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陈祖义事件:明代中国与世界的交锋

陈祖义事件:明代中国与世界的交锋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成祖除继承了父亲的海禁政策之外,又加强了官方的海外联系,将对外关系变成了一种官方垄断的行为。在这种官方垄断中,中央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姿态,要求海外国家前来朝贡。第二年,陈祖义和梁道明分别派人来朝贡,陈祖义派的是儿子陈士良,梁道明派的是儿子梁观政。这样的军队数量已经超过了许多小国家军备总数。

陈祖义事件:明代中国与世界的交锋

在如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南部,有一个叫作巨港(Palembang)[107]的城市。它是古代“群岛东南亚”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有着光辉的历史

从唐代开始,这里就有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古国室利佛逝(Sri Vijaya),宋代以后,中国人将之称为三佛齐。与室利佛逝长期竞争的是位于爪哇岛上的诸政权。也是从唐代开始,爪哇岛上先后兴起了夏连特拉王朝(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马打兰王国(公元8世纪到10世纪)、谏义里王国(公元1049年到1222年)、信诃沙里王国(公元1222年到1292年),这些王国与苏门答腊岛上的室利佛逝竞争着海上贸易。在元明时期,爪哇岛又崛起了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帝国满者伯夷,将三佛齐兼并。[108]

元朝末年,随着中国南部的叛乱愈演愈烈,当时在南部称雄的豪强们大都带着匪徒或者海盗的痕迹,这些海盗除中国本部之外,还向海外移民,形成了历史上较早的一次华人移民浪潮。他们的目的地大都在东南亚的海岛上,移民的来源地大都在广州、漳州、泉州一带。[109]

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一支广东人的移民队伍来到了旧港,其核心是一个叫作陈祖义的人和他的家族势力。[110]陈祖义等人到了旧港,发现这里是一个适合生存的地方,于是停留了下来。与陈祖义同时在旧港的华人首领,还有一位叫作施进卿的广东人,以及另一个叫作梁道明的人,他来自广州南海县,手下有数千人之多[111]

在中国人刚到的时候,旧港还有三佛齐的旧王在统治,虽然它已经臣服于爪哇,但仍然有单独的王存在,只是这个王必须听命于爪哇。三佛齐的王在洪武年间还朝贡过明朝,也表明它依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到了洪武晚期,三佛齐就彻底被爪哇灭亡,不存在了。

爪哇虽然灭亡了三佛齐,却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控制力,这给了流亡海外的中国人机会,他们乘机将旧港占据,控制住这里[112]

中国人控制时代的旧港是一个良港,南面是大山,北面是海洋,一条河流穿过城市,岸上保留着许多室利佛逝时期的印度教砖塔。旧港的港口叫作淡港,这里有一个小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形成小海峡,对港口起到了保护作用。

除了是良港,这里的土地也非常肥沃,适合种稻谷。但旧港也有一个问题:海拔太低,水多地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首领的房子建在地上,普通人的家当都在船上。这种船屋可行可住,平常就漂在水上,不会被淹没,想走时起锚就可以离开。由于人们习惯在水上生活,所以也擅长水战。

旧港也有不少土特产,最奇特的是一种叫作金银香的香料,这是一种树上分泌的胶液,香气非常浓烈。还有一种头部巨大的犀鸟,人们杀死这种鸟,只是为了要它角质的顶骨,称为鹤顶。[113]

这群中国人占据了旧港,但由于中国人来得太多,地域紧张,为了争夺土地,他们分成了两个派别。其中以陈祖义为一派,而南海县的梁道明则是另一派的首领,施进卿的情况不明,可能和陈祖义曾经是一派。[114]

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虽然也招募海外诸国前来入朝,没有完全采取闭关锁国的态度,但他本人对海外扩张的兴趣并不大,甚至主动确定了许多“不征之国”[115]。由于担心海外的骚扰,到了朱元璋统治后期,已经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到了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时期,情况更加异化。明成祖除继承了父亲的海禁政策之外,又加强了官方的海外联系,将对外关系变成了一种官方垄断的行为。

在这种官方垄断中,中央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姿态,要求海外国家前来朝贡。公元1403年(永乐元年),刚刚登上皇位的明成祖就派遣了使臣前往南海出使。不过,这些使臣不是郑和,而是以一个叫作尹庆的太监为首,尹庆使团出使的地方是满剌加(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琐里、柯枝、古里[116]等地。

之后,又派出了一个叫作孙铉的使团去南洋[117],在回程时,孙铉碰到了梁道明的儿子,听说了旧港的事,他将梁道明的儿子带回了国内。

公元1405年(永乐三年),明成祖听说了旧港的情况,专门派了一个使团前往旧港招募这些中国人。使团的正使谭胜受也是广州南海县人,与梁道明是同乡,此外还有一位叫作杨信的人一同前往。梁道明和他的党徒郑伯可见到了使者,亲自前来朝贡。明成祖为此赐给梁道明等人代表了社会等级的衣冠,以及150锭宝钞、20表里文绮、70匹绢。[118]

由于皇帝招募的只是梁道明,在旧港另一帮派中担任头目的陈祖义感到被区别对待了。第二年,陈祖义和梁道明分别派人来朝贡,陈祖义派的是儿子陈士良,梁道明派的是儿子梁观政。

到了公元1407年(永乐五年),旧港又迎来了一位中国使臣,他的名气在将来会远超其他的使臣,也给旧港的一部分中国人带来了灭顶之灾。这个使臣叫郑和。

表19 成祖时期的南海使臣[119]

表20 郑和七次下西洋[120]

续表

(www.daowen.com)

与尹庆一样,郑和也是一位太监,他来自明朝的边缘地区云南昆阳州。不过这里并不是他的祖籍,他的祖先来自西域。在元代,蒙古人为了统治巨大的中国疆土,引入了许多西域地区的回族人到各地落户,而云南就是回族落户的重要地区,他们形成了现在的云南回族群体。郑和家族就是在元初来到云南的。他的曾祖采用了蒙古人的名字,叫拜颜(伯颜),父亲随了祖母的姓,称为马哈只。郑和年幼时,明军征服了云南,搜刮了一批幼童进入宫中当太监,郑和就是其中之一,他的郑姓是皇帝后来赐给他的。[121]

与其他太监相比,郑和幸运地分配进了燕王的府邸,当燕王成了永乐帝,郑和也就受到了重用。明朝初期有派遣太监当使臣(明朝叫行人)的传统,在宫中当太监的郑和恰好搭上了这一波顺风车,成为使团中的一员。

在明成祖时期,还有许多使团分布在从西域到南海的广大区域内,他们有的比郑和资格还老,甚至郑和前几次下西洋的路径和国家,都已经有人去过了。

不过,郑和与其他使团的不同在于,其余的人大都只是使团,而郑和率领的却是整整一支海军。根据记载,他带去了27800余人,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多。船的数目有63只[122]。这样的军队数量已经超过了许多小国家军备总数。

皇帝给予郑和的命令也是一种炫耀式的,除让他带很多钱去之外,还要求他必须对着这些国家的国王宣读天子的诏书,再赏赐他们财物。如果这些国王承认明朝的权威,就炫耀一番后离开,如果不承认,就用武力解决他们[123]

公元1405年(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后,先经过占城,然后过爪哇、苏门答剌、阿鲁[124](Aru)、满剌加[125]等地,最后到达印度的小葛兰[126](Quilon)、古里[127](Calicut)。

古里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最远端,不过这些地方实际上都已经被他之前的使臣考察过了,因此他第一次航海并没有增加任何新的地理知识。

在这一路上,庞大的军队也没有耀兵的机会,只是在爪哇岛可能有一次小冲突[128]。在当时,爪哇岛上分成了两个王国,东王和西王相互残杀,最后西王灭掉了东王。当中国使节经过东王原来的治所,登岛贸易时,被西王的军队误杀了170人。西王听说后连忙派遣使节到中国来谢罪,并赔偿黄金6万两。这个使团应该是搭乘郑和的船队前来的,与船队同时到达中国。

除了这一件事,没有记载任何别的冲突。如果这样空手而归,那么如此庞大的军队就显得徒劳无功,对于郑和后来的职业发展也没有好处。

但到了旧港之后,机会终于来了。

根据史书的记载[129],当郑和回程经过旧港时[130],听说陈祖义依仗强权,劫掠商旅,所以要求他投降。陈祖义选择了诈降,同时阴谋劫掠船队。这时,有一个叫作施进卿的人[131],也是陈祖义的同乡,前来告密,使得郑和有了准备。

当陈祖义果然前来偷袭时,郑和将计就计将其抓获。在这次战斗中,郑和军杀死陈祖义同伙5000余人,烧毁战船10艘,缴获另外7艘,抓获了陈祖义等三人,还缴获了两颗铜印,据说这是他称王称霸的证据。

陈祖义被郑和带回了中国,皇帝下令将其杀死。同时,告密的施进卿受到了优待,继承了陈祖义的地盘。皇帝同时宣布设立一个名义上的机构,叫作旧港宣慰司,施进卿就这样成了名义上的明朝官员。

虽然表面上明朝政府控制了旧港,但这实际上只有羁縻属性,明朝无法干预旧港内部事务,与旧港联系更加紧密的爪哇才是它真正的主人。明成祖死后,旧港的朝贡就变得稀少,到最后不了了之了[132]

郑和擒陈祖义,成了他第一次下西洋最大的功劳,他率领着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经历了两年航行,四处宣旨和赠送礼物,最后剿灭了一处中国人的“海盗”,这就是第一舰队的作为。

但如果仔细推敲,陈祖义事件却是有疑问的。首先,陈祖义作为一个海外的中国人,很难说会去袭击一个比他强大许多倍的朝廷舰队。如果从海盗的常理讲,他更应该避开,而不是袭击。因此,这种指控是否站得住脚,是可以合理质疑的。

另外,郑和舰队是有理由将事情扩大化的。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郑和是一个很会经营的人,很知道每次出征都制造一些话题性事件,在尤其重要的第一次出行中,如果只是率领庞大的舰队,走一圈其他使臣已经走过的道路,很难体现这个舰队以及郑和的价值。必须利用舰队在海外发生一定的冲突,才能说明皇帝权威满溢八荒。从这个意义上,回程时的旧港是制造话题的最佳地点。

旧港由于是由中国人把持,也给了郑和更方便下手的机会和更完美的理由。其时,中国人将海外的移民当作抛弃了家园的不肖子孙,这些人即便被镇压,也不会引来国内一丝一毫的同情。

同时,旧港还存在着几股势力的争执。除陈祖义之外,还有皇帝更加喜欢的梁道明,以及主动投靠的施进卿,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打击一方,扶持另一方,是最容易表现权威的方法。

综合这些角度,陈祖义事件的真相,可能只是郑和参与了旧港的内争,而并非是一次对海盗的剿灭。但是,由于有限的史书只提供了孤证,因此无法推翻对陈祖义的指控了。

在历史上,知道陈祖义的人非常少,但人们却记住了郑和的丰功伟绩。人们只是不知道,郑和功劳的第一块砖,是由不幸的陈祖义奠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