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铁路生态环境和高铁建设的特点,高速铁路项目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时,分析方法应该是点线结合、重点突出,分析重点是不同时期(施工期、运行期)各工程行为产生的对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敏感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等。
1.点线结合
由于高铁项目的长、高、多、杂的特点,要充分、完整地识别其可能的生态环境影响,需要采取“点线结合”的方法,对全线进行实地勘查和整理分析,掌握全面资料。其中:
“点”:应该包括临时占地、永久性占地,以及敏感保护目标。临时占地包括施工营地、取土场、弃渣场、采石料场、板场、制梁场等大临工程;永久性占地包括车站站场、动车运用所等属于高铁项目的建设内容,以及隧道、桥梁、路基工程的重点工段、工点等。
“线”:线路,包括选址选线、线路工程等,铁路以窄条形状通过沿线区域,其生态环境影响也呈现线状影响的特征。同样,线路工程的内容也包括临时工程和永久性工程。
以点线结合的方法开展深入调查与研究,依据高铁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识别可能受影响的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可以为进一步开展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和调控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
2.关注特殊生态敏感保护目标
高铁项目由于路线长,经过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很可能会无法避开生态敏感保护目标,因此,属于特殊敏感“点”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特别关注。沿线受影响的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应该作为“点”分析的关注对象。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通过研究分析项目涉及区域敏感目标的保护对象、保护级别、与项目的位置关系等,进一步考虑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深度和广度
相较于一般区域,高铁项目若穿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红线等敏感区域,特别是直接影响区内有列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植物(或动物)、特有植物(或动物)个体及其生境时,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该类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必须进行深入分析,判断项目建设与运行对保护物种及其个体数量、栖息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www.daowen.com)
为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针对性,开展分析研究时可以根据项目经过区域的敏感性分段,如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敏感区域和除敏感区之外的一般区域进行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分析。
4.评价范围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析研究,需要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确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范围。高铁项目路线长,影响区域广,确定的研究范围需能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区域。其中,直接影响区域包括路基、桥隧、站场、大临工程等永久和临时性占地范围;间接影响范围应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植物群落、动物繁殖与活动区域等。特别当涉及具有迁徙(或洄游)习性物种的,研究范围应涵盖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迁徙路线或洄游通道,若是经过为保护陆生动物而设置的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区时,研究范围应该考虑动物的活动习性,一般不小于铁路线路两侧各2 km范围。
(1)路基工程:主要是带状影响,根据已有铁路生态环境影响跟踪结果,铁路项目路基工程的生态环境受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铁路线路外侧 300 m 以内,因此,高铁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通常设置在铁路工程设计外侧轨道用地界向外300 m以内区域。
(2)站场工程及动车运用所:新建站场、动车所周边 1 km 以内区域。
(3)施工便道:施工便道中心线两侧各100 m以内区域。
(4)取弃土(渣)场:取、弃土(渣)场及临时用地界外100 m以内区域。
(5)跨河桥梁:跨河桥梁两侧 300 m 以内水域;通航河流桥位上游 500 m、下游1 km河段。
(6)涉及敏感区段:工程经过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重要生境、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饮用水水源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敏感地段的研究范围,应该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角度考虑,通常研究范围比经过一般区域的项目更大,甚至可以扩展到整个敏感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