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落后于世界?当古代中国遭遇丝绸之路大历史

中国落后于世界?当古代中国遭遇丝绸之路大历史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一直怀有疑问,中国人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世界。首先是在好奇心和地理探索上被西方超越,其次,随着西方发现了工业生产的秘密,中国的经济也自然就落后了。但如果把中国和西欧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中国至少比西欧国家对于世界的了解还是多一些。与此同时,大量外国人却借助蒙古人来到了中国,他们惊叹于中国的富庶之余,也将冒险的渴望种入了文化的基因之中。

中国落后于世界?当古代中国遭遇丝绸之路大历史

蒙古人的统治从东方的中国,到西南方的伊朗、叙利亚,再到西北方的俄罗斯,在这么大的疆域内由一个民族进行统治,对现代世界的影响自然不容小觑。但蒙古人也给世界留下了两个谜团。

第一个是关于蒙古帝国本身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在蒙古人之前,唯一能够和它媲美的帝国是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从西面的西班牙和南面的北非一直延伸到中亚地区,跨越了亚、欧、非三个大洲,足以和蒙古帝国最大的疆域媲美。在阿拉伯帝国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经如此广大;在蒙古帝国之后,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控制过这么多的土地和人种。

阿拉伯帝国灭亡后,他们留下了一个重要的遗产——伊斯兰教。这种宗教直到现在仍然强势,在阿拉伯帝国倒台之后,伊斯兰教仍然在扩张,它继续传播到了西非、东非沿海地区、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可以说,伊斯兰教已经脱离了阿拉伯人的掌控,变成了一种自我生长的宗教。

然而蒙古帝国灭亡之后,却并没有留下任何文化遗产,除了在各地留下不少蒙古人后裔[209],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对蒙古统治时期缄口不提,尽量将它忘掉。在俄罗斯和伊朗这两个汗国中心地区,人们宁肯相信蒙古人打扰的那数百年时光是一段历史的弯路,既然是历史弯路,就赶快忘掉算了。中国虽然把蒙古人的帝国纳入了中华文明的体系之中,但对于元朝的研究也同样薄弱,到了明代更是将蒙古人的遗产当作垃圾全部清除。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把打败蒙古人的日子当成了节日,埃及人、印度人、越南人、日本人、印尼人都分享着这份荣光。

那么,为什么蒙古帝国没像阿拉伯帝国一样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呢?为什么他们的统治曾经让人们穿行世界变得更加容易,但人们却不感恩呢?

答案或许在于:蒙古人由于过于注重物质,缺乏产生一种思想体系的能力。他们将征服的关注点放在了物质需求上,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化,更倾向于让各个归顺的地方各自为政,保留自己的信仰传统,只要求他们缴纳一定的税收,并且这个税收也不算高[210]。这样的做法使得帝国内部充满了矛盾,无法整合为一个整体。在帝国中,蒙古人一直是高人一等的,其余民族想要分享政权变得困难重重,而通婚带来的同化速度又满足不了人们的渴望

阿拉伯人却利用伊斯兰教对每个地方的人都进行了思想格式化,在经过两三代人之后,这些人都以成为穆斯林为荣。穆斯林这个身份成了人们共同认同的标签,并让国家更加稳定。

此外,蒙古人由于缺乏信仰,在每个地区的汗国必须选择一个和当地匹配的信仰,于是中国部分选择了佛教,而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选择了伊斯兰教。在选择外来宗教的过程中,皇族内部也出现了分裂,更增加了帝国的不稳定性,于是,巨大的帝国维持了100年左右就崩塌或者分裂了。

一旦帝国消失,由于缺乏文化特征,蒙古人的遗产几乎瞬间消失殆尽,蒙古民族又变成了蜷缩在北亚的一个小民族。

蒙古人留下的第二个遗产是关于中国的。人们一直怀有疑问,中国人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世界。许多人将年代定在了明代。但事实上,从元代开始,中国就已经出现了颓势。首先是在好奇心地理探索上被西方超越,其次,随着西方发现了工业生产的秘密,中国的经济也自然就落后了。

在唐宋时期,中国对世界的认知是低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因为伊斯兰世界恰好位于已知世界的中部,起到了连接点的作用,对东方和西方都有所了解。但如果把中国和西欧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中国至少比西欧国家对于世界的了解还是多一些。唐宋时期就已经知道了非洲的存在,对于欧洲的罗马更是早在汉代就已经有所了解。唐宋时期中国人在海外贸易上和造船技术上也已经赶上了阿拉伯人,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但是,到了元代时,西欧世界开始发力超车了。由于蒙古人将东方的碎片整合在一起,欧洲人开始穿越欧亚大陆直达东亚,并启动了对东亚的探索。不管是马可·波罗还是传教士都将东亚的知识带了回去。虽然这些知识有的并不确切,却激起了西方的好奇心,加上东方产品对西方的冲击,使得欧洲人一直有着进入亚洲的中国和印度的渴望,这种渴望造成了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并推动了工业革命

与之相反,元代的中国却变得更加保守。这主要是因为北宋和南宋两次亡于游牧民族的冲击,中国人对此做出的典型反应是排斥而不是融入世界。这影响到元代统治者对世界的态度。

其次,元代对于中国南方的整合也一直没有完成。南方虽然并入了元帝国,却处处受到歧视,尽管保持了繁荣,在社会地位上却是低人一等的,因而缺乏政治、经济统一的内在需求。

在元代,除少数如汪大渊这样的人愿意走出国门,去海外看一看或者生活一段时间之外,大部分人都丧失了对外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大量外国人却借助蒙古人来到了中国,他们惊叹于中国的富庶之余,也将冒险的渴望种入了文化的基因之中。

所以,蒙古人的冲击给西方带去了想象力,促进了他们的探索和地理大发现,与此同时,却激起了中国人的排斥心理,让他们将首要目标定在了维持现状,而不再是向外探索。这种差异,使得明代变成了一个故步自封的帝国,并迎来了中国最保守的时期。

一句话,蒙古人把世界主义带给西方的同时,却给中国留下了唯一的选项——民族主义

在这个时期之前,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现代对许多周边文明的知识是依靠中国的典籍记录下来的。但从明代开始,中国的史料编撰也变得更加故步自封,随着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发展,反而是欧洲对东方和中国的记录越来越多,也更加多样化。这使得我们在后面部分对一带一路的考察,不仅不能只依靠中国的史料,反而更多依赖于外国人的记录,才能还原真实的历史了。

注释

[1]参考《马可波罗行纪》第一卷第一章。

[2]所谓法兰克,是中东地区对于西欧人的称呼。

[3]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于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开始于公元1147年(绍兴十七年)。

[4]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开始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这次十字军的规格最高,德国皇帝、英国和法国国王都参与其中。

[5]参考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6]现代土耳其的亚洲部分。

[7]这里从古希腊开始就是欧洲文明影响的地区,后来被东罗马、土耳其殖民,最后变成了俄罗斯的领地。

[8]参考《马可波罗行纪》第一卷第二章。

[9]参考[法]勒内·格鲁塞著,蓝琪译:《草原帝国》,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94—514页。

[10]此时波斯汗国的领袖仍然是旭烈兀,《史集》第三卷中的旭烈兀汗传记载了此次战役。

[11]据《多桑蒙古史》,这次战争发生在公元1262年11月。

[12]参考《马可波罗行纪》第一卷第三章。

[13]如果波罗兄弟的回忆准确,这一年也应该是旭烈兀死亡之年。

[14]也叫开平,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

[15]参考《马可波罗行纪》第一卷第七章。

[16]可参考道森编著的《出使蒙古记》。

[17]阿卡在十字军时代发生了很多次战争,包括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著名的阿卡围城战。

[18]当选的时间是1271年。

[19]蒙古人时期,阿尤布王朝除了埃及,也包括了叙利亚,甚至将首都设在了大马士革,但丢失了叙利亚之后,阿尤布王朝名存实亡。

[20]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萨拉丁的对手是著名的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

[21]参见本书作者所著《穿越百年中东》。

[22]不是现在的土库曼斯坦,而是土耳其东部的山区。

[23]参考《马可波罗行纪》第一卷第二三到二八章。

[24]马可·波罗叙述的阿拉穆特城堡地点并不准确,所以,他可能只是道听途说,而非亲往。

[25]目前一款著名的网络游戏《刺客信条》的最初情节,就是和这个组织有关。

[26][伊朗]志费尼所著《世界征服者史》第三部也叙述了旭烈兀对刺客派的征服。

[27]参考《马可波罗行纪》第一卷第四〇到四二章。

[28]参考[伊朗]志费尼所著《世界征服者史》第一部第二十一章。

[29]参见《马可波罗行纪》,至第一卷结束。

[30]参见《马可波罗行纪》第二卷。

[31]参见《马可波罗行纪》第三卷初。

[32]他称之为“蛮子国都行在城”,因为南宋人称杭州为“行在”,也就是皇帝暂时的居所。“蛮子国行在”见《马可波罗行纪》第二卷第一百五十一章。

[33]即今福建省泉州市。

[34]纸币的情况见《马可波罗行纪》第二卷第九十五章。纸币的危害,见本书作者所著《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35]阿鲁浑已经是波斯汗国第四代王。《史集》第三卷的阿鲁浑传记载了他的六个王后和四个妃子,其中有两个王后叫布鲁罕,一个先阿鲁浑去世,另一个死在阿鲁浑之后。马可提到的应该是第一个。

[36]蒙古人对海洋诸国的进攻,可参考《元史》,以及《草原帝国》。

[37]现代的霍尔木兹在一个小岛上,但古代最早的霍尔木兹却在大陆上,现在被称为阿巴斯港。

[38]参见《马可波罗行纪》第一卷第十八章。

[39]参考《史集》第二卷窝阔台合罕纪。

[40]两人之间还有一个西莱斯廷四世(Celestine Ⅳ),在位不到二十天。

[41]参考本书作者的作品《穿越非洲二百年》。

[42]参考《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43]这位教友叫班努瓦(Benoit),见《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44]参考《史集》第二卷的窝阔台合罕传。

[45]参考《柏朗嘉宾蒙古行纪》第九章前十节。

[46]这是蒙古人第二次西征留下的尸骸。

[47]乃蛮人曾经占据了蒙古西部,是成吉思汗的劲敌,后成吉思汗将其击败,统一了蒙古地区。

[48]前一个日期为基督教的圣母升天节,后一个为圣巴尔泰勒米节。

[49]参考《柏朗嘉宾蒙古行纪》第九章剩余四十二节。

[50]参考[法]伯希和撰,冯承均译:《蒙古与教廷》,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5—32页。

[51]拔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儿子,贵由是另一个儿子窝阔台的儿子。

[52]在阿思凌之前,可能还有一位叫作劳伦斯的僧侣奉命前往,但他不一定抵达,也有可能是缺乏资料。见《蒙古与教廷》《鲁布鲁克东行纪》。

[53]参见[法]伯希和撰,冯承均译:《蒙古与教廷》,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3—72页。

[54]这是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55]参见[法]伯希和撰,冯承均译:《蒙古与教廷》,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52—234页。

[56]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

[57]现新疆额敏县附近的额敏河南岸。

[58]参考《鲁布鲁克东行纪》第一章。

[59]参考《鲁布鲁克东行纪》第四章。

[60]见本书第三部。

[61]参考《鲁布鲁克东行纪》第十七章。

[62]参考《鲁布鲁克东行纪》第三十章。

[63]即中国北部。

[64]参考《鲁布鲁克东行纪》第三十四章。

[65]参考《海屯行纪》。

[66]也就是古代的木鹿城。

[67]这也是丝绸之路的正线之一。

[68]贵由汗死去的地方。

[69]即北庭,在现新疆吉木萨尔县境。

[70]参考(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第三部。

[71]参考《西游录》。

[72]录两首丘处机的歌谣为证:还丹要妙筑基先,筑得基牢寿命延。延寿须饮延命酒,饮将一得返童颜。(其一)月在当头星在天,阴阳妙处岂言传。人将纸上寻文字,看尽丹经也罔然。(其二)

[73]事实上,公元1188年(大定二十八年),丘处机曾受金国皇帝邀请去过燕京。他拒绝再次去见皇帝发生在公元1216年金朝灭亡前期。

[74]蒙古人请长春真人丘处机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有使用外国人的传统,但本节所述主要依据《长春真人西游记》。

[75]这条路和马可·波罗的父亲所走的道路有所重合。

[76]参考《长春真人西游记》。

[77]本书作者去往蒙古时,曾赶上他们的那达慕大会,现在蒙古人赶那达慕大会的情况,与古代毫无二致,只是现代人已经不再骑马,而是驾车前往,使得会场突然聚集上万辆汽车,异常壮观。

[78]本书作者曾于2013年7月15日到17日从这里路过,所看到的景象与李志常描写的非常接近。文中出现的所谓石河和峡谷,就是我所看见的楚鲁特峡谷,海子就是人称白湖的查干湖。

[79]即今准噶尔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部。

[80]即今新疆吉木萨尔县。

[81]即今新疆昌吉。

[82]在今新疆霍城县东。

[83]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

[84]即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萨布兹。

[85]即今阿富汗的巴尔赫。

[86]即达鲁花赤。

[87]以下内容引自《世界征服者史》。

[88]位于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地带,咸海以南,现在称为库尼亚-乌尔根奇。

[89]即今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

[90]即今阿富汗加兹尼。

[91]位于现在的伊朗。

[92]参考耶律楚材《西游录》。

[93]耶律楚材称为阿里马城。

[94]即大石林牙。

[95]即今河北省涿鹿县。

[96]参考《元史·选举志》。(www.daowen.com)

[97]参见[法]伯希和撰,冯承均译:《蒙古与教廷》,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3—72页。

[98]其领地在蒙古西部。

[99]参考《元史·爱薛传》。

[100]参考《元史·释老传》。

[101]即元大都

[102]本书作者亲自去丹吉尔拜访过白图泰的墓地。丹吉尔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以南,距离白图泰墓地不远处,就可以隔着海峡望见西班牙的土地。

[103]参考《白图泰游记》上册,“从马格里布出发旅行”。

[104]位于现代阿尔及利亚。

[105]位于今突尼斯。

[106]位于今利比亚。

[107]这个港口出现在中国人和葡萄牙人的记载中,是当时的主要港口。

[108]对传统穆斯林来说,至今开罗仍然被称为米素尔,而亚历山大被称为伊斯坎德里亚(或伊斯坎德伦)。

[109]马木留克王朝之前的阿尤布王朝的开国者。

[110]注意,这是黎巴嫩北部的的利波里,不是利比亚的的黎波里,他们的阿拉伯名字是一样的。

[111]参考《白图泰游记》上册,“圣寺和圣陵”。

[112]参考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

[113]即波斯汗国,旭烈兀汗国。

[114]合赞汗是波斯汗国第七代大汗,见《史集》第三卷。

[115]波斯汗国第八代大汗,见《多桑蒙古史》第七卷第一章。

[116]波斯汗国第九代君主,见《多桑蒙古史》第七卷第三章。

[117]参见[法]勒内·格鲁塞著,蓝琪译:《草原帝国》,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90—493页。

[118]也是现代沙特阿拉伯通往朝觐地的主要港口。

[119]现位于现代肯尼亚境内。

[120]现在是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

[121]参考本书作者所著《穿越非洲两百年》。

[122]现在叫阿巴斯港。

[123]本书作者对这里进行过考察。

[124]参见(法)勒内·格鲁塞著,蓝琪译:《草原帝国》,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508—510页。

[125]事实上,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都是蒙古化的突厥人,并非乌兹别克汗的直系后裔。

[126]这是因为白图泰是摩洛哥人。

[127]他称为伊拉克苏丹。

[128]即乌兹别克苏丹。

[129]突厥斯坦及河外地区苏丹。

[130]乌兹别克汗将妻子称为哈同。《白图泰游记》上册,“第三哈同”。

[131]即现代的巴基斯坦。

[132]参考本书作者所著《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133]参见[塔]M.S.阿西莫夫、[英]C.E.博斯沃思主编,华涛译:《中亚文明史》第4卷(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64—83页。

[134]玄奘称之为曲女城,见《大唐西域记》。

[135]参见[塔]M.S.阿西莫夫、[英]C.E.博斯沃思主编,华涛译:《中亚文明史》第4卷(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143页。

[136]南宋开禧二年,也是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的那一年。

[137]参见[塔]M.S.阿西莫夫、[英]C.E.博斯沃思主编,华涛译:《中亚文明史》第4卷(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4—223页,以及本书作者所著《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138]参考本书作者所著《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139]参考《白图泰游记》下册。

[140]《白图泰游记》下册,从“苏丹的残酷无情”一节起,作者用了许多章节描写他杀人的故事。

[141]参见[法]勒内·格鲁塞著,蓝琪译:《草原帝国》,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515—582页。

[142]即今斯里兰卡。

[143]即当时的马里帝国。

[144]《白图泰游记》下册,“巴格达苏丹”之后的“故事”。

[145]《白图泰游记》和《马可波罗行纪》一样,不是他本人记录的,而是由他口述,一位叫作伊本·朱赞的人记录下来的。

[146]《元史·百官志五》还提到了一种管理也里可温的官员——崇福司。

[147]参考《155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

[148]鄂多立克花了全书六分之一的篇幅记载这里的基督徒殉道情况。

[149]鄂多立克书中的顺序有点乱套。比如,他记载的是先到达苏门答腊,才到达斯里兰卡,这可能是编辑者搞错了顺序,因为鄂多立克记载得很详细,很难说是他编造的。

[150]参见两唐书的《黄巢传》。

[151]即今南京。

[152]参考《鄂多立克东游录》第二十九到三十五章。

[153]参考《鄂多立克东游录》第四十五章。

[154]发现吴哥的是法国人穆奥。他认为这些庙宇足以和所罗门神庙相比,是古代的米开朗基罗建造的,并认为这些建筑太先进,而当地生活太落后,很难说是他们造的。之后,欧洲人试图寻找依据,从希腊的亚历山大和罗马的图拉真皇帝寻找可能性。

[155]参考《大越史记全书·本纪陈纪》。

[156]即今越南的南部。

[157]参见[法]赛代斯著,蔡华、杨保筠译,蔡华译校:《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331—336页。

[158]参见[法]赛代斯著,蔡华、杨保筠译,蔡华译校:《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397—402页。

[159]根据《真腊风土记》转写。

[160]真腊转换成吴哥的过程本书前文已经叙述,这里根据阿拉伯人艾布赛德·哈桑的记载再次简述。

[161]周达观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述这个仪式,见《真腊风土记》。

[162]小吴哥和大吴哥的建造年代和建造人,见本书第三部。

[163]印度教神祇。

[164]这本书是由库尔德斯坦的迦勒底人所罗门在德黑兰发现的,原持有人是一个景教青年,人们根据书中的主人公定名为《巴琐玛西行记》。

[165]也叫拉班·扫马,拉班是叙利亚文教师的意思。

[166]参见《巴琐玛西行记》第一章。

[167]参见《巴琐玛西行记》第二章。

[168]可能是和田发音的误写,从和田到喀什噶尔用6个月的原因是因为战乱,见下文。

[169]参见《史集》第二卷,《草原帝国》第七章第四节。

[170]并非现代国家阿塞拜疆,而是指地理上的阿塞拜疆,包括了伊朗西北的阿塞拜疆省,以及阿塞拜疆整个国家。

[171]位于现在伊朗的阿塞拜疆地区。

[172]参考《巴琐玛西行记》第三章。

[173]他是波斯汗国的第二任君主,也是首任君主旭烈兀之子。

[174]现土耳其境内,原亚美尼亚巴格拉提德王朝首都阿尼(Ani)。

[175]参考《巴琐玛西行记》第四章。

[176]参加雅八剌哈登基大典的有七位大主教和二十四位主教,见《巴琐玛西行记》第五章。

[177]参考《巴琐玛西行记》第六章。

[178]参考《史集》第三卷,阿鲁浑汗传。

[179]参见《出使蒙古记》道森的导读。

[180]琐玛法师出使的内容摘自他的传记第七章。

[181]公元1282年到1328年在位。

[182]即著名的西西里晚祷事件。

[183]公元1285年到1287年在位。

[184]公元1285年到1314年在位。

[185]当时波尔多属于英格兰的领地。

[186]公元1272年到1307年在位。

[187]在第一次过罗马时,他们还进行了信条的比较,见巴琐玛的传记。

[188]见下文谢清高(《海录》)和樊守义(《身见录》)事迹。

[189]参考《史集》第三卷,合赞汗传。

[190]参考《巴琐玛西行记》第十一章。

[191]参考《巴琐玛西行记》第十二章。

[192]参考《多桑蒙古史》第七卷第一章和第三章。

[193]现伊拉克库尔德斯坦首府。

[194]参考《巴琐玛西行记》第十九章。

[195]参考《出使蒙古记》道森导读。

[196]根据《巴琐玛西行记》制表。

[197]本节参考了杜君立关于汪大渊的文章,感谢文章作者主动提供资料。

[198]参考《岛夷志略校释》引言,引《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五《海运千户杨枢墓志铭》。

[199]根据推测,可能有八年之久,但由于资料缺乏,事实上有多久已经不可考。

[200]即《岛夷志略》。

[201]参考马欢《瀛涯胜览》序。

[202]由于中国人不喜欢记载年份和经历,除汪大渊第一次泛海的年份公元1330年之外,其余的年份大都是推测得到的。

[203]参考《诸蕃志》。

[204]参考《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

[205]参考《岛夷志略校释》序言。

[206]参考《岛夷志略·彭湖》。

[207]参考《岛夷志略·琉球》。

[208]见《岛夷志略》各自章节。麻呵斯离即今伊拉克摩苏尔,甘埋里即今霍尔木兹岛,马鲁涧即今波斯汗国早期首都马腊格,层摇罗即今东非桑给巴尔岛,天堂即今麦加,哩伽塔可能在今也门亚丁,阿思里即今埃及红海海岸。有的地名与今对应是有争论的,比如哩伽塔,就有人认为是北非(马格里布),阿思里也有人认为是在今印度半岛西部沙漠地区,但考虑到作者航海的性质,似乎没有可能前往地中海。

[209]比如,在阿富汗地区的哈扎拉人就是蒙古人的后裔。

[210]日本人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一书中讨论过蒙古税收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