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绿色旅游新趋势-绿色旅游新假期

绿色旅游新趋势-绿色旅游新假期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量的小造纸厂基本上没有进行污染治理,继续向湖区周围排放污染物,严重影响水体环境质量。从上述报告可以看出,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走向恶化。如今咸海水面已下降13m,海岸线后退100km,含盐量增加,引起严重的生态灾害。在日本,高山地区的湖泊和水库由于周围没有森林,挡不住酸雨的袭击而发生酸化现象。至今规模最大的湖泊生态破坏发生在咸海。污染物造成湖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洞庭湖局部水域水质恶化,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绿色旅游新趋势-绿色旅游新假期

历史上的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东北属巴陵,西北跨华容、石首、安乡,西连武陵(今常德)、龙阳、沅江,南带益阳而寰湘阴,凡四府一州九邑,横亘八九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到了近代,由于围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积等因素,洞庭湖面积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千米骤减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围湖开垦、滥捕滥捞等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洞庭湖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湖面不断萎缩,调蓄洪水功能退化。20世纪中后期,洞庭湖被鄱阳湖超越,沦为第二大淡水湖。

2002年4月4日,《中国水利报》在第4版刊登了《长沙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报告》,全文如下:

一、洪水调蓄功能减退

洞庭湖由于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滞洪功能降低。1949年以来洞庭湖容积减少量相当于三峡工程总库容(235亿立方米)的50.6%,调节库容(89 亿立方米)的1.3 倍,与1949 年相比,减少40.6%。与此相应,20世纪50年代多年平均削减洪峰流量值达13246立方米/S,占入湖洪峰流量的27.7%;80年代以来进一步下降至5660立方米/S,占入湖洪峰流量的15.6%,削减调蓄能力仅相当于50年代的50%。

二、生态破坏与污染仍然存在

20世纪50-70年代曾大量围湖造田,累计围垦面积约1933平方千米,导致湖泊面积萎缩,生态失调。

乱捕滥猎猖狂,有的结成团伙,配备先进设备,使用火力威猛的大抬铳。湖里“迷魂阵”遍布,电捕船横冲直撞。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区主要污染行业,年排放的工业废水、COD、BOD5 占湖区年排放总量的49.6%、81.7%、79.13%。大量的小造纸厂基本上没有进行污染治理,继续向湖区周围排放污染物,严重影响水体环境质量。

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化肥仍在大量施用,蓄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多。生活污染是污染大户,排放的污染物占湖区总量的40%-50%。

三、富营养化日趋突出

洞庭湖外湖的富营养化在湖泊过水能力很强的情况下,仍由10年前中一贫营养状况发展到了现在的中一富营养状况。

内湖由于水体交换慢,各种营养物质来源广,富营养化比较普遍。加上人工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大通湖就是如此。

四、生物多样性下降

1916年首先在洞庭湖发现的白鳍豚,由于泥沙淤积,君山与下飘尾之间水位变浅,使其活动受到限制,现已难觅踪迹。

银鱼是洞庭湖的名贵鱼类,1928年产量达到90吨,现不足2吨。

胭脂鱼、鳗鱼等重要保护物种越来越罕见。

斑嘴鹈鹕、大天鹅等20世纪50年代常见的鸟类,近年考察中很少发现。

蛇类等被大量捕杀,导致东方田鼠等有害物种泛滥成灾。

局部区域由于污染的缘故,水生生物几乎绝迹,如20世纪90年代沅江的塞南湖,汉寿的蒋家嘴等水域。(www.daowen.com)

五、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洞庭湖区现有流行区人口336万,血吸虫病人22.4万,病畜近5万头,有螺面积3915万公顷,占全国现有钉螺分布面积的52%。且泥沙淤积,洲土不断扩大,有螺分布面积还以60万~90万公顷/年的速度增长。

从上述报告可以看出,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走向恶化。

你知道吗:湖泊与水库的六大问题

1.泥沙淤积。湖泊、水库上游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的变化,如农业活动引起的土壤表面侵蚀,亚、非、中南美洲地区人口增加导致的森林破坏,原为牧场的农耕地荒废之后出现的土壤侵蚀等,使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湖泊和水库。

2.来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由于人为原因水位下降的典型例子如咸海。咸海的来水量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的径流组成,但这两条河流在其上游大规模地开垦棉田和水田之后,还没到咸海便消失在沙漠之中。如今咸海水面已下降13m,海岸线后退100km,含盐量增加,引起严重的生态灾害。由于气候变化引起水位下降的典型例子如北非的乍得湖。乍得湖的集水区近年来降水量减少,加上农业活动的扩大,使得来水量骤减。

3.有毒物质及农药污染。化学物质、农药等污染湖水、库水的现象越来越频繁。1986年5月,美国密执安湖的马奇诺岛上召开的第二次世界湖泊环境保护和管理会议把“有毒物质污染——威胁世界大湖泊水质的重要问题”作为主要议题。北美五大湖的多氯联苯、农药及镉污染使鱼类、贝类中毒,从而使捕食这些鱼、贝的鸟类致畸。

4.富营养化。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在自然条件下极为缓慢,但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牧业排水和雨水径流等携带的营养物质(氮、磷)流入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过程便大大加速。光合浮游生物繁殖异常迅速,尤其是蓝藻类的繁殖产生水华。

5.酸化。北欧和北美等地酸雨常年不断,导致湖水酸化。瑞典近4000个大小湖泊,其pH 值下降到0.5以下,结果湖中生物大量死亡。近来投放石灰之后,pH 值有所上升。在日本,高山地区的湖泊和水库由于周围没有森林,挡不住酸雨的袭击而发生酸化现象。

6.生态系统的变化、破坏。上述5种环境变化,或单独、或组合起来引起生态的变化和破坏。至今规模最大的湖泊生态破坏发生在咸海。日本琵琶湖的富营养化正在引起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

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在大型造纸企业林纸一体化的推动下,洞庭湖地区一些县市兴起了一股种杨热,整个湖区杨树种植面积扩张了数万亩,就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未能幸免。

仅2005年,沅江市就计划新种植杨树30万亩,地处西洞庭的常德市也将杨树发展列入全市“五个一百万亩”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之内,全市杨树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

2006年,洞庭湖区遭遇了严重干旱,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水使得湖滩种杨树风更加难以遏制。

据专家介绍,愈演愈烈的种杨热隐藏着极大的生态风险,在种植杨树的湖滩,芦苇不能生长,硕大的杨树冠下连草都不能生存。开深沟种杨,抬高了湖床,越冬水鸟的栖息地将完全丧失。

洞庭湖环湖区工业企业近600家,年排工业废水2.76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入2.62亿吨,化肥、农药年施用量达到187.3万吨和1.7万吨。污染物造成湖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洞庭湖局部水域水质恶化,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造纸厂排出的污水污染南洞庭湖

2007年6月下旬,湖南洞庭湖区发生严重鼠患,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上游泄洪而来的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岳阳县、沅江市、益阳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其中岳阳县鹿角镇受灾尤为严重,早稻、红薯、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甚至包括湖岸的意杨树皮都被啃食,被老鼠咬断的稻梗如刀割般整齐。据了解,受损的水稻有8000亩,绝收的有5000亩,花生受损的有10000多亩,红薯、玉米各有1000多亩。据当地村民介绍,本次鼠患是近1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据粗略统计,从6月21日-24日,灾区共捕杀90多吨老鼠约225万只。

所有这一切,都为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