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浦桥:上海街区的变迁

打浦桥:上海街区的变迁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带的行政隶属关系几次变化,一些机构与单位的名称也屡有变动。1960年4月改为鲁班打浦街道办事处,6月更为今名。[9]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带的街区面貌、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方式更发生了巨大变化。[10]自1992年上海市第一块土地批租项目在打浦桥“斜三地块”启动,该街区大规模旧区改造的序幕被拉开,街区面貌、形态、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从棚户简屋集中区逐步发展为宜居宜商的现代社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带的行政隶属关系几次变化,一些机构与单位的名称也屡有变动。曾为芦家湾区(后改为卢家湾区、卢湾区)所辖。上海解放初期,在此设第一、第二办事处。1953年2月改为第四办事处。1956年3月分属鲁班路办事处、泰康路办事处、打浦路办事处。同年7月分属鲁班路办事处、泰康路办事处。1958年1月分属鲁班路办事处、打浦路办事处,同年12月合并。1960年4月改为鲁班打浦街道办事处,6月更为今名。[9]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带的街区面貌、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方式更发生了巨大变化。

图0—21为《最新上海市街图》(1950年),图0—22显示的是该图局部,该图显示肇嘉浜、日晖港均为河道,标注“打浦桥”“日晖路”“打浦桥路”等。(图0—21、图0—22)

图0—23为《上海市分区街道图》(1953年),此为局部图,此图中,肇嘉浜还是河道,标有“打浦桥”,附近有日晖港、日晖东路等。(图0—23)

图0—21,《最新上海市街图》(1950年)

图0—22,《最新上海市街图》之局部图,标注肇嘉浜、打浦桥等(1950年)

图0—23,《上海市分区街道图》之局部图,标注肇嘉浜、日晖港等(1953年)

图0—24为《上海市市区图》(1960年),此为局部图,此图中,肇嘉浜已从河流变为道路,有了肇嘉浜路。“打浦桥”成为该地区的重要节点,有多条公交线路,南有日晖港、日晖东路等。(图0—24)

图0—25为《上海市交通简图》(1971年)中,打浦桥还是一个交通节点。(图0—25)

图0—24,《上海市市区图》之局部图(1960年)

图0—25,《上海市交通简图》,打浦桥还是一个交通节点(1971年)

图0—26、图0—27、图0—28,分别为1994年的《卢湾区境域图》、2003年的《卢湾区行政区划图》、2008年的《卢湾区行政区划图》,“打浦桥街道”在这15年的变化,透过地图也有一定的显示。(图0—26、图0—27、图0—28)

图0—26,《卢湾区境域图》(1994年)

图0—27,《卢湾区行政区划图》(2003年)(www.daowen.com)

图0—28,《卢湾区行政区划图》(2008年)

图0—29为《打浦桥街道区划图》,此为局部图。这是最新的打浦桥行政区域图。打浦桥街道位于黄浦区中南部,东起肇周路、制造局路,与老西门街道、半淞园路街道交界;西至瑞金南路、肇嘉浜路、陕西南路,与徐汇区接壤;南靠斜土路,与五里桥街道为邻;北沿建国东路、建国中路、建国西路,与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相依。在该图中,还显示轨道交通9号线、13号线(当时未全线贯通,标注为“在建”,13号线的二、三期工程于2018年12月开通运营)在辖区内的马当路交汇。9号线还设有打浦桥站。(图0—29)

图0—29,《打浦桥街道区划图》之局部图,选自《2016年黄浦年鉴》(打浦桥街道提供)

如今的打浦桥街道,辖区面积1.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27万人,实有居住人口6.55万人。[10]自1992年上海市第一块土地批租项目在打浦桥“斜三地块”启动,该街区大规模旧区改造的序幕被拉开,街区面貌、形态、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从棚户简屋集中区逐步发展为宜居宜商的现代社区。

不同时期的地图,类型不一,中外文兼有,或从整体,或从细部,蕴含着不同的内容与信息,从多种维度反映打浦桥地区在历史时空中的沧桑变迁。

【注释】

[1]〔清〕 同治《上海县志》卷三,“桥梁”。

[2]《冲坍马路》,《申报》1878年10月22日,第3版。

[3]《丝厂协会请迁肇家浜粪码头》,《申报》1928年12月9日,第15版。

[4]陈泳: 《城市空间:形态、类型与意义——苏州古城结构形态演化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5]这方面的海内外论著很多,如郑宝鸿编著: 《港岛街道百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版;[日] 藤森照信、小泽尚著,萧雅文译: 《东京造街史:近代都市的形成》,(台北)枫书坊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日] 吉田桂二著,萧志强译: 《老街寻访:传统保存&社区营造》,(台北)枫书坊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近读「東京の歴史」(《东京的历史》,池亨、櫻井良樹、陣內秀信、西木浩一、吉田伸之编,吉川弘文館2018年版),其中有“地带编1”、“地带编2”,涉及千代田区、港区、新宿区、文京区、中央区、台东区、墨田区、江东区等,对东京城市内部构造,分地带予以考察,其研究方法与路径值得借鉴。

[6]详见〔清〕 嘉庆《上海县志》卷一,“疆域·乡保”。

[7]1847年12月31日,近代上海给外国人的第一号出租地契正式发出。契约一式三份,分别标明上、中、下,上契存各国驻沪领事馆,中契存上海道台,下契由租地人收执,契约名称英文一方定为Shanghai Title Deed,而中文一方没有定名,中国人因其为道台所给,加盖道台关防,故名之为“道契”。近代上海道契档案的数量非常庞大,在册别上主要有英、美、法册之分,另有德、俄、日本等册道契,后又出现宝山英册、宝山法册等。涉及打浦桥、肇嘉浜一带的地籍,分见于相关的法册道契。

[8]鲍士英测绘、顾怀冰等编辑《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下册),福利营业股份有限公司,1930、1940年代陆续刊印。《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一名“商用地图”,图录中记录了大量里弄住宅,不少是石库门,“均编列索引”,索引中不仅有路号,还有里弄与弄号的索引,“上海市行号路图录里弄索引”、“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弄号索引”等。

[9]上海市卢湾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卢湾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85页。

[10]打浦桥街道提供,2019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