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院长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设计者

高校院长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设计者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化已经被各个大学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国际化校园环境被认为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之一。国际化校园环境包括看得见的物质文化,也包括看不见、但能感受和体会到的精神文化。国际化校园环境应该是多元的、异质文化交融、碰撞的环境。简言之,国际化的校园环境建设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庞杂化的时代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高校院长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设计者

国际化已经被各个大学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国际化校园环境被认为是世界一流大学(world-class universities)的标志之一。大学里国际化环境包括诸如实体的“硬环境”和氛围的“软环境”,硬环境如建筑、标识等实体,软环境如制度文化、组织文化和学术文化。国际化校园环境包括看得见的物质文化,也包括看不见、但能感受和体会到的精神文化。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校园内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异质化的多元文化以及灵活多样的管理制度。学术自由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国际化大学的主要条件与特征,“学术自由是大学不可或缺的灵魂”,[64]是培养大师的必要条件。国际化校园环境应该是多元的、异质文化交融、碰撞的环境。

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两大潮流——“国内国际化”与“国外国际化”,这两种趋势正日益凸显。校园国际化是“国内国际化”的最佳体现之一。[65]“国内国际化”内涵丰富,主要关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科学研究以及学生生活注入跨文化、国际化的理念。校园环境的国际化也包括其中。校园环境国际化对大学的发展作用不言而喻。大学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场所,是他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自我认同的地方。可以说学生人生最关键的、最宝贵的时间都在大学里。由国际化的语言、课程、讲座和知识体系等元素构成的具有国际性的氛围环境,可以使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得以不出国门,就能在日常的学习、研究与管理中接触多元文化、多种语言,这不仅是大学迈向国际化最根本的一步,也为未来的“国外国际化”做好了准备。

不难看出,校园国际化是个系统工程、全员工程。不仅需要全校的整体规划,更需要各个构成组织单位参与投入。作为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单位,学院是这个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一分子,其重视程度与参与度决定了整个校园的国际化环境的形成。处于大学系统中,院长是这一过程的重要舵手角色——设计者与建设者。有关校园环境国际化建设,需要重视开展科研项目和组织相关活动,也要充分发挥和使用目前国内、校内或者学院内已有的国际化资源的作用,以提高资源共享与互补来提高效益,降低高校国际化建设成本。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里,国际化程度高的学习环境不仅让更多的学生不出国门也能受到国际不同文化的熏陶,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科研与学术最前沿的发展动脉。这一切都以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要目标。

当今,社会发展具有“生产力密集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等特征,或者说社会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中。同样,人们所面对的问题也大规模地跨越国家、民族的地理疆界,其危害与影响同样是全球化与国际性。这也不可避免给高校教育与高校国际化带来挑战,促使教育者与研究者从国际化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应对这些现实的挑战。

建设国际化的校园环境的目的在于培养师生的国际化思维能力与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帮助学生形成国际化意识,可以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够理解与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信仰等。此外,也能帮助学生养成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获得一些在未来国际社会交往中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懂现代科技,通晓外语,了解其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对外贸易等方面的的发展与有关制度,从而能够在不同文化的国际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发展事业。简言之,国际化的校园环境建设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庞杂化的时代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然而,院长在高校国际化中需要承担的角色远不止此,他们需要负责筹集高校或者学院国际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开拓高校或者学院对外联系的渠道,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做更全面和深入的探究。但是,现实中的角色与期待中的角色难以避免存在距离。在过往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分析个体社会角色之间所形成的冲突及对其因素进行探讨(任初明,2009),也有研究者致力于研究社会个体对其社会角色扮演的状况和满意度(role satisfaction)研究。然而,社会个体的社会角色无法按理想角色进行扮演,并非都由于角色间的冲突或者对本身不满意而导致的(当然不完全排除)。除了受外界或者个体本身的因素影响外,还有很多的方面导致其无法完成其角色,这些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注释】

[1]李兵.科举学与书院学[M].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12-14

[2]吴结.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多维思考[M].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1-3

[3]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2-84

[4]张意忠.论教授治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178

[5]殖民学院主要指于美国建国前所建立的9所学院,包括哈佛学院(1636)、威廉玛丽学院(1693)、耶鲁学院、费城学院、西泽西学院、国王学院、罗得岛学院、女王学院、达特茅斯学院。(作者注)

[6]阿瑟.M.科恩,卡丽.B.基斯克著,梁燕玲译,美国高等教育的历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7]王璟.大学理念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M].时代经贸,2010(26)

[8]Rudolph,F.Curriculum: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Study since1936.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7

[9]李素琴.我国大学学院地位浅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8(2):90-94

[10]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2-84

[11]王丰.欧美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特征探究[J].琼州学院学报,2009(4):64-65

[12]江莹.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对我国的启迪[J].煤炭高等教育,2001(2):16-18

[13]陈昌贵,王璐.从文化视角透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江苏高教,2002(2):117-121

[14]Rudolph,F.The 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y:A history.Athens,GA:University of Athens Press,1999

[15]Rudolph,F.The 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y:A history.Athens,GA:University of Athens Press,1990:459

[16]Barr,M.J.,Desler,M.K.The handbook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2000

[17]麦格拉斯(McGrath)1936年对1860到1933年间的美国32所高校的院长角色进行了研究。

[18][美]德里克·博克著,徐小洲,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第二次印刷):1-15

[19]齐义山.论资源整合视角中的高校核心竞争力.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4

[20]张素娟,吴锡尧,蔡琳.高校科研政策制定、执行与苹果的影响因素[J].科技论坛,2005年26卷:42-48

[21][美]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7-18

[22]Gould.The 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y:a History,1964 (1964)

[23]Wolverton.M.,Gmelch.W.,Montez,J & Niles,C.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academic Deanship,V.28,No.21.San Francisico,CA:Jossey Bass

[24]Robillard,D.Toward a definition of deaning.Rin Robillard,D.(Ed.),New Directions for Colleges,San Francisco,CA:Jossey Bass,2000(109):3-8

[25]Robillard,D.Toward a definition of deaning.Rin Robillard,D.(Ed.),New Directions for Colleges,San Francisco,CA:Jossey Bass,2000(109):4

[26]Mimi Wolverton,Marvin L.Wolverton,Walter H.Gmelch.The Impact of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on Academic Deans.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Vol.70,1999

[27]Dill William R.The deanship:An unstable Craft.In the Dilemma of the Deanship,Edited By Daniel E.Griffiths and Donald J.McCarty.Danville,Ill:Inter-state Printers and Publishers,1980

[28]高等教育部关于1953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的总结报告,1954年1月15日:57

[29]高等教育部关于1953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的总结报告,1954年1月15日:57

[30]根据任初明博士论文《院长角色冲突研究》数据整理。(www.daowen.com)

[31]任初明.院长角色冲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9

[32]陈昌贵.国际合作: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兼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5):11-15

[33]苗秀杰.服务贸易自由对我国的正负效应分析[J].理论前沿,2005(11):20-21

[34]李梅.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与特点: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论文集,2008年11月

[35]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www.edu.cn/20020109/3016862.shtm

[36]陈昌贵.国际合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选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3):55-60

[37]陈昌贵.国际合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选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3):55-60

[38]东树轻.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维护中国教育主权[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39]郑向荣.直面WTO:广东高教改革的对策取向[J].高教探索,2002(3),8-11

[40]刘勇,李晓冰.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科学与管理,2004(3):47-47

[41]据初步核算,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7-02/28/c_129497975.htm

[42]http://www.cinn.cn/xw/chanj/309121.shtml

[43]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www.edu.cn/20020109/3016862.shtml

[44]李盛兵.大国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113-116

[45]张艺真.欧洲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古代早期书院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1):42-45

[46]John Henry Cardinal Newman,The Ideal of a University:Defined and Illustrated [M].Chicago,Ill.:Loyola University Press,1987:464

[47]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1.

[48]袁世全,冯涛主编.中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10.

[49]Scalza.A.C.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deanship as Perceived by Academic at the University Centers of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D].1976.

[50]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轮.韩水法,莫茜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39.

[51]马力.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定位的胜任力研究[M].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52]http://www.qstheory.cn/science/2014-06/12/c_1111103002.htm

[53]湛中乐.大学章程精选[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10

[54]陈运超.大学章程的价值与实现[J].复旦论坛,2012(3):22-26

[55]陈昌贵.国际化与大学发展规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5):50-55

[5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95/info5995.htm

[57]杨伊.交往的异化与扬起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13(12):12-15

[58]UNESCO.Policy paper for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EB/OL].[2014-06-11].htp://unes- doc.unesco.org/images/0009/000989/098992e.pdf

[59]陈昌贵,崔大伟.对外开放与中国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8(1):25

[60]同上

[61]同上

[62]乌利希·泰希勒.欧洲化国际化全球化—高等学校何处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1)

[63]Huib de Jong and Hanneke Teekens.The Case of the University of Twente:Internationalisation as Education Policy,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3(7):45

[64]张保军.学术性—研究型大学的立身之本[J].中国高教研究.2001(9):35

[65][加]简.奈特著,刘东风,陈巧云注译.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