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浦桥:上海街区的改造与成长

打浦桥:上海街区的改造与成长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打浦桥的改造与更新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与模式下进行的。打浦桥从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一个街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街区改造与更新的新途径,既有针对街区“物质性衰退”的旧里街坊改造,又有提升产业结构、转换街区功能的整体性更新方式,由此使整个街区的功能不断得以增强,营商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成为宜居宜商之地。

打浦桥:上海街区的改造与成长

伴随着政治制度的巨大变革,打浦桥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街区的建设、管理也有了新要求,需要采取一些新举措、新做法。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很长一段时期较多使用的是“旧城改造”这一方式。所谓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近年来,则更多使用“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做法。城市更新,是指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其方式可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保护等几种。从“改造”到“更新”,也体现了观念的变化。打浦桥的改造与更新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与模式下进行的。具体涉及的内容包括:改造街区规划结构,在其行政界限范围内,实行用地分区和城市用地的规划分区;更新、调整街区布局;更新或完善街区内的道路系统;改善街区居住环境并组织大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旧街坊改造成完整、更加宜居的居住区。

打浦桥从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一个街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街区改造与更新的新途径,既有针对街区“物质性衰退”的旧里街坊改造,又有提升产业结构、转换街区功能的整体性更新方式,由此使整个街区的功能不断得以增强,营商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成为宜居宜商之地。

20世纪90年代以后,打浦桥一带市政建设突飞猛进,可以说,这是打浦桥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整体式空前复杂的街区更新运动

南北高架路(打浦桥段)。南北高架路为贯穿上海市中心区的快速干道,南起中山南一路,北迄老沪太路,全长8.45公里(延伸段与北外环线相连)。南与鲁班路立交桥交汇,北与中山北路立交桥交汇,与内环线相连通;中与延安高架路相交。卢湾区段南起中山南一路,北至成都北路,长3.5公里。1993年9月,卢湾区段工程启动。1995年12月10日,南北高架建成通车。通过徐家汇路匝道,打浦桥地区可迅速通往各处。(图6—13)

图6—13,徐家汇路南北高架路交会处鸟瞰,从斯格威铂尔曼酒店顶层拍摄(摄于2017年9月29日)

徐家汇路拓宽工程。徐家汇路东起肇周路,与陆家浜路相接;西至瑞金南路,与肇嘉浜路相接,全长1 706米,是一条横贯东西的交通主干道。1994年11月17日,徐家汇路拓宽工程开工,1995年9月19日竣工。改建后的徐家汇路,路幅宽49—78米,其中车行道29—61米。打浦桥建有L型钢结构人行天桥一座,跨徐家汇路、瑞金二路。徐家汇路拓宽改建工程完成后,该路东与陆家浜路相连直达南浦大桥,西与肇嘉浜路接通直抵徐家汇商业中心,成为上海市区南部东西向交通的主要干道之一。(图6—14)

图6—14,徐家汇路街景(摄于2017年10月25日)

改造拓宽打浦路。1996年,卢湾区筹措1.3亿元改造拓宽打浦路,6月正式开工,年底即告竣工。新建的打浦路路幅增至23米,设置二快二慢四车道,两个港湾式停车站,地下设施包括供水、排水、煤气、电力、通信和交通信号等10余条地下管线。

徐家汇路下立交。徐家汇路下立交西起徐家汇路泰康路口,往东穿行徐家汇路重庆南路交叉口,至马当路口。为上海市“交通排堵报畅通”重点工程之一。由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设计,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施工。2002年12月10日开工,2003年12月13日交付使用。地道分别由南北两条独立双车道组成。

轨道交通(地铁)建设。多条地铁在打浦桥汇聚,主要有:地铁9号线,设打浦桥、马当路等站。地铁9号线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重要的市域级骨干线路。一期工程(松江新城—宜山路)于2007年12月29日建成试运营,二期工程(宜山路站—世纪大道站)于2009年12月31日建成试运营。地铁9号线西南起自松江区松江南站站,途经闵行区、徐汇区、黄浦区、浦东新区,联通松江新城、徐家汇副中心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世纪大道枢纽、金桥出口加工区、曹路大型居住社区等多个重要区域和客流集散点,东至浦东新区曹路站。(图6—15)

图6—15,地铁9号线打浦桥站1号口(摄于2017年10月25日)

地铁13号线,在本区域内设有马当路等站。2008年12月28日,地铁13号线开工建设一期工程(金运路站至南京西路站)。2010年4月20日,作为上海地铁世博专线的马当路站、卢浦大桥站(现世博会博物馆站)、世博大道站等开通运营。全线贯通后的地铁13号线,线路西起嘉定区金运路站,途经普陀区、静安区,黄浦区,终点为浦东新区张江路站。(图6—16)

图6—16,徐家汇路地铁9、13号线马当路站1号进出口(摄于2017年10月24日)

地面、地下、高架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围绕着重大的市政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大,规模空前,打浦桥街区面貌为之一新。

市政先行,不仅仅体现在开道筑路上,短短几年里,这里先后兴建了总容量8万门的鲁班电话局、3.5万伏的新肇嘉浜变电站、鲁班邮电局等十几个配套工程,还在寸金之地增辟了3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1992年,随着淮海路商业街的改造,卢湾体育馆被拆迁。当时的卢湾区政府就以这笔土地置换获得的资金为基础,在肇嘉浜路上建起2万多平方米的新的卢湾体育馆。为此,《人民日报》曾以“第一个‘吃螃蟹’的”来比喻卢湾区在建造体育馆的做法: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卢湾区。1992年,随着淮海路商业街的改造,曾是解放前上海唯一的体育馆——卢湾体育馆被拆迁。区政府就以这笔土地置换获得的资金为基础,在肇嘉浜路上建起2万多平方米的新的卢湾体育馆。[11]

新的卢湾体育馆成为肇嘉浜路上识别度很高的地标性建筑。(图6—17)

这一时期打浦桥街区更新,还体现在对旧区的大规模改造。针对旧街区的“物质性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建筑物和设施超过了其使用年限,结构开始破损腐朽,设施逐渐陈旧简陋,无法再行使用,这是历史街区的自然老化。有鉴于此,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措施与手段进行保护性的旧区改造:推进以拆除危棚简屋为重点的旧区改造,对区域内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地区和街坊予以更新改造,在保护优秀建筑遗产、延续原有街区风貌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打浦桥旧区改造,主要集中于1992年至2000年,累计拆除各类房屋20余万平方米,动迁居民2万余户,合计竣工建设项目42个,竣工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91亿元。[12]1997年12月18日,打浦桥地区最后一间危棚简屋铲倒。

(www.daowen.com)

图6—17,卢湾体育馆(摄于2017年10月24日)

图6—18,打浦桥街景图(海兴广场一带),从斯格威铂尔曼酒店顶层拍摄(摄于2017年9月29日)

从20世纪90年代起,经过大规模的土地批租、危房改造、填浜拓路、工厂转产、招商引资与结构调整,打浦桥地区形成了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商贸物流、商务服务、房地产服务、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集聚,海华花园、海丽花园、瑞金花园、天天花园、国信广场、海兴广场、莱兴广场、金玉兰广场、泰琪峰、日晖港筑路绿化工程、斜土电话局、卢湾体育场、碳酸钙厂转产改造等工程相继竣工,打浦桥地区商贸中心框架基本形成。(图6—18、图6—19)

大规模的街区改造与更新,促使打浦桥街区的功能、结构不断变化,整体的布局规划也处于调整完善之中。打浦桥逐渐成为服务型商业和中高档住宅集聚的区域中心。传统制造业明显淡出,商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商业、商务资源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逐渐提升。

一个崭新的打浦桥诞生了。

在街区更新的历程中,打浦桥涌现出一批新建筑,形成了新的街区景观。这里,介绍其中的几处:

图6—19,金玉兰广场(摄于2009年3月6日),选自徐逸波、翁祖亮、马学强主编《岁月:卢湾人文历史图册》

图6—20,金玉兰广场(摄于2008年8月7日),选自徐逸波、翁祖亮、马学强主编《岁月:卢湾人文历史图册》

金玉兰广场。为打浦桥地区的一个新地标。位于打浦路1号和15号,由美国JY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业主是上海金兴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1998年起开始建造。占地4.06公顷,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包括一幢高192米(52层),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的上海仕格维丽致大酒店(SKYWAYLANDS),一幢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的25层写字楼,一幢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23层商务楼,三面围合成 3 665平方米的大型露天上升式广场,共同组成一个共享空间的高档综合楼群。(图6—20)

卢湾体育中心。地处打浦桥地区,建国西路135号,由卢湾体育馆、卢湾网球中心、张德英乒乓中心、育兴体育娱乐中心等场馆组成。其中卢湾体育馆是一座可容纳3 500名观众的现代体育馆,可举办篮球排球、手球、羽毛球、五人制足球举重武术等比赛项目,也可举行大型文艺演出及各类综艺活动。卢湾体育中心环境优美,绿化葱郁,空间开阔。南北广场向市民开放,满足市民强身健体的需求。

日月光中心广场。位于打浦桥地块,北临泰康路,南至徐家汇路,西邻瑞金二路,东侧为已开发的一些高层公寓及办公楼,不远处为南北高架路,是一家集商业零售、综合办公、公寓住宅、美食广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体。

日月光中心广场一期项目2003年启动动迁,2007年初结合9号线地铁站点开工,2010年底整个项目竣工交付使用。该广场最大的商业经营优势是将轨道交通9号线打浦桥站与地下商业空间结合。在商业业态上,日月光中心广场打破了常规单一的规划模式,形成数码电子、服饰百货、美食博览等三种业态互为补充、错位经营的商业格局。日月光中心广场的建设有效弥补了该区域内欠缺大型标志性商业设施的不足。其中一期位于55街坊,二期项目为瑞金二路西侧、肇嘉浜路以北的52街坊。(图6—21)

图6—21,正在建造的日月光广场(摄于2010年3月11日)

日月光中心商场2010年落成开业,商场从地下二层到地上五层共七个楼层,拥有14万平方米,由时尚服饰、餐饮娱乐、教育培训等多元化业态组合,结合百货商场的高效布局以及购物中心的舒适环境,打造一站式吃喝玩乐约会地。时尚潮流、年轻活力、亲和大众,给时尚品牌提供了宽敞舒适的购物空间,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购物选择,少女装、少淑装、皮具鞋包、中性休闲服、运动品牌、黄金珠宝、男装童装童品、家居用品、美容美发、护肤、钟表、眼镜、餐饮、数码电子等各式商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当下各种商业形态日新月异,更新频繁。日月光广场虽开业不久,但紧跟时代潮流,进行了多次调整。开业初期,服饰百货、餐饮娱乐、数码产品“三元业态齐头并进”,此后加大餐饮与零售业态比例。2014年以来,日月光中心广场持续强化其餐饮业态,突出综合性功能。(图6—22)

打浦桥在改造旧街区的同时,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商业结构框架,建立与现代化居住园区相适应的新商贸格局,逐渐形成以大型高档楼盘餐饮为主的区域性娱乐休闲中心,成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

图6—22,日月光中心广场(摄于2019年3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