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色记忆:田汉住所与杨度居住地成果

红色记忆:田汉住所与杨度居住地成果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国社成立后,还开办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徐悲鸿任美术科主任。1929—1931年,民国元老、中共秘密党员杨度曾寓居建国中路155弄13号原杜月笙私宅。辛亥革命爆发前后,杨度依附袁世凯,并参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经批准,成为中共秘密党员。杨度同志和章士钊先生等奔走营救,无效。李大钊同志等二十人被处绞刑。杨度同志入党的事,逐渐为外人所知,有人说他投机。

红色记忆:田汉住所与杨度居住地成果

近代的打浦桥,处于法租界、华界之间,独特的地域环境,特殊的时代背景,催生了很多特殊的人与事,也包含着一些红色记忆。可惜的是,部分历史建筑在旧区改造中湮没了。如原法租界金神父路日晖里41号(即瑞金二路409弄内),“是田汉在1927年冬至1930年秋的寓所,也是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正式成立后的社址。”[33]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一度在打浦桥居住,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艺团体南国社也设立于此。1925年田汉曾组织南国电影剧社,后又发起南国复兴运动,希冀“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34]。南国社成立后,还开办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徐悲鸿美术科主任。日晖里41号,曾留下田汉与进步师生的诸多回忆。

1929—1931年,民国元老、中共秘密党员杨度曾寓居建国中路155弄13号原杜月笙私宅。杨度(1874—1931),湖南湘潭人,字皙子。他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为王闿运门生,早年留学日本戊戌变法期间,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维新思想。曾主编《中国新报》(月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要求清政府召开国会。辛亥革命爆发前后,杨度依附袁世凯,并参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22年起投向孙中山。后又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频繁接触。1928年移居上海,初住贝禘鏖路(今成都南路)近霞飞路的弄内,之后迁至霞飞路,以卖字画为生。后搬入杜月笙所赠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155弄13号。曾参加中国互济会及其他进步团体。1929年秋,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批准,成为中共秘密党员。杨度周旋于各色人物之间,搜集情报,并利用自己的寓所掩护进步人士,为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关于杨度的背景,在上海的活动,以及是如何成为中共秘密党员的,1978年9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夏衍撰写的《杨度同志二三事》,从中可以得到一些解答:

读了王冶秋同志的《难忘的记忆》(见七月三十日《人民日报》),我想起了杨度同志的一些往事。

杨度同志的入党,不在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而是一九二九年秋。从李大钊同志牺牲后,他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和章士钊先生奔走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周济被难者的家属。到上海后,他加入了“中国互济会”,捐助了一笔可观的经费。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经人介绍,他申请入党,经周恩来同志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周恩来同志离开上海后,组织上决定由我和他单线联系。他当时住在上海旧法租界薛华立路附近的一座小洋房里,我每月跟他联系一次,送给他一些党内刊物和市上买不到的“禁书”,也和他谈些国内外形势——主要是我们所知道的中央苏区的战争情况。他从敌阵中来,知道许多北方军阀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矛盾,谈到这些问题时,他常常高谈阔论,奇语惊人。他还曾不止一次地把他亲笔写的国民党内部情况,装在用火漆封印的大信封内,要我转给上级组织。最初我不知道他的真名,只知他是一位姓杨的秘密党员。后来逐渐熟悉了,他才告诉我“我就是杨皙子”。当时我也的确大吃一惊。

关于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经过,他也和我讲过,大致和陶菊隐先生所著《六君子传》的记述相同,即他从汪大燮口中知道了张作霖已派便衣军警包围了俄国兵营,准备逮捕中共地下党员的消息,当晚就要国民党北京特别支部书记胡鄂公通知中共组织(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但是由于有人不相信张作霖会冒跟外交使团冲突的危险,推迟了撤退时间,以致李大钊等三十五人被捕。杨度同志和章士钊先生等奔走营救,无效。李大钊同志等二十人被处绞刑。这件事抗战时期我在香港问过当事人胡鄂公先生,所述也和杨度同志的自述相符。杨度同志入党的事,逐渐为外人所知,有人说他投机。他曾对我说:“我是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入党的,说我投机,我投的杀头灭族之机。”

近代史家谈到杨度时,都说他傲慢自大,是个“知过不改”的人,特别在袁世凯死后,他还对新闻记者说:“宁受审判,不能认错。”但是,最少在他晚年,我认为他倒很善于自我解剖。他对我说过:我平生做过两件大错事,一是辛亥革命前,我拒绝和孙中山先生合作,说黄兴可以和你(指孙中山)共事,我可不能和你合作,对这件事,我后来曾向孙中山先生认过错;二是我一贯排满,但我不相信中国能实行共和,主张中国要有一个皇帝来统治,这件事直到张勋复辟后,我才认了错。

他在上海住的房子是杜月笙送的。他虽自称卖字画为生,但实际上他的生活是由杜月笙供应的,因此上海小报上都说他是杜月笙的徒弟,但他不承认。他说:我一没有递过帖子,二没有点过香烛,我称他杜先生,他叫我皙子兄,老实说,我不是青帮,而是“清客”。这句话含有自嘲的意思,但我认为是可信的。解放后也有人说,在“杜公馆”他的地位和章士钊先生相似,但据我所知,杨度同志晚年生活简朴,不挥霍,无嗜好,也不为杜出谋策划,因此,杨章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杨度同志在军阀、官僚、政客中,度过了大半生,一旦觉悟,可以反戈一击。但是,他的道路是崎岖的,在思想作风等方面,还是有许多矛盾的。例如,他入了党,还相信佛教,写过一部篇幅很大的研究佛理的书,有时,还和我说过所谓“禅悦”之类的问题;又如,他在同志间从不互称同志,不必说像我这样年青的联络员,谈起周恩来同志,他是十分敬佩的,但也还是开口翔宇兄,闭口伍豪先生。习之难改也如此。(www.daowen.com)

周恩来同志对我不止一次地谈起过他,解放后当我告诉他杨度同志的女儿杨云慧同志回国后,已在电影厂工作,周总理很高兴,说:她有困难可以直接找我。

读了王冶秋同志的文章,知道总理病重期间,还想起杨度同志,让后人知道他是共产党员,这件事使我非常感动。现在,知道杨度是“筹安会六君子”者多,知道他是共产党员者少,因此,跟他有过工作关系的人,有实事求是地说明事实、表扬他的晚节的责任。

一九七八年八月[35](图6—44)

图6—44,《杨度同志二三事》,《人民日报》1978年9月6日,第3版

1978年7月30日,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难忘的记忆》,披露了周恩来嘱咐他为杨度恢复名誉一事。1978年9月6日,《人民日报》第3版,除刊登夏衍的这篇《杨度同志二三事》,同时还刊发时任中联部常务副部长李一氓的文章《关于杨度入党问题》。在文章中,夏衍提到杨度“在上海住的房子是杜月笙送的”,这处寓所就是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155弄13号寓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