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院长角色研究:理论应用的适用性

高校院长角色研究:理论应用的适用性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理论对于本研究具有可适性。首先,高校二级学院国际化实际上是将国际化维度融入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他们在推动学院乃至全校的国际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构主义角色理论致力于从“地位网络的结构和相关期待”来分析角色。因此,很难用古典的传统结构主义观点所强调的组织系统的逻辑性和组织秩序的严密性来描述学院这一组织。为实现院长的角色功能,这一角色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

高校院长角色研究:理论应用的适用性

本研究的主题是高校国际化进程中二级学院的院长角色,本研究以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角色理论和管理者角色理论等相关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以上理论对于本研究具有可适性。

首先,高校二级学院国际化实际上是将国际化维度融入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过程。当今时代最大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产业知识化。在这“三套车”的推动下,高等学校的职能也不断地扩展,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传递、知识创造和科学研究。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必然之路,是高等教育的第四职能。不同于趋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那样备受争议,教育国际化更多是指借学习、科研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实现其善意的发展。国际化于高校发展的意义,正如改革开放之于中国的生存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能力,是当前院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国际化研究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其内涵与外延、必要性与紧迫性、经验与教训等研究的层面,还需要深入到高校国际化的进程之中,要对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研究,要对其动力、路径、收益、风险、障碍和策略进行研究,也要对政府、校长、海归学者、教师、学生等不同的相关者在其中角色的定位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国际化专家奈特指出“国家或者部门,通过政策、资金、项目与管理架构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的国际维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国际化的真正过程往往发生在院校层面上”。[46]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有赖于院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校院长是高校二级办学实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呼唤“国际化”院长。他们在推动学院乃至全校的国际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角色理论认为,角色总是处于社会组织中特定的位置,因此而获得法定的地位、权力及与之匹配的义务。角色是指与个体所处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主要包括下面4个方面的含义:角色是个体的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力、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构成单位。[47]根据这一理论,院长角色因其处于高校学院这一社会组织中的特定位置,而获得了法定的地位、权力及与之匹配的义务,也被赋予了对这一特定身份的行为期待,这是所谓的院长角色期待。

学院是院长安身立命的组织,院长角色则是构成学院组织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结构主义角色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组织,由各种各样的、相互联系的位置或地位构成,不同个体在这个系统中扮演各自专属的角色。[48]对于每一种、每一类地位,都能区分出承担不同义务与期待的角色。结构主义角色理论致力于从“地位网络的结构和相关期待”来分析角色。社会角色与其所在的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组织特征、功能赋予了组织中的角色相关期待。因此,在分析院长角色之前,有必要对院长所在的组织——学院进行描述。学院是千千万万的社会组织的一种,但其不同于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从目标与功能来看,学院是开展知识传授、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的学术单位,学院作为高校的主要组织结构,是高校四大职能的主要承担者和实现者。从组织构成形式来看,学院是以学科为依托,由学者与学生构成的学术共同体。从组织层次上来看,学院是高校组织结构中位于学校决策层之下的组织单位,其并不具备法人资格(没有授予学位资格,学生学位由高校授予)。[49]可见,学院这一实体组织具有特殊性,它既具有典型的学术性,同时也具有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所说的科层性。有人将学院这种以学科为核心的组织模式称为“松散联合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的特征。[50]韦克(1976)认为高等院校在组织结构形式上,是一种类似于“非常规足球赛”的松散结构。科恩、马奇、奥尔森等人(1972)认为高等院校在组织控斜程度方面,呈现无政府状态,在组织的行为定向上则是“选择的无规则模式”。[51]学院通常由几种相近学科组成,每一学科都有各自的领域权威及重要地位,没有哪一学科能得到统治其他学科的权威,各自拥有独立性和较大的自由度。因此,很难用古典的传统结构主义观点所强调的组织系统的逻辑性和组织秩序的严密性来描述学院这一组织。

学院具有学术性与行政性的双重特征,这两种特征也相应地体现在这一组织的领导者——院长身上,即院长角色既是学者,还是行政管理者。可以说,是学院组织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院长在学院组织里所担当的角色。作为学院的学术领导与行政管理者,他的职责是负责学院的师资与人员招聘、教学活动、资源分配等活动,并拥有相应的权力。为实现院长的角色功能,这一角色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院长必须具有很强的学术权力与学术管理权力,即院长承担着学术领导角色。而从学院在高校这一组织结构层级来看,位于学校管理中层的院长是联接大学的高层决策中心与基础组织(和教师)的纽带,需要向负责教学与学术管理的副校长或者教务长负责。他还需要向学院组织下属的各个学系或者研究所、研究中心等学术团体负责。[52]换言之,院长角色会受到所在的学术团体与所在组织的科层结构纵向等级权力的影响。正如陈伟教授所指出的“它总是受到来自社团性质的横向学术权力和来自科层结构的纵向等级权力的交互挤压和双重控制”。[53]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影响会造成院长角色冲突,如学术权力同行政权力之间的冲突。[54]不过,兼负行政领导和学术领导两种身份有利于院长职位获得多重资源的同时,也会增加其职务责任。同时也应该指出,院长的双重身份有利于其为解决学院学术人员与高校行政人员的冲突而开展合作,在信息交流和资源分配上实现学术与行政官僚权力的平衡。伯顿·R ·克拉克对高校的三种权力分布进行了描述,他认为“教授们的专业权威在基层机构得到加强,而行政人员的官僚权威在中层机构得到加强,董事会和其他校外人士的公众权威在州和国家一级得到加强”。[55]

院长角色在获得院长这一地位、权力、权威等的同时,也被要求按与其地位等相一致的行为规范与模式行事,被赋予了相应的角色期待。这一角色的期待来自高校、学院及社会等相关者。角色理论为本研究分析和探讨学院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理想角色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www.daowen.com)

第三,社会互动角色理论从个体的微观角度出发,对社会角色进行动态的分析。角色扮演成功与否或者角色功能是否可以实现,主要在于个体能否与组织结构中关联者进行互动和回应。根据这一理论,高校院长角色扮演成功与否,或者说高校院长角色功能是否可以实现,主要取决于个体能够与组织结构中关联者进行互动和回应。院长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院长角色的持续、权力与义务的行使及角色功能的实现是与组织内、组织外相关联者进行互动的结果。

高校院长角色处于一个开放系统之中,他不仅需要在高校组织内部与关联者之间进行互动和回应,还需与高校组织外部的关联者进行互动和回应。与院长相关联者众多,面对不同的相关者,院长需要承担的角色也不同。在院长所处的社会网络结构中,院长处于高校组织结构的中层,联结高校内外的各个层面。在高校组织内部,院长角色属于大学中层职位[56]。与院长的关联者首先是高校组织的决策层,其次是大学的各个职能部门,然后是本学院的科系师生。从纵向角度看,上有学校决策层,下有学系、所及其他所属部门;从横向角度看,还有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学术团体。于本学院的教授、教师与学生所构成的学术团体来说,院长是学科带头人或者学术管理者(领导者),承担学科建设、学术规范、学术交流、学术资讯分享、学术资源分配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角色功能;于高校决策层,院长是高校教育目标、教育使命、教育政策、社会责任的执行者与履行者;于学院的职能部门,院长需要扮演信息沟通、部门代表等角色。这是针对高校组织内部而言。除此之外,院长还需要面对和处理与社会的各种相关组织、群体、个人的关系,这些与院长角色有联系的外部关联者包括政府、企业、其他高校、相关社会组织等。

社会互动角色理论还认为,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必然趋势,高校走国际化之路,这是时代的要求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这种新的趋势下,高校的学院院长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领导者和行政领导者。院长还需要承担推动学院国际化发展,进而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任务和职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处于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高校的职责也随之不断地拓展,逐渐跨越地域与国界,走向国际化。高校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发展到第四职能——开展国际交流,即进行文化外交。因此,从学院的层面,开展国际化已经成为学院新的使命,这无疑给院长角色注入新的内涵与挑战。可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大扩展了院长的外部关联者的范围,也对院长与高校外部关联者的互动要求更高。院长需要代表学院和高校,与国内外其他相关的学术机构或个人进行互动,实现教育、科研、文化等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社会互动角色理论有助于我们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院长角色。

第四,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认为,管理者分为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角色三大类型,具体包括了组织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等10种角色。[57]以上这10种角色是从企业的管理者角度来分析的,企业组织与兼具学术与行政特征的学院组织有着天然的不同。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管理对象。企业管理者面对的对象是从事产品生产各个层级的工人,而院长作为管理者,所要面对的是从事学术研究、知识生产及人才培养的学者或者学者团体。但是,如上文所述,院长不仅是学院组织的学术管理者和领导者,同时还是行政管理者和领导者。院长也承担着组织的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角色等三大角色。因此,管理者角色理论适用于对于高校国际化进程中院长角色的研究。

另外,角色理论还认为,院长是一个具有多面性、模糊性的角色,这就导致不能那么全面地界定其在高校中的职责。[58]其中一个原因是,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院长在不同领域的学院任职,而一所高校里有很多院长,他们在不同层面开展工作,因此,不能用单一的角色来定义院长。罗毕拉德曾举例说明这一模糊性。他说,在1966年,一个新建的社区学院的校长问他的同事是否愿意出任院长,该同事问“什么是院长”,该校长回答“我要是知道就好了,不过如果你愿意接受这一职位,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59]古尔德(Gould,1964)也在其论文中提到过类似的例子,以说明院长角色不容易定义这一问题。他指出,在1930年,哥伦比亚学院的院长说“并不存在标准的院长。不同的学院有不同的院长,我从没见过任何两个院长可以互换位置而保持着一样的职责”。[60]除此以外,院长角色不容易被清晰界定的原因,还在于院长角色不断变化、发展,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高校的职责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以上论述为本研究分析高校国际化进程中院长角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供了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