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打浦桥:县城和府城间的重要连接

上海打浦桥:县城和府城间的重要连接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筑城甚至影响到县城居民的饮水,引发卫生问题。可见,筑城的后果是多方面的。筑城之后的肇嘉浜,逐渐成为境内的主干河道。肇嘉浜,在城南,由东向西,横贯县城。清代所修的几部《上海县志》中,对肇嘉浜都有记载。图1—16,关于曹一士的记载,选自《上海曹氏百秀录》之所以把肇嘉浜列为第一要河,主要基于几个因素:首先,它是沟通上海县城与松江府城的水上要道。[43]为了保持这一河道的畅通,明清时期曾多次疏浚肇嘉浜。

上海打浦桥:县城和府城间的重要连接

再回到上海县城。明嘉靖年间的城墙之筑,对这一带河流也带来较大影响,部分河流因此阻隔,或由此改道:如薛家浜,在肇嘉浜南,引黄浦水,自东南经县治而西,“因筑城而断塞,水无蓄泄,积聚秽浊,民多疫疠”[31]。筑城甚至影响到县城居民的饮水,引发卫生问题。方浜,在肇嘉浜北,由小东门水关入,经城隍庙广福寺而西,“因筑城断塞,其两岸多为居民所侵,今存一衣带矣”[32]。导致城内河道变窄,水流减少。侯家浜,“在方浜北,旧从大浦入,因筑城断塞,两岸亦多侵占,几于平壤[33]。河道功能日渐丧失。可见,筑城的后果是多方面的。

筑城之后的肇嘉浜,逐渐成为境内的主干河道。肇嘉浜,在城南,由东向西,横贯县城。东引黄浦之水,从朝宗门水关入城,经仪凤门水关出城,流经万胜桥,西出闸桥,经过罗家湾、陈泾庙,南折而入于蒲汇塘,蜿蜒20里。“由东水关贯城而西,分流支港,蓄泄赖之。”[34]肇嘉浜的作用日渐突出。但也因筑城之后,“水关启闭不时,且夹阛阓,易淤”[35]。有了城墙以后,设水关,不利于河道通畅,虽不时加以疏浚,但肇嘉浜河道的淤积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清代文献对肇嘉浜的记载更多。《上海县竹枝词》中提到肇嘉浜:“系县治正中大干河。东引浦水,从郎家桥下入东水关,出西水关,西过陈泾庙,西南入蒲汇塘,长十八里。”[36]另有:“肇嘉浜旧运官粮,赴府城由蒲汇塘;两处河工通县派,详经免役究何方。”[37]揭示了肇嘉浜对运输官粮的重要性。清代所修的几部《上海县志》中,对肇嘉浜都有记载。据康熙《上海县志》记载:“肇嘉浜,在县治南,因浦水,由东水关贯城而西”,又“按此浜为邑干河,东贯城市,西接蒲汇塘……自邑泛舟抵郡,最便”[38]。蒲汇塘与肇嘉浜相接,据清嘉庆《上海县志》载:“蒲汇塘,此支河之最大者,由县入府之通津也,为二十九保,在龙华港西,受盘龙、泗泾、横泖诸水。过潘龙桥东,名‘蒲汇塘’……竹冈东、横泺西,为七宝镇。镇东界浜,入上海境……北岸刘泾桥即肇嘉浜入蒲汇塘口。”[39]肇嘉浜、蒲汇塘,成为从上海县城至松江府城最主要的水路,进而与江南内地诸市镇相连。

在一位名叫曹一士的上海籍官员所呈《开肇嘉浜议》中,谈到:“上邑去松百里,东濒黄浦。浦水贯城而西名肇嘉浜,蜿蜒二十里出蒲汇塘,以达郡治,风雨无阻,波涛不惊,为上海第一要河。”[40]曹氏之议,洋洋洒洒,从多个方面分析疏浚肇嘉浜的重要性,强调这条河流实乃上海“第一要河”。(图1—16)

图1—16,关于曹一士的记载,选自《上海曹氏百秀录》

之所以把肇嘉浜列为第一要河,主要基于几个因素:首先,它是沟通上海县城与松江府城的水上要道。其次,肇嘉浜两旁支港甚多,开浚肇嘉浜在农田灌溉方面公私均利,意义重大。清嘉庆《上海县志》记载:“按:此浜(肇嘉浜)为县治正中大干河,凡南、北分流,潮水涨落,俱于此受沾溉泄泻之利焉。”[41]曹一士也指出:肇嘉浜“河旁支港甚多,灌溉田亩,公私均利”[42]。此外,还有人提到:“城河尤居民血脉,所系可资灌汲,可免火灾,所关甚巨。”[43]为了保持这一河道的畅通,明清时期曾多次疏浚肇嘉浜。到了近代,也不断对此进行修浚,这在《申报》上可以读到大量相关的报道。(图1—17)

(www.daowen.com)

图1—17,《开浚肇陆两浜之工费》,《申报》1915年1月13日,第10版

肇嘉浜附近还有东芦蒲、西芦蒲、日晖港等河流,大大小小的河浜相互交织。此时,这一带景色宜人,树木茂密。仲春三月,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入秋,登高而望,四周景物尽在一览之中,篱落村墟,民居错落,炊烟袅袅,大小河道帆樯出没,一无掩蔽。(图1—18、图1—19)

图1—18,沿岸树木葱郁,选自徐逸波、翁祖亮、马学强主编《岁月:卢湾人文历史图册》

图1—19,打浦桥附近卢家湾一带的景象,选自徐逸波、翁祖亮、马学强主编《岁月:卢湾人文历史图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