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速铁路保护措施,关注生态环境

高速铁路保护措施,关注生态环境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与施工单位的环保管理人员联合对保护对象实施管护,并在适当位置设置监测站点,派驻工作人员对该段内生存栖息的野生动植物进行生态监测,同时对野生动物采取给饲、保护和救治措施。京沪高铁为避让明皇陵,新添了近 6 km 桥梁和 285 m 隧道,增加投资 2.3亿元,避免了拆迁,保护了珍贵历史文物。

高速铁路保护措施,关注生态环境

1.管理措施

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与保护区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由生态敏感区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共同划出施工界限,并按照该界限在施工场地周围和施工便道两侧设置临时挡墙,确保施工人员不会越界施工,尽量减少施工作业对周围土壤植被的破坏。施工单位必须制定相应制度,严格控制进入保护区内的人员、设备数量和施工作业时间,严格限制高噪声、强振动设备和大功率远光灯的使用,严格限制夜间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水土保持、野生动物保护等部门的相关规定,严禁任意扩大作业面。

在整个施工期间,环保监理部门承担生态监理,采用日常巡护的方式,共同检查保护目标的生存状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施工人员的保护行为。同时与施工单位的环保管理人员联合对保护对象实施管护,并在适当位置设置监测站点,派驻工作人员对该段内生存栖息的野生动植物进行生态监测,同时对野生动物采取给饲、保护和救治措施。

施工中要结合影响范围内的生态敏感区相关规划和建设要求,严格禁止不合法的破坏行为。对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对敏感区内生态环境影响实施动态监测,以便掌握工程施工和运行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数据,从而为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将铁路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敏感区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宣传教育

公众的环保意识是保障施工安全、开展环境保护的关键之一。要加强对项目施工人员、高铁工作人员、沿线民众的宣传和教育,普及有关自然植被保护、珍稀保护植物及重要保护动物的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国家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历史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杜绝野蛮施工,严禁捕杀、猎食珍稀野生保护动物。

3.绕避与保护

由于高铁项目“长、高、多、杂”的特点,其线路与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相遇的可能性很大,绕避是现今高铁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首选措施。绕避,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更是国家相关条文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及《在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进行修建铁路、公路等建设活动监督管理办法》等诸多条例规章,皆划定了禁止开发区域,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价值高、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

以商合杭(经河南商丘—安徽合肥—浙江杭州)铁路为例,该项目于 2015年11月份全面开工建设,铁路由河南商丘站引出,接入杭州东站,全长794.5 km,跨越淮河、长江等众多水系及水源保护区。虽然线路穿越了巢湖风景名胜区、太湖山森林公园等多处生态敏感区,但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设计单位的不断优化比选,线路最终绕避天子门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绕避八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范围,避开茨淮新河水源保护区范围,减少了生态破坏,保护了区域生态的完整性。

杭黄高铁东起浙江杭州,终至安徽黄山,设计运营速度250 km/h,项目沿线分布黄山、千岛湖、杭州西湖、富春江等一批全国著名旅游名胜,其中有57个5A及4A级旅游景区、10个国家森林公园等,是一条名副其实用“名城、名湖、名江、名山”连起的黄金旅游线,项目建设的生态保护压力巨大。建设者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绕避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川胡氏宗祠、棠樾牌坊群等16处重要生态敏感目标,建成了一条典型的环保路线。同时,为最大限度减少铁路对沿线景区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线路走向采用了大“之”字形折线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使铁路既靠近沿线旅游景点,有效拉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又不影响核心景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www.daowen.com)

兰新高铁经过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南麓达坂城湿地,是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为了保护湿地,铁路建设者在这里建设了一座5.6 km 达坂城湿地特大桥,凌空穿过湿地,大桥最大高度 28 m。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生态,铁路部门坚持环保优先的理念,严格按照环保部门划定的区域展开施工,靠湿地一侧全部采用钢护栏封闭。生活区均设在湿地以外,基础施工的泥浆、开挖土、施工垃圾等全部外运。完工后,施工便道全部挖除,恢复原貌。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建筑和古迹特别多,铁路建设前首先需要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发展情况,详细调查铁路沿线现有的历史文物,在路线设计上实施绕避,实在不能绕避的,必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施工建设中若发现具有考古价值的历史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备案,配合相关单位实施保护措施。

坎儿井作为新疆吐鲁番和哈密地区荒漠地带一种特殊灌溉系统,总数达1 100 多条,全长约 5 000 km,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兰新高铁在穿过该地区时,铁路建设单位和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研究协商,采取铁路桥梁空中跨越的形式,穿过了17条坎儿井,有效保护了当地文物。

汉十高铁(武汉—十堰)连接襄阳、随州孝感、武汉等历史文化名城,沿线分布有武当山、古隆中、炎帝神农故里、黄鹤楼等风景名胜,是湖北最美的高铁线路。在设计初期,汉十高铁有北线、中线、南线三种方案进行比选。其中,北线成本最低,但需从丹江口水库正中穿越,扰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中线线路最短、最直,但紧邻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玉虚宫;南线以13 km隧道形式下穿武当山,绕避了武当山核心景区和古建筑群,同时也绕开丹江口水库大部分区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但南线方案最为复杂,且多投资3亿元。综合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后,建设单位最终选择南线方案,真正践行了创新绿色的发展新理念。

京沪高铁为避让明皇陵,新添了近 6 km 桥梁和 285 m 隧道,增加投资 2.3亿元,避免了拆迁,保护了珍贵历史文物。

金温铁路(金华—温州)某段相距仅有 77 m,有一古文物保护单位工程——厦河塔,施工单位积极改进爆破技术,并先后投入700多万元用于塔体维护和监测等,确保了这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塔纹丝不动。

另外,因技术条件和施工条件限制确实不能绕避敏感目标的高铁项目,要尽量减少在敏感区内的占地、开挖、弃土等工程行为,禁止在政府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功能区划中的控制开发建设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和特殊生态敏感区设置取弃土(渣)场等临时工程。铁路工程建设中若遇到古树、名木时,应采取设置围护栅栏、移植保护或避让的措施。选取绿化防护植物种类时,应优先选取本地种,选用外来种时应请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外来种入侵风险评估。

现阶段,建设部门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在高铁建设中,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设计选线、科学施工等情况屡见不鲜,涌现了不少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均可以作为今后建设绿色高铁的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