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7,肇嘉浜路、瑞金南路口街景(摄于2017年10月24日)
1992年初,在打浦桥斜徐路第三居委会所辖地块(简称“斜三基地”),成功进行一期地块毛地批租,这不仅拉开卢湾区大规模旧区改造的序幕,也开创了上海在市中心实行以毛地批租形式成片改造旧城区的先例。在计划经济时代,市政建设的资金主要靠地方财政调拨,要想对打浦桥地区进行根本性改造,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来筹集,在当时的情况已经变得极为困难。当时的卢湾区政府决定改变思维,拓展旧区改造的方式,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模式。(图6—8)
在“斜三”地块上建造起来的海华花园,位于打浦路38弄。原来这一带都为危棚简屋。(图6—9)1992年1月,由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与卢湾区房屋建设开发总公司、华海科技实业公司合资成立上海海华有限公司。斜三地块第一期19 790平方米批租给海华有限公司,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首块毛地批租。[9]是年1月25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黄菊视察斜三基地,并召开住宅建设现场会。这一举措对于上海旧区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从打浦桥斜三地块试点,走出了一条引进外资加速上海旧区改造的新路。1992年10月30日,海华花园开工典礼举行。(图6—10)1995年5月,海华花园全面竣工,它作为打浦桥地区改造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也宣告打浦桥现代化商住园区开始兴建。对此,《解放日报》曾以《旧区改造的“试验田”——记上海旧区改造第一块批租地块“斜三基地”的诞生》予以报道:
图6—8,1992年1月25日,“斜三地块”土地使用权有限期有偿转让签字仪式,选自《崛起中的打浦桥》,2002年刊印(打浦桥街道提供)
图6—9,斜三旧貌,选自《崛起中的打浦桥》,2002年刊印(打浦桥街道提供)
图6—10,海华花园开工典礼,选自《崛起中的打浦桥》,2002年刊印(打浦桥街道提供)(www.daowen.com)
如今,漫步在卢湾区打浦路上的海华花园,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让你找不到当初“棚户区”一丝一毫的痕迹。16年前,这里作为旧区改造首块土地批租“试验田”,开启了一条全新的旧区改造之路。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92年1月25日。就在这一天,上海市土地管理局与上海海华房产有限公司签订了当年的第一号《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将位于卢湾区打浦桥街道斜徐路第一、第二、第三等3个居委会所在地块(简称斜三基地)中 19 790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该公司,建设海华花园。
本报于第二天在头版刊发了《上海浦西结合旧区改造第一块批租土地打浦桥斜三基地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消息,香港《大公报》、《文汇报》也分别以醒目的标题在报纸显要位置刊发了这一消息。斜三基地一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世人瞩目。[10]
建成后的海华花园,占地面积19 790平方米,建筑面积92 324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75 651平方米。海华住宅楼雄伟别致,标高89.4米,为当时上海住宅楼宇第一高度。海华花园采用单体蝶式平面和底层架空设计,每间住房三面单边,户户朝南。楼体外墙,饰贴粉红色条形高级瓷砖,配以楼梯间宝蓝色玻璃幕墙。底层设置大堂,楼内大理石、花岗岩地坪,安装进口原装名牌电梯和电脑联网的消防、通信、监控、报警系统。布局优雅,群楼环抱中心花园,绿草如茵,鲜花锦簇,绿树掩映,假山喷泉水池点缀其间,高级彩色广场砖铺盖的道路环绕交叉。内设大型商场、超市、小吃店、面包房、酒吧、咖啡厅、美容院、桑拿浴室、花店、洗涤店、健身房、商务中心、票务中心、屋顶花园、幼儿园、网球场与邮局等,并建有停车场、地下车库,设施齐全。(图6—11)
海华花园建成后,先后获得上海市最佳高层住宅奖、上海市优质样板工程奖、上海小区白玉兰奖,其中3号楼获得1996年鲁班奖,4号楼获得1996年上海市优质建筑工程白玉兰奖。1995年被评为“上海新景观”,代表上海出展北京,1996年代表中国出展土耳其。(图6—12)
图6—11,海华花园(摄于2009年3月6日)
图6—12,海华花园(摄于2017年10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