际化。
调查还发现,院长因其所在的学科不同,对高校国际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自然科学的院长对自身所承担的国际化角色有更高的认同,对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都非常了解,如H大学的LX院长在访谈中,对国际化中的信息沟通等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如下文引用)。依据管理者理论,院长是组织信息的传递者及决策者,而拥有信息是决策的前提。自然学科的院长具有更丰富的国际化经历,这有助于他们了解更多的世界发展信息与趋势,并影响其观念与决策行为。这些院长普遍认为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国际化教学改革和科研合作等各项工作。而人文学科的院长则更多地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持被动认同态度,尤其是一些传统学科、特色学科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文等,他们开展国际化各项工作,主要是基于学校的考核要求和经费政策等外在原因。这反映其国际化的动机更多的来源于外部力量的驱动,而非源自内部发展的需要。人文学科学院的院长指出,中国部分传统学科、特色学科由于本身源于中国,或那些只有中国高校才有的学科,难以与国外的学科进行对接,难以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也缺乏激发学院教师外出交流的内在动力。
确实,学科接轨是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一个极大的障碍,这包括语言的沟通、课程内容的衔接、学历的衔接等。有院长提到,中文、法学等具有较强地域性的学科难以开展国际化交流,原因在于中文为发源于本土的学科,其最高水准的学术代表应该在中国;法学具有很强的不共同性,如美国的法律难以在中国运用。作者较为认同“中国是中文水平的最高代表”这一观点。但是,国际化不仅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同时,也是向世界宣扬我国的先进文化、发挥国家影响力、履行国际成员责任的一个过程。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其实,国际化并非只有一个模式。
我有开展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经验,所以学校安排我来负责这个工作。我认为国际化对于国内的高校还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国际化是一个大的平台,可以衡量大学的发展水平。提高技术水平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下,参与国际化更有利于了解我们本学科的发展,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我们登录国外一些国际化程度高的大学网站,都能清晰地了解他们每个老师,关于他们的简介与研究领域的信息都很通畅。但是,我们国内很多高校可能连详细的英文网页也没有。这是我们开展国际化很大的障碍。(www.daowen.com)
担任副院长后,我积极参加学校的相关活动,积极鼓励我们学院的老师去申报各种各样的课题,要求更多的老师,特别是年轻的老师“走出去”。同时,我也积极推动“请人回来”的工作,如邀请一些国际知名专家,或者邀请现在与我们有实实在在合作的、将来可能开展合作的伙伴、专家过来访问。关于留学方面,我们开展了很多学生方面的活动包括将学生送出去与国际化学生的招收工作。通过上述人员交流让更多高校、学生了解我们的学校和学院。此外,我们的学生在国外毕业了,邀请他们回来工作。我认为这些工作对于学院国际化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此外,我还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或者教授进行科研合作。最近在国际基金委的支持下,我们与德国某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这样一个联合实验室对我们开展国际化及人才培养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这样的联合实验室在华南地区也是第一个。
上周五,我们邀请《自然杂志》的一个编辑过来,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讲一些高水平论文写作与发表方面的要求与规范,以提高师生研究论文的写作水平。其实,我们有些研究工作本来就是高水平的,但是可能对期刊的规范不了解,不利于研究成果的发表。我还邀请了英国一些知名的学者,如RD大学的系主任、前系主任,也邀请了英国NA大学能源工作室的系主任过来讲学。由于我在英国访学时间较长,与那边的学者都熟悉。我对于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没有压力。(H大学化工学院LX院长)
学校或者学院的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因素。学校或者学院的层次被认为是影响引进拔尖人才和寻找对等或者更高层次合作伙伴的重要因素。人才引进,除了待遇是关键的因素外,学校及学院的层次也被视为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对于层次不高或者声誉不高的学校、学院,很多学者不愿意来。关于合作方,很多学校希望与层次较高的大学合作,但由于双方都怀有这样的期望,所以层次较低的学校很难找到对等、能提高本校或者本学院的合作方,本科生培养与交流方面的合作更是困难。这个情况相对比较明显,如广东著名的某大学,其合作的美国兄弟院校,也非美国顶级院校,最好的也就在全美排名前二十左右。不过,有些高校整体水平的世界排名不是很高,但部分学科研究位列世界前沿,因而科研方面可以和顶级的学校学院进行合作。访谈中得知,广东某高校生命科学院与如哈佛、MIT等名校的研究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并且是对方主动提出合作意向。该生命科学院的学科在世界的影响较大,在国内学科排名位列前三甲。因此,学校在国内或者世界的排名、学院学科的层次都会影响国际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