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速铁路生态环境保护及借鉴沙漠公路的研究成果

高速铁路生态环境保护及借鉴沙漠公路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速铁路的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借鉴沙漠公路极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综合多学科的研究理论,开展绿色铁路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速铁路生态环境保护及借鉴沙漠公路的研究成果

1.景观生态学

由于高铁建设区域的物种并非局限于单一的生境中,而是经常在不同生境之间迁移,或生活在两个生境的交界处。对这些物种来说,区域尺度上生境类型的组成和相互影响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景观类型可能对小气候(如风、温度、湿度、光线等)、瘟疫的发生,以及动物活动的形式等有完全不同的影响。因此,物种的保护必然要同时考虑它所生存的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多样性和完整性。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在自然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对自然保护从“物种范式”向“景观范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诸如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已成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重要的基础理论,而缀块、边缘、廊道和镶嵌体四个方面的原理更是广泛用于自然保护区规划

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作为高铁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借鉴,为高铁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2.塔里木沙漠公路的思考

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较快,其中涌现了许多环保与技术结合成功的案例,对今后的高铁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比如穿越“死亡之海”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在公路建设施工、运行中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非常有针对性且有实效,对建设绿色铁路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1999 年 9 月 29 日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最长的贯穿流动性沙漠的等级公路”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2003 年,沙漠公路绿化工程开始开工建设,2005 年完成了全长 436 km、宽度 72~78 m的绿化带建设。公路沿线利用沙漠地下水,栽种红柳、沙枣等耐旱沙生植物,并在公路两侧营造六条绿色林带。这项绿化工程的建成,不仅使沙漠公路的防沙体系更加完善,也带来了可观的生态效益。据称,在建成的公路绿化示范区里,已经有沙狐、赤狐以及十几种鸟类的踪迹。沿途延绵不尽的胡杨林带、红柳灌丛、芦苇、棘草群落中,间或也能看到鹅喉羚、马鹿、狐兔、鸟雀等闪现其中。总面积达 3 128 hm2的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带,如同一条绿龙横亘在沙漠中央,用生命的绿色阻挡流沙的侵蚀,成为“死亡之海”中的希望之光、绿色通道,彰显出我国在沙漠治理工程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后,新的科学问题又摆在科研人员的面前:一是人工生态环境的持续性,二是防护林的区域环境效应。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绝大部分为沙拐枣、怪柳、梭梭三种植物,还有少量胡杨,其生物多样性十分简单,单一物种的病虫害就可能造成1/3的苗木遭受损失,因此,公路科研人员在塔中基地建成面积0.2 km2的植物园,先后引种了200多种沙生植物,存活下来的占 60% 左右。一旦发现新的适应物种,就将其应用到生态防护林中,以提高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

沙漠公路的研究涵盖了许多领域,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高速铁路的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借鉴沙漠公路极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综合多学科的研究理论,开展绿色铁路建设研究与实践。(www.daowen.com)

3.珍稀物种的迁地保护

对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及许多有价值的物种来说,假如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境遭到极大的干扰和破坏,残余种群已经小到不能维持长期生存的状况,随时有濒危灭绝的危险,且无法进行就地保护,那么便只有一种阻止物种灭绝的方法,就是在人类管理下的人工环境中维持个体的生存,即迁地保护。迁地保护策略可以对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繁殖体进行长期保存、分析、试验和增殖,是依赖人类养殖或种植而生存的物种的保护方式。

迁地保护的作用主要有:① 保存、增殖珍稀濒危物种,使其免遭灭绝;② 为重新引种提供种质来源,同时也为驯化种的未来繁殖提供一个主要的遗传材料库;③ 为基础生物学研究、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就地保护提供试验素材与信息库;④ 为教育公众保护物种提供场所。

迁地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植物园、动物园、离体保护的方式。高铁项目路线长,涉及面广,如在建设中发现类似的濒危物种,应该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研究迁地保护的相关措施。

4.生境走廊

铁路永久性路基、站场等工程的修筑,以及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板场、梁场等临时工程的修建,会造成区域破碎化影响。这些片段常常将一个大的种群分割成两个或者更多的小种群,相比于大种群,小种群遭受灭绝的危险更大。同时也有可能为危害当地种的外来种入侵提供入口,并增加边界影响。另外,片段造成的传播障碍可能会减少物种定居于新生境的机会,并会减小基因流动。

建设生境走廊对植物和动物在区域之间的散布、繁殖体的传播、物种寻找合适的定居点提供了方便,增强了基因流动的概率。同时,生境走廊也有利于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动物在多个生境中迁移以寻找充足的食物。例如,在季节性干旱的稀疏草原中,动物常常沿着顺河流分布的树林迁移,而温带地区的许多鸟类和动物在一年中最热月份有规律地迁移到高海拔地区。利用这一原理,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政府建立了一条面积 7 700 hm2、宽数千米的通道,为两个大型自然保护区至少 35 种鸟类提供了一条有海拔高度差异的迁徙通道。

生境走廊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成为瘟疫和病虫传播的通道,其结果可能造成某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灭绝。另外,沿通道迁移的动物更易遭到捕杀和猎食。但从总的生物保护角度来看,建立生境走廊是值得提倡的,在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中,可以尝试开展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