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丝绸之路外交:中国出使团带来的经济效益

丝绸之路外交:中国出使团带来的经济效益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沙哈鲁的出使团队中除国王的使节之外,还包括他五个儿子的使节。2月25日从撒马尔罕出发后,与他们同行的是一个中国使团。除了要知道每个人的名字,还必须确定使团的人数。当然,商人们加入使团是要付出代价的,必须花钱向使团隶属的国王购买名额。席上除琳琅满目的食品之外,还有杂技表演。保留下来的,只有那一个个以赚钱为目的前来中国的使团,以及皇帝的面子。在陆路上,明朝将外交做成了赔本买卖,并

丝绸之路外交:中国出使团带来的经济效益

沙哈鲁在位的时间是公元1404年(永乐二年)到公元1447年(正统十二年)[97],在他漫长的执政生涯中,与明朝和印度交好,是执政的主题之一。他曾经在公元1442年派遣使者到了印度,至于中国,更是出使了十次之多。[98]

其中公元1419年(永乐十七年)到1421年(永乐十九年)这一次,由使节团中的一位画师记载了下来,让我们对明朝的对外交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时,整个中亚地区直至伊朗西部,事实上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沙哈鲁是这个政权的首领。但是在明朝的记述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它仍然把每一个地区当作一个国家,沙哈鲁的各个儿子分别领有中亚不同的地区,他们统领的地区都被视为一个与明朝交往的国家。于是,沙哈鲁的出使团队中除国王的使节之外,还包括他五个儿子的使节。记录这个事件的画师叫火者·盖耶速丁,就属于三王子派出的使节。[99]

为什么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要分别派出使节?这里先埋一个伏笔,谜底在后文揭晓。

这个使节团于公元1419年11月24日离开沙哈鲁的首都赫拉特,于第二年12月14日到达北京,公元1421年5月18日离开北京,公元1422年8月29日回到赫拉特。下面就详细看一下他们的行程:

使团刚刚出发,离开赫拉特后,于11月27日到达巴尔赫,因为冬季的严寒停留了超过50天,才继续向撒马尔罕前行,到达时已经是第二年2月7日。

2月25日从撒马尔罕出发后,与他们同行的是一个中国使团。这个中国使团之所以到撒马尔罕来,是因为之前曾经有一个沙哈鲁的使团去中国(公元1418年,永乐十六年,八月),皇帝派遣太监李达和官员陈诚率领一个中国使团陪着回到中亚[100],这次,又由中亚使团再把中国使团送回去。

由于路途耽误,他们到7月11日才赶到吐鲁番。吐鲁番在当时还不是一个伊斯兰教城市,这里大部分人还是佛教徒,有一些寺庙,其中的佛像非常壮观。这说明,新疆地区到明朝时依然有不少佛教徒存在。

7月16日,他们到达火州[101],这里已经有中国官员了。官员们迎接了使者们,并给他们做了登记。16天后,他们到达哈密。哈密是一个奇怪的城市,一座巨大的佛寺和一座宏伟的清真寺面对面耸立着。

之后,他们穿越了新疆和甘肃之间的大沙漠,到了一个距离肃州[102]只有10天路程的地方,这里有中国第一个城市和前哨。许多官员专门跑到这里来欢迎使团,他们搭上了帐篷和高台,摆上桌椅,摆出鸡鸭鱼肉和水果,当然还有酒水,使节们都喝醉了。

不要以为中国人跑这么远去欢迎使团是因为好客,这其实是他们的职责。除摆上酒肉欢迎客人之外,更要紧的是对他们进行登记,一个人都不能漏掉。

或者说,自从外国人进入中国的边境,皇帝的官员就要随时随刻掌握他们的动向,每一个人每一刻都不能失联。

酒足饭饱之后,中国人按照人头开始开单子。除了要知道每个人的名字,还必须确定使团的人数。

这时,我们可以揭开为什么沙哈鲁和儿子要分别遣使的秘密了。所谓使团,其实大部分都是商人组成的,这些商人并不是从开始就有的,而是在路上“捡”来的。由于明朝不让商人入境做生意,他们只有加入使团,才有资格进入中国境内。

当然,商人们加入使团是要付出代价的,必须花钱向使团隶属的国王购买名额。所以,一个国王被允许派出使团,本身就有巨大的利益。他们也总是往使团里塞入更多的商人。(www.daowen.com)

当然明朝官员也不是傻瓜,作为对策,就是限制使团的人数,每个使团的人数都有个额度。比如,正牌国王沙哈鲁的使团规模可以有200人,而其他小地方的使团人数只有几十人而已。[103]

如果按照实际情况,把整个中亚都作为一个国家,那么沙哈鲁派出的使团就只有200个名额。可是,如果中亚可以在花名册中拆散成许多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拥有独立的名额,那么整个中亚的使节名额就会扩张到几倍的规模。

沙哈鲁虽然是中亚的共主,却也懂得贸易实惠比面子更重要的道理,他并不在意自己的领土被遥远的明朝登记为不同的国家,只在意能否把更多的名额卖给商人们。

中国官员登记造册完毕之后,甘州总督王大人请使节们吃饭。席上除琳琅满目的食品之外,还有杂技表演。同时,为了将他们带到甘州[104],还给他们提供了10天的伙食。

他们先经过嘉峪关到了肃州,在嘉峪关又登记了一遍。到了甘州之后,使者们用不着的行李都留在了这里,等回来时再取。除礼物之外,其余一切都由中国人供给,包括马匹、食品、住处,一概不再花使团自己的钱。每个驿馆准备的是450匹马或者骡子,50到60辆车,每辆车配备12个人拉。送来的吃的包括牛肉、鹅肉、鸡肉、米、面、蜂蜜、酒、泡菜等。

每到一个城镇,城镇的官员都要设宴,设宴时官员和使节们都要对着一个帘子跪拜三次。越是离北京近了,宴席的内容越丰富。

12月14日,他们终于在中国人的“伺候”下到了北京。到这时,中央政府的面子工程所产生的花费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在北京,各种赐宴和赏赐的花费更是无法计算,不说别的,就说每10个人一天得到一只羊、一只鹅、两只鸡,就足够吃不起肉的普通百姓羡慕的了。这意味着这个使团一天就需要51只羊才能满足需求。

离开北京后,使团又被按照同样的礼节,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传递着,他们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由巨大的明帝国买了单。

明帝国追求的,只是在他们离开时,能够和入境时的花名册对上,这就表明没有一个外国人脱离中央政府的控制。到了他们离境时,官员们才可以松一口气,去等待下一个使团的到来。

这种规矩从明成祖和沙哈鲁时期定下来,一直维持到明帝国灭亡都没有走样。当明朝晚期的西方传教士鄂本笃来到甘肃时,中国官员们依然如同明朝初年那样,完成所有的手续,在西北的陆路上为入境的外国使团提供着从衣食住行到娱乐安全的一切,而他们得到的回报,就是中国境内在陆路方向上不能有一个外国人在自由行动。[105]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陈诚奉命第五次出使西域,刚走到肃州,突然被召了回来,原来,明成祖朱棣归天了。继任的仁宗皇帝随即放弃了成祖的政策,不再派遣使节前往西域。[106]

这项花费巨大的活动由此而停止,明朝最具进取心但也最花钱的活动就此终止了。保留下来的,只有那一个个以赚钱为目的前来中国的使团,以及皇帝的面子。

在陆路上,明朝将外交做成了赔本买卖,并阻止了双方正常的贸易往来,让丝绸之路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面子工程,那么,在海路上,他们是否又能明智一点儿呢?

不幸的是,海路上出现的,是另一个更加庞大的面子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