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速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高速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水生生物生境水资源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珍稀物种的数量及其生存依赖的重要生境,如洄游通道、产卵场、索饵场及越冬场等。但由于评价区内路基占用森林面积为 1 850 m2,占用面积相对较少,不会对沿线森林生态系统环境造成系统性的破坏。因此,项目运行对陆生脊椎动物活动及其生境有一定干扰作用,但是对鸟类和大中型兽类的影响不大。

高速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新建西安至十堰铁路项目沿线分布有众多的环境敏感区,项目设计中优先采用绕避措施,避开了多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及森林公园,但仍穿过丹江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辋川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陕西天竺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湖北郧西天河省级地质公园6处环境敏感目标。

1.水资源及湿地保护区

项目涉及水资源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分别是丹江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辋川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湖北丹江口库区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1)水生生物生境

水资源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珍稀物种的数量及其生存依赖的重要生境,如洄游通道、产卵场、索饵场及越冬场等。根据相关调查资料,在工程涉及丹江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辋川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河段,鲇、唇、多鳞铲颌鱼、大鲵、秦岭北鲵等保护物种有少量分布或调查中未发现。由于项目主要是以桥梁隧道的方式通过保护区,故不会对河流生境产生阻隔,也不会造成生境片段化现象,总体对珍稀物种的数量及其生存依赖的重要生境影响不大。

对丹江口库区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来讲,项目未在汉江水域设置桥墩,对典型完整的河道型塘库湿地生态系统影响不大。不过,施工期、运行期产生的噪声、灯光等可能会破坏湿地中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从而进一步影响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但项目区无珍稀野生动物分布,也不是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项目线位穿越处距产卵场最近距离为 15 km,也不涉及鱼类索饵场及越冬场,因此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整体影响不大。

2)水环境质量

在选址选线中,项目主要以桥梁、隧道形式跨越敏感区域。项目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置后回用或者排入管网,且运行期没有污水排入保护区,对水质基本没有影响。运营期的影响主要为高速铁路车辆运行产生的噪声、振动等的影响,但项目仅以隧道方式穿越保护区,埋深较大,振动等源强较弱,无其他影响因素,工程运营期不会对鱼类区系组成产生影响。

3)植被

高铁建设的路基占地和施工活动会破坏森林植被,导致林地面积减少。但由于评价区内路基占用森林面积为 1 850 m2,占用面积相对较少,不会对沿线森林生态系统环境造成系统性的破坏。

工程建筑材料及车辆的进入有意无意地将外来物种带进入施工区域,可能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内当地生存的物种衰退,引发生物入侵现象。但由于项目在保护区不设置车站,只要加强施工期管理,发生生物入侵的可能性不大。

2.陆生生物保护区

1)占地

西十高铁线路以桥梁和隧道形式穿越陕西天竺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4.23 km,在保护区内占地 2.24 hm2,其中永久占地约0.95 hm2,临时占地约1.29 hm2;桥梁和隧道占用林地面积1.66 hm2,永久占地 0.77 hm2,临时占地0.89 hm2。施工期因新增占地会使沿线地区的植被损失或损坏,运营期永久占地内林地植被将被完全破坏,形成路面及其辅助设施,从而导致森林植被改变为建设用地类型。由于项目主要以桥梁和隧道方式穿越保护区,对森林生态系统虽有影响,但由于占地面积较小,整体影响不大。

2)对植物、动物的影响(www.daowen.com)

本项目在保护区内工程占地很少,施工期很短,不会改变植物种类数目,对植物种群影响很小,物种多样性变化不大。项目区域处于人为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许多野生动物为避开人类已远离此区域,动物调查时主要发现的兽类为野猪,但也距项目区域较远。保护区鸟类中的涉禽、鸣禽和攀禽主要分布在核心区,距离项目区域较远,不会受到项目建设的影响。因此,项目运行对陆生脊椎动物活动及其生境有一定干扰作用,但是对鸟类和大中型兽类的影响不大。

3)自然景观影响分析

项目以桥梁和隧道的方式通过保护区,其中铜塔沟大桥割裂了两侧自然景观的整体性,隧道口会改变自然景观类型。但保护区的岩溶地质景观不在项目建设区域,自然景观主要为栓皮栎林、板栗林、阔杂木林、粉背黄栌灌丛、马桑灌丛和农田。因此,可以从设计的角度弱化对景观的分割阻隔效应。

4)对保护对象的影响

陕西天竺山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林麝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华山松森林生态系统和岩溶地质景观。林麝是一种典型的林栖动物,栖息于海拔 800~2 900 m 多石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及灌丛地带,一般具有固定的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有季节性垂直迁移习性。根据林麝的生活习性及分布范围,评价区内不属于林麝活动区域,华山松森林生态系统和岩溶地质景观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本项目位于保护区实验区边缘,项目建设区域与主要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距离较远,直线距离超过 1.75 km,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保护区的华山松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3.地质公园

拟建项目穿越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郧西天河省级地质公园,可能对各类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产生影响。施工期隧道挖掘、桥基施工等工程行为,施工过程中施工便道的修筑、施工车辆行驶、施工人员的随意活动、施工机械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以及残渣、废料和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均可能对地质公园内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会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下降和水土流失的加剧。

推荐方案与地质遗迹点相距较远,均以桥隧形式穿越。其中,项目穿越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保育区长度约 20 km,线路距离二级保护区 8.8 km,距三级保护区 1.0 km。隧道占地面积约11.19 hm2,临时占地约 20 hm2。穿越郧西天河省级地质公园生态保育区长度约 4.01 km,永久占地 3.18 hm2,临时占地0.91 hm2

1)地质遗迹和人文景点

项目建设避开了地质公园内的重要地质遗迹和人文历史景观,推荐路线附近没有重要的地质遗迹分布。由于本工程绝大部分以桥梁、隧道形式穿越地质公园生态保育区,地表工程量和建筑物很少,对园区不形成分割。整体来讲,项目建设对遗迹点和人文景点没有直接破坏作用,拟建线路的实施对各景点的影响较小。

2)景观

工程建设期扰动原生地表,对沿线局部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桥梁的架设,隧道洞口、施工便道及作业带和隧道弃渣对地质公园整体地形地貌景观有一定影响;隧道施工振动可能引发坡面欠稳定岩土块掉落,不仅引发地质灾害,更容易破坏园内的地貌景观及地质遗迹。

3)地质灾害

推荐线路以桥梁、隧道形式穿越其生态保育区,与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遗迹保护区及景点尚有一定安全距离。拟建线路影响范围内无重要的地层剖面分布,也无大的断裂活动带等构造形式存在,在加强施工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下,项目建设不会产生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同时,运营期振动不易引发区内滑坡灾害,对园区地质遗迹保护影响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