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院长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角色研究

高校院长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角色研究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6世纪后,欧洲宗教革命的开展与民族国家主义兴起,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下降。此时,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回到社会的中心,并且开始由国家主导而开展活动。[11]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描述,总体可以归纳为4种类型。一是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解为具体的活动方法,如课程改革、师生与相关人员的国际交流、技术支援与合作、资源共享与援助等。[16]有学者从活动性质的角度,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具体包括六个部分。

高校院长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角色研究

现代意义的大学自产生之日即具有国际性。16世纪后,欧洲宗教革命的开展与民族国家主义兴起,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下降。[10]临近二战结束时,众多国家意识到文化、民族间的理解与交流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此时,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回到社会的中心,并且开始由国家主导而开展活动。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发展为国家的意志与行为,过去学者自由的交流与纯粹的学术行为则已经与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融合在一起,前者受后者驱动发展,范围已经跨越区域而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到21世纪初,驱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动因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人才的因素外,科技发展国际化已被认为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另外一个重要驱动力。[11]

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描述,总体可以归纳为4种类型。一是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解为具体的活动方法,如课程改革、师生与相关人员的国际交流、技术支援与合作、资源共享与援助等。[12]二是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解为培养人才能力的方法,强调活动对人的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如培育学生、教师和人员的新技能、改变态度和增长知识等方面的影响,而不是对学术活动或组织管理方面所带来的结果。[13]三是将其理解为培养人精神气质的方法,关注跨文化的、国际的观点,关注原创性在高校和学院中的形成,关注发展国际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氛围。[14]四是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解为一种过程,即将国际的、跨文化维度或观念融入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与服务等功能的过程。基于这一理解,“注入、整合、渗透、结合”这几个词汇频繁被使用来对其形式进行描述,而组织策略、战略规划、学术活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则被用来描述这一过程的内容。目前为止,这个概念界定被认为是全面的且受到普遍认可。著名的国际化专家简·奈特则是这一概念的提出者。[15]

有学者从活动范围的角度,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划分为跨境国际化和国内国际化两大部分。跨境国际化是指跨国的各种教育活动,如派遣学生出国留学,接收国际学生,国际学术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国际流动等。国内国际化是指将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融入本土的教育活动和过程中。其主要内容,一是涉外课程与项目,包括国际性主题的所有项目。二是将国际维度渗透到课程体系中,例如外语学习、区域或地区研究、联合学位或双学位等。三是教学过程的变革,包括留学生、海外归国学者的介入以及课堂中文化多样性,国际学者与跨文化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跨文化的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国内外教学参考资料的整合等。四是课外活动的丰富,包括学生俱乐部与社团、国际性与跨文化校园活动、文化社团和种族组织、同辈人社团与项目等。五是研究与学术活动的国际拓展,包括研究领域与研究主题选择、国际联合研究项目、国际学术会议与研讨会、国际学术论文发表、国际研究协议签署、研究项目交换、学术及其他领域的国际伙伴、访问研究者、访问学者参与校园学术活动的整合等。[16](www.daowen.com)

有学者从活动性质的角度,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具体包括六个部分。一是教育观念国际化,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的观念变革,包括学校发展目标的国际化元素确立,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国际化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学校管理理念与经验的国际借鉴。二是师生交流的国际化,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出国交流,外籍教师的聘任,外国留学生的规模、结构与质量。[17]三是教学过程的国际化,包括教学计划的安排、课程设置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形式的调整、教学方法的的改革、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和教学评价的国际化程度。四是科研和技术开发的国际化,包括科研和技术开发的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等。五是校园环境的国际化,包括校园内国际性与跨文化校园活动的开展,国际学术会议与研讨会,学生的国际性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等。六是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包括院校间国际合作协议签署,举办和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研讨会、发表国际学术论文和取得国外科技专利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