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发展迅速、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明显加重,以及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与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频发。与高铁项目建设有关的敏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因项目施工、占地造成的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土地利用性质改变,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短缺,以及项目建设对区域景观环境的不良影响等。
1.水土流失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占地和开挖、填筑等作业导致植被破坏。而没有植被充当固土作用时,在雨天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污染田地,土壤营养成分减少,在部分地区由于气候的原因还会造成泥石流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高铁项目的施工建设活动将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形成新的土质坡面,易诱发水土流失。取土场、弃土场、施工场地平整,施工便道修筑等工程行为,可能使土壤裸露、地表扰动、局部地貌改变、原稳定体失衡,很容易产生水蚀。
因此,高铁项目在施工期、运营初期都应实施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工程内部土石方平衡、修建弃土场、实施边坡防护、施工期结束后临时用地的复垦和绿化、永久性工程路基两侧栽植乔灌进行绿化、路基边坡灌草绿化、隧道洞口美化等措施。
2.土地利用改变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总体上讲,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比例不足,保护耕地的质量和数量是各项建设的首要任务。
高铁建设项目基本呈窄条带状穿越沿线地区,不可避免地会占用耕地。如果路线方案规划不当,将造成优质土地丧失,影响当地农业、林业生产。并且,若施工结束后未对临时占用的耕地采取场地清理、植被恢复和复耕等措施,将破坏农业种植功能,对土地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3.景观环境破坏
一般高铁项目经过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复杂多样,通过生态敏感区的可能性很大,而这些区域通常原始风貌保存完好,并且由于沿线气候、地形地貌差异大,这些使得铁路沿线拥有众多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铁路工程的占地施工会改变土地利用格局,破坏现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原有土地分割成小的板块,造成景观破碎化,改变景观格局。而且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会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格局,从而间接导致区域景观变化。
4.自然灾害(www.daowen.com)
在高铁建设中,项目建设的开挖、填筑、采石、取弃土等作业,可能会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例如,采石取土、深路堑开挖山体、隧道洞口开挖等施工作业时,由于地质等原因可能引起崩塌;同时,隧道洞口的开挖、路堤的填筑、路堑的开挖和取土,弃土过量堆积,在雨水或冰雪消融等诱因作用下,土石堆积的斜坡角逐渐超过其临界休止角,导致松散土体结构出现崩溃而形成滑坡;路堑、桥涵、隧道开挖形成的弃渣等堆积物可能阻碍地表径流或水流通道,在强烈的降水条件下渗透进入堆积体,使之变形快速液化,进而形成泥石流。
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存在冰雹、大风等灾害天气,特别是在内蒙古、宁夏等区域还会产生沙暴和扬沙。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的暴雨天气极易产生洪涝灾害,而受海河流域影响,河北平原洪、涝、旱、碱灾害也经常发生。
这些灾害现象一旦发生,不但会影响该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会直接导致植被遭到破坏,同时影响栖息于该类区域的动物的生存,从而破坏区域生态环境。
5.湿地破坏
现今我国湿地面对的主要问题有:湿地面积减少、污染加剧;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导致水资源减少;捕获、狩猎、砍伐、采挖等过量获取湿地生物资源,造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其生态功能也严重受损等。
湿地破坏的直接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垦、引水、富营养化、环境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间接原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加快以及缺乏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等。
6.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
森林面积减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的最主要的因素则是开发森林生产木材及林产品、非法砍伐等。草地是生长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并适宜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土地。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如果超载过牧、滥垦滥挖等,会造成草场生物物种减少,灾害性天气增多,会进一步造成水土流失、江河湖泊断流、沙尘暴频发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高铁项目对森林和草地资源的影响主要是新增占地引起的。工程永久性和临时性占地会破坏当地植被覆盖率,若经过森林、草地区域,将减少森林和草地数量,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但从整体来看,高铁项目新增占地数量低于一般铁路和公路,与区域资源相比所占比例不大,若采取合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