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院长角色研究in国际化进程

高校院长角色研究in国际化进程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陈学飞教授曾将其概括为五点:一是人类对世界和平的追求。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路径反映出或标志着行动主体的价值观、优先选择与行动模式。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院校可能对国际化持有共同的理解与阐释,但它们应对国际化的路径却因优先选择、历史文化、政治与资源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路径”概念的引入只是为了描述与评估国际化进程及其行为方式。

高校院长角色研究in国际化进程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陈学飞教授曾将其概括为五点:一是人类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世界发展有赖于国际环境的和谐与稳定。这种和平与安定的国际环境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就在于世界各国和人民之间不断地交流及相互理解。教育则是达到这种交流、了解与相互理解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与手段。[18]二是经济与贸易的全球化趋向。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最重要现象是全球化趋势。各国参与世界经济贸易市场的深入程度通常决定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对高等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多的精通世界经济与贸易的经营与管理人才与之匹配。三是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信息全球传播的时代。它不仅缩短了各国、各民族的时间与空间距离,将处于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连接起来,信息技术与媒体正在成为人类财富新的增长源泉与渠道;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国际关系与格局得到了改善和重塑,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与观点也发生了变化。作为国家重要信息创造、生产的机构,高等教育系统也在信息发展的大浪潮中发生了变化。四是国际组织的推动和影响。在世界经济发展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各种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越来越成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重要舞台。五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本土性与国际性是现代大学应具有的特征,但在人类社会活动日益趋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受到了重视而凸显。在当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自己独立存在。同样,没有哪一国的高校可以做到不与他国的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否则只会导致发展困难,甚至生存困难。[19]

关于国际化的动因,除了陈学飞教授提出的上述五点带有背景性的普遍因素外,还可以从国家和院校两个层面来具体分析。从国家层面来看,推动国际化主要是从本国的利益和总体发展战略出发。例如发达国家,他们更多的考虑是本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和价值观念的世界传播,通过发达的高等教育系统进行教育产品输出以增加经济收入、促进本国学生的国际理解与交流等,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为了快速和有效地提升本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与友好国家和地区建立知识的战略联盟,开展教育合作和发展区域合作,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与科研水平。从院校层面来看,其主要动力是增进学生与教师的国际知识和跨文化理解,提高本校教师和学者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提升院校的国际形象,提高学生的学术质量,增进教师与学生多样性,促进课程革新和收入来源多元化。不同国家和不同学校都有不同的诉求。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英美等国的高校,以增加经济收入、实现政治与文化等意图为国际化的主要理由。欧洲高校将“提升国际形象和声誉”作为首要选项。中东、非洲和拉美高校则将“加强科研、知识储备和知识生产”作为国际化的首要理由。

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

路径反映出或标志着行动主体的价值观、优先选择与行动模式。路径不同于概念。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院校可能对国际化持有共同的理解与阐释,但它们应对国际化的路径却因优先选择、历史文化、政治与资源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不存在所谓的“正确”路径。“路径”概念的引入只是为了描述与评估国际化进程及其行为方式。

从国家层面来看,大都从以下方面来推动国际化。一是制定政策,高等教育国际化若从政策角度来看,是强调高等教育的国际性和跨文化维度[20]而且不同部门,如教育部门、外事部门、移民当局、科学技术、文化或贸易等部门均可以出台政策。二是进行战略规划和评估督促,高等教育国际化被视为国家在实现国内和国际方面总体目标的国家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完备的行动计划,该计划包含着制定具体政策和实施资助项目的多个政府部门和代理机构。三是设立项目,包括人员国际流动、国际合作研究、国际联系、专项发展计划、国家层面的外语培训等活动等。

从院校层面来看,通常选择以下途径开展国际化。一是举办各种活动,如师生海外学习、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项目,招收国际留学生,加强院校和院系的国际联系,制定专项发展计划,建立海外分校和教育机构等。二是推动成果的国际交流,如推动学生素质、形象提升项目,建立更多的国际协议和合作项目,发展更多的合作伙伴等。三是制定标准和提出要求,如学术发展标准、经济创收的指标,多元文化建设的要求,学生与教职员工发展的要求等。四是将国际化元素引入教学与科研的过程中,将国际化维度整合进院校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之中。[21]五是推动精神文化建设,支持并促进校园内的国际化或跨文化理解,并聚焦于外来文化本土化的项目活动。六是开展海外/跨境交流,通过多种传递方式(面对面、远距离、网络学习)与不同管理模式(特许、结对子、分校等)对教育进行跨境传输。此外,将国际化元素融入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是高等教育全面国际化的重要内容。(www.daowen.com)

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收益

2005年IAU调查报告中指出90%的被调查高校认为国际化会为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收益。高等教育国际化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收益?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进学生与教师的国际知识和跨文化理解,增进国际理解和团结,培养面向未来和世界的国家公民与国际公民。二是通过课程革新,提高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有效地扩展教师和学者的研究视野,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增强科研能力。四是通过招收外国留学生,增加经费收入,吸引高层次和极具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五是推动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进程。不过,不同国家和学校由于不同的国情和校情,在收益上多有不同。如发达国家会更看重国际化带来的经费收入和吸引人才方面的收益,而发展中国家会更多地强调“学术质量”“科研”和“课程”等作为高校基本要素方面的收益。[22]当然,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收益是多方面的,如还能为来自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更多的毕业生和专业人员提供更多流动机会,有益于促进国家与区域之间的战略上的联盟。[23]

4.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风险

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有些是可以预测的,也有不能预测的。2005年IAU调查报告指出,70%的被调查的高校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会带来风险。[24]风险中包括对本土文化的冲击,造成课程同质化的倾向,丧失文化和国家认同,危及高等教育质量;会一定程度上强化教育商品化和商业化,导致低水准的外国学位工厂增加;会导致人才外流;国外教育提供者及资金的流入,会导致国家公共经费投入减少;随着竞争的增加,利润率降低也会导致外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的不可持续性的风险等。这些风险的承担者更多的是输入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家,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收益者更多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输出国。[25]当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掌握充足的信息方能对未来的发展做准确预测。

5.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障碍

毫无疑问,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一些困难或障碍。首先体现在认识上,领导对国际化缺乏认可和兴趣,存在着行政无力或官僚主义,教师和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其次反映在经验上,实施计划与项目的人员经验和专业知识缺乏,没有得到必要、足够的训练;第三是缺乏财政和物质资源的支持,院校内其他发展项目对时间和资源的竞争,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四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与之配套,如国际化工作在教师和管理人员晋升方面没有得到认可,学校中层管理部门和院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著名的国际化学者简·奈特曾在其研究中指出,影响院校实施国际化的障碍有九种:教师缺乏参与热情;行政无力或者官僚主义;实施国际化计划的人员经验和专业知识有限;缺乏指导进展的政策或者策略;国际化工作在教师晋升或终身教职方面没有得到认可;高层领导对国际化缺乏认可或者兴趣;在院校层面缺乏财政和物质资源的支持;院校内其他发展事项对时间和资源的竞争;缺乏国家层面的财政支持。其中“教师缺乏参与热情”被认为对国际化的影响最大。其实这一结果并不奇怪,因为教师被认为是“国际化的发动机”,教师的参与度决定国际化的程度。[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