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调到打浦桥工作时,对这里的环境是大吃一惊,和我居住的淮海路相比,这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太落后,其实离淮海路也就十分钟不到的路程。泰康路原是一条又脏又乱,污染严重的路,靠东面新兴制革厂洗皮革的污水污染了下水道,靠西面的人民针厂磨针的铁屑乱飞,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再靠东的901厂从金属中提炼什么东西,卡车进进出出,滴出来的污水使厂门口的人行道一片泥泞,居民和路人真是苦不堪言。每天走在这条路上真是受罪。
日晖东路以前是一条河,当时还未填没掉,那里以前是著名的粪码头,又脏又臭。1992年,《日晖港综合治理规划》启动。1993年,日晖港北段至中山南路康衢桥南侧是埋管填浜筑路,污水用地下钢筋混凝土浇制的双涵箱排放。现在,只剩中山南路往南至黄浦江一段,长768米,宽15米。沿港(其实是河)东侧是日晖东路。因为历史上这里水陆交通纵横,交通便利,是著名的粮食水运通道,我们粮管所有些粮食、卷面、老酒、酱菜、线粉等,是通过水运进来,都走日晖港,运输的交通工具是老式的机帆船和驳船,从江苏、浙江等地运来,那个时候已经可以自由采购。卸货的地方叫康衢桥,1929年建造,这座桥随日晖港填没后拆毁,地名也渐趋消失。[12]那里的海华花园和斜三地块十分有名。(附图2—8)
有一次,粮管所定购的卷面运到,我作为所长前往,查看船运卸货,他们把卷面从船上搬到岸上,上下就靠一块跳板,老吓人。一船货大约有四五吨,黄酒从靖江一些地方运过来,有时会从浙江进货。卷面是从崇明过来的。船老大邀请我去船上看,我便战战兢兢地从跳板上走到船上,我当时大约40岁左右。旁边就是日晖东路,河水也不宽,又黑又臭。日晖港不大,岸边有稀稀疏疏的杨柳树,一派农村的景象。对这里最大的印象,就是粪码头,臭气熏天。远处能看到工厂冒黑烟,是徐汇区的化工厂。41路公交车从淮海路过来仅有三站路,到这里就是一片农村景象,打浦桥是41路的终点站。我去的时候是80年代末,距现在才二三十年,但用现在来对比,这种发展速度简直不能想象,这也印证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给上海带来的巨变。(附图2—9)
附图2—8,改造前的日晖港,选自《崛起中的打浦桥》,2002年刊印(打浦桥街道提供)
附图2—9,瑞金南路、肇嘉浜路口街景(摄于2017年9月29日)
工作日,我早晨8点钟上班,我一般7点半骑自行车出门,是一辆永久牌自行车。11点半下班,午饭回家吃。下午1点上班,5点下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上级制定的供应政策。逢年过节,譬如春节要保证供应糯米粉、年糕等,还要检查下面所属站所的工作,我们这种部门管理非常紧,为防止粮食供应制度被破坏,我们还经常组织职工开展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劳动竞赛,以后还组织职工旅游,改善职工生活,凝聚职工。
我们这边小学生非常多,都是弄堂小学,一到放学时,譬如泰康路上都是小学生。(www.daowen.com)
1987年我被调到打浦桥粮管所任所长,老所长正好退休。初来乍到,对打浦桥地区十分陌生。有一天,前任老所长为了让我熟悉粮油供应范围,熟悉粮管所具体情况,特意陪着我环着打浦桥地区兜了一圈。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初春天,行道树正绽开出绿色嫩芽,我俩慢慢步行着,惠风吹拂,但我一点也没有春天带给我的喜悦,因为沿途我看到的打浦桥地区尽是连片的危棚简屋,破破烂烂不堪入目。行至平阴桥处,映入眼帘的是日晖港上几十条小木船和机帆船,在又黑又臭的河浜里穿梭而行。桥的南端是粪码头,竟有几条大船在抽大粪,北端的那几条机帆船搬运的却是砖瓦、木材、甚至还有粮包。两岸还有几家工厂,在肆无忌惮地往河里排放污水,高耸的烟囱里则往天空冒着乌黑浓烟。眼前的日晖港,虽然呈现的是一番繁忙景象,却又显得十分简陋落后。我愣愣地站了半晌,真想象不出,离繁华的淮海路商街,仅公交三站路的区域,竟然还隐藏着这么一个大都市里的“村镇”。
我正纳闷间,老所长却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你可别小看日晖港,它可是黄浦江边的一条重要支流。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是凭借着日晖港的运力,一位姓娄的米商在打浦桥头的肇嘉浜路上,开设了上海早期粮店之一的‘万隆久米号’,从此这里粮食生意日趋红火,后来成了南来北往粮船集散地。”这里一直是吃粮食这碗饭的。
老所长十多岁就在打浦桥一带的粮店当学徒,一辈子与粮食打交道,因此他不断诉说粮食行当中的逸事。我默默听着,不明白老所长为什么对这块并不美丽的土地,会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一圈快要兜[13]完时,老所长竟在桥头站住了,还呆怔怔地望看我,说出了他的一个未了心愿——希望能在打浦桥地区,开设一家全市最大的粮店,经销全国各地的粮油精品。老所长对我的隐喻我是感受得到的,但我能做得到么?此番巡看后不久,老所长便带着他的职业操守,带着他对故地的留恋,也带着那个未了夙愿,退休后回浙江老家去了。
打浦桥徐家汇路458—468号,有二六轰炸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大轰炸中死难同胞而建。[14]日月光这里是一片居民区,金玉兰广场这一带也是居民和工厂混杂,破破烂烂的,小商店多,浴室也多,应该与面粉生意多有关。粮管所给我们报销洗澡费,一个月内每人4次,一次一毛五,这是职工福利,夏天送清凉,冰水、冷饮、酸梅汤、清凉油等。
打浦桥地区没有大型菜场,都是马路菜场,如泰康路菜场、蒙自路徐家汇路菜场,由区副食品公司管理,属于集体单位,和我们工作有交集。
打浦桥地区真正现代化都市的打造,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晖港被填平后,才显现出它的面目来。记得最先是打浦路53弄的整街坊改造,它是以上海第一块毛地批租起步的。[15]以后便见海华、海悦新型小区幢幢琼楼玉宇的拔地而起,最幸运的又恰遇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打浦桥地区遇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地铁9号线站点开工建造、日月光中心广场大型标志性商业设施的矗起、加上泰康路田子坊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功能延伸,美丽打浦桥让世人惊艳!现在田子坊不仅是黄浦区的一张名片,而且已是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文化品味十足。
短短几十年,从一个不起眼的都市里的“村镇”,成为黄浦区景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恍如隔世一般。毫不夸张地说,打浦桥的巨变,我是一个全程见证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