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丝绸之路大历史:蒙古与世界的相遇

丝绸之路大历史:蒙古与世界的相遇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穆斯林本来就是商业民族,人们早已习惯于四处旅行,但伊本·白图泰却太能奔波了,他几乎跑遍了除西欧之外的整个已知世界。伊本·白图泰出生于公元1303年7月17日,这时中国的南宋已经灭亡,而西欧的十字军也成了过去,蒙古人带来的整合与和平还在继续着。需要说明的是,伊本·白

丝绸之路大历史:蒙古与世界的相遇

蒙古人时代,除陆地(特别是亚欧大陆)大幅度整合之外,他们还成了海洋上的一极。由于控制了中国和波斯的海港地区,也就控制了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的终点,于是蒙古时期的海洋也变得更为人熟知,出现了世界级的冒险家和旅行者。

这些探险家从西欧或者北非出发,穿越了整个世界,来到了蒙古人控制的海洋,最远的到达了中国。

在现代摩洛哥丹吉尔(Tangier)老城中,密布着蛛网一样的街巷,在街巷的深处有一座不起眼的墓葬。与中国人习惯将死人葬在城外不同,许多穆斯林地区习惯将亲人埋葬在城市当中,他们在空地上建一座带顶的建筑,里面作为坟墓之用。

在丹吉尔城中的两条小巷交叉处,有一个低矮建筑,建筑的下部刷成了摩洛哥常用的浅蓝色。建筑内部有一个简单的墓穴,他的主人叫作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102]

在哥伦布之前,如果要寻找一个比马可·波罗更伟大的旅行家,那么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穆斯林本来就是商业民族,人们早已习惯于四处旅行,但伊本·白图泰却太能奔波了,他几乎跑遍了除西欧之外的整个已知世界。他的旅途中还充满了奇遇,带着时代的特征,从蒙古已经征服的土地到未征服的土地上,都有他的身影。

伊本·白图泰出生于公元1303年(大德七年)7月17日,这时中国的南宋已经灭亡,而西欧的十字军也成了过去,蒙古人带来的整合与和平还在继续着。

蒙古人的杀戮往往只在征服的初期,针对那些不肯投降的城市。一旦他们完成了征服,人们服从蒙古的统治,他们立刻就变成了好的统治者。蒙古人很少干预本地的生活和贸易,他们只要求征服地缴纳税赋,同时,由于地域广阔,商人们开始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地方做生意,于是,世界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在伊本·白图泰不满22岁时(公元1324年,泰定元年),他选择了离家出游。最初,他的目的只是去麦加朝圣[103]

他从家乡丹吉尔出发后,经过了北非海岸上的城市阿尔及尔[104]、突尼斯城、斯法克斯[105](Sfax)、的黎波里[106]。在的黎波里,他还娶了一位当地女子,并把她带上了路。一路上随遇而安,如同风中的种子,飘散到何处就在何处发芽,这也是穆斯林传统。

他带着家眷到达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当时的亚历山大依然保持着繁华,是地中海南岸的巨型港口,伊本·白图泰甚至认为它是与印度的卡利卡特[107]克里米亚的苏达克、中国的泉州(刺桐)并列的大型港口。

在亚历山大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亚历山大灯塔,这个奇迹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穆斯林的城堡,但灯塔当年的石头还深深地躺在海底。伊本·白图泰第一次去往亚历山大时,灯塔还在,只是一边已经塌了,等到公元1349年(至正九年)他回程时,灯塔已经全部倒塌,剩下一堆乱石。

在埃及,白图泰沿尼罗河而上,从亚历山大前往开罗(当时称为米素尔)[108]

由于马木留克王朝成功地抵御了蒙古人的进攻,将蒙古人的势力范围限制在亚洲边境,因而作为其首都的开罗成为世界伊斯兰教堡垒和中心。现在的人去埃及,会看到许多庞大的历史建筑,不限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还包括许多著名的清真寺。比如埋葬什叶派伊玛目侯赛因人头的那座清真寺,至今依然是埃及最神圣的地点之一。此外,还有萨拉丁[109]建设的著名的城堡。这些建筑大都在白图泰时期就存在了。

经过开罗之后,伊本·白图泰继续沿着尼罗河向上游进发,最远到达卢克索(Luxor)以南的伊斯纳(Esna)和伊德富(Edfu),这三个地方至今都还存在着大型的古埃及神庙,是尼罗河游船必到的景点。之后他离开了尼罗河流域,穿越东面的沙漠,到了一个叫作阿扎布的地方,再沿原路回到了开罗。

从开罗,他经过西奈半岛前往加沙,并到达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曾被基督教征服,但在萨拉丁的努力下已经重归伊斯兰,被西方十字军控制的时间不过只有几十年而已。

从耶路撒冷短暂向内陆行进后,白图泰重新沿着地中海的东海岸前行,经过一系列城镇,到达现在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和北部城市的利波里[110]

如今的的利波里有一条翻山进入叙利亚北部的道路。伊本·白图泰也是顺着这条路东行,到了霍姆斯(Homs)、哈马(Hama)、阿勒颇(Aleppo)等属于今天的叙利亚的城市。

从阿勒颇起程,白图泰再次向西,进入了今土耳其在地中海东岸的那一小块区域,这里最著名的城市叫作安条克(Antioch)。接着,他到了伊斯兰教在叙利亚地区的中心——大马士革,并参观了著名的伍麦叶清真寺。这里至今依然是叙利亚的首都,以阿拉伯语的标准口音而闻名。

在大马士革,白图泰参加了一个朝觐团。他们向东南方前行,穿越沙漠进入麦地那和麦加,这是他第一次朝觐圣地[111]。白图泰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朝觐时的热闹。等朝觐结束后,他并没有按照原路返回家乡,而是继续随着一群伊拉克朝觐者穿越了整个内志地区,也就是现在沙特阿拉伯中部的大沙漠,进入了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在伊拉克,他首先抵达著名的圣城纳杰夫(Najaf),这里据说埋葬着伊玛目阿里,也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伊斯兰教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创始人,也由此,纳杰夫成了什叶派的圣城,直到今天仍然是最重要的什叶派圣地。伊朗领袖霍梅尼在取得政权之前,曾经被伊朗国王驱逐而离开伊朗,他来到了伊拉克地区,住在纳杰夫。之后,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继续驱逐他,他不得不前往欧洲,开始了流亡之旅,直到伊朗人民推翻了国王,将霍梅尼请回去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从纳杰夫起程,白图泰并没有先选择北上巴格达,而是向东方前往位于波斯湾犄角上的城市巴士拉,从巴士拉越过阿拉伯河,进入了现代伊朗的胡泽斯坦地区,再前往伊朗著名的城市伊斯法罕(Isfahan)和设拉子(Shiraz)。胡泽斯坦地区是伊朗最重要的油田区,当年伊拉克发动两伊战争,就是为了和伊朗争夺这个地区的控制权。而伊斯法罕和设拉子则是伊朗历史上著名的古城。

游历完设拉子,白图泰再回头西向,回到了伊拉克境内,前往著名的库法和巴格达。库法是阿拉伯帝国的早期首都,之后,阿拉伯人才在库法旁边兴建了新的城市巴格达,让这里成了帝国数百年的首都[112]

需要说明的是,伊本·白图泰离开麦加,进入伊拉克和伊朗时,就已经进入了蒙古人的势力范围。蒙古人建立的伊尔汗国[113]首都在现代伊朗西北部的苏丹尼耶(Soltaniyeh),但汗王却喜欢住在巴格达这个曾经的哈里发之城。伊本·白图泰作为伊斯兰教徒,进入蒙古人掌控的地区,难道没有感觉到什么不适吗?(www.daowen.com)

答案是:没有不适。这是因为伊尔汗国的蒙古人此时已经改信伊斯兰教。

早在蒙古合赞汗(公元1295—1304年在位)时期[114],波斯汗国的蒙古人就改信了伊斯兰教。据说,合赞汗的坟墓就在巴格达。之后的汗王完者都[115]葬在了苏丹尼耶,那儿至今仍然伫立着一座巨大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坟墓。

伊本·白图泰到达巴格达时,虽然蒙古人还在统治这片地区,但就连统治者的名号都已经伊斯兰化了——这时的汗王叫作阿布·赛义德,也称不赛因汗[116],从名字上已经看不出他是个蒙古人。不赛因汗是伊尔汗国统一时期的最后一个王,他死后,公元1335年(元惠宗至元元年),伊尔汗国就分裂成了一地碎片,所谓的汗王接近无人理睬。又过了20年,这个曾经令人谈之色变的国家就彻底灭亡了。[117]

不过,伊本·白图泰在伊拉克时,不赛因汗仍然保持着足够的威严,显示出这个蒙古国家最后的回光返照。

离开巴格达,他又顺着底格里斯河逆流而上,去了一趟现代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Mosul),这里有古城尼尼微的遗址。从摩苏尔继续北上,就进入了现代土耳其境内,到了迪亚巴克尔(Diyarbakir)地区,这里有一座名城叫作马尔丁(Mardin),就成了他溯河而上的最远去处。这一片地区现在住着一个特殊的民族——库尔德人。

库尔德人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民族,既不是波斯人,也不是阿拉伯人,更不是突厥人。他们很早就占据了一片叫作库尔德斯坦的地区,这个地区位于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交界地带。虽然库尔德人很古老,但他们却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总是从属于这个或者那个帝国。直到近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后,西方主导了中东地区的独立,让一些民族单独建立了国家。比如,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但不幸的是,库尔德人不仅没有获得西方支持、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反而被分割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叙利亚四个国家中。这四个国家都压制着库尔德人的独立倾向,而库尔德人在四个国家都制造着不稳定,等待机会,寄希望在未来有独立的机会。

库尔德人也有自己的英雄人物,最著名的就是抵御了西方十字军、在埃及建立阿尤布帝国的英雄萨拉丁,即便到现在,四个国家中的库尔德人都还将萨拉丁当作他们的独立的象征。

白图泰从马尔丁回到巴格达,再次前往圣地朝圣,并在麦加居住到公元1328年(泰定五年)。

在麦加旁边的港口城市吉达(Jeddah)[118],他第一次登上了船,开启了海路行程。他首先到了位于红海另一侧的非洲沿岸,再继续南行,经过一个叫作萨瓦金的岛屿,到了现代也门境内的地方。也门的首都萨那(Sana’a)是一个颇具风味的古城,而亚丁(Aden)则是位于红海海口附近著名的港口城市。

从亚丁出发,他再次回到非洲海岸——这次是在非洲之角上。他们到了一个叫作泽拉的城市,之后前往著名的摩加迪沙(Mogadishu)。这里也是现代索马里的首都。从摩加迪沙继续向南,白图泰到达蒙巴萨(Mombasa)[119]和库洛瓦[120]

伊本·白图泰之所以能够从阿拉伯半岛如此容易地去往东部非洲,也有一个客观条件:在当时,非洲的东岸是由阿拉伯殖民者控制的,这些殖民者来自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曼[121]。或者说,阿拉伯半岛上的人们早就知道航行非洲的奥秘,后来的郑和只不过利用了阿拉伯人的发现罢了。

从非洲回来后,白图泰又回到了阿拉伯半岛的阿曼,在佐法尔(Dhofar)停留之后,去往令现代人谈之色变的霍尔木兹。现代人之所以对这个地方感兴趣,是因为它所在的海峡是波斯湾石油的必经之路。古老的霍尔木兹[122]是一个岸上的港口城市,后来由于遭到了大陆上国家的袭击,迁到了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上充斥着各种颜色的粉状土壤,还有大块的结晶盐,非常不利于生存,却是紧急时刻的避难之地。[123]

伊本·白图泰经过巴林,再次前往麦加朝圣(公元1331年)。这次朝圣之后,他又开辟了新的旅行地。

他从麦加坐船到达红海的埃及海岸,穿越沙漠,经过尼罗河到达埃及的地中海海岸,上船后,沿着海岸到了现代土耳其的地中海沿岸。在现代土耳其的小亚细亚半岛上,他首先经过的是一个叫作阿拉尼亚的城市,然后到了大城市安塔利亚(Antalya)。

伊本·白图泰称土耳其为罗马人的土地,因为这里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腹地。但在他去时,土耳其却处于伊斯兰教的管辖之下。在土耳其亚洲部分的西部,是一系列当地苏丹的势力范围,这些苏丹属于突厥人。在东部,则是巴格达的蒙古人直辖区域。他去了东部的锡瓦斯、阿玛西亚、埃尔祖鲁姆,以及西部的科尼亚、伊兹密尔、帕加马、布尔萨、伊兹尼克等地,最后穿越安纳托利亚高原,来到了黑海海岸上的锡诺普城,从这里上船穿越黑海,到达克里米亚半岛。

从克里米亚半岛向陆地方向,有一个大城市艾扎格。从艾扎格继续东行到达马哲尔,从马哲尔再东行四天,就到了一个对未来历史颇具影响的地方——乌兹别克汗的营帐[124]

乌兹别克汗是金帐汗国第九代大汗,汉语也称为月即别汗。他是金帐汗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同时也是推动金帐汗国改信伊斯兰教的关键人物。另外,到了后来,在中亚有一支蒙古化的突厥人,号称是乌兹别克汗的后裔[125],于是就有了乌兹别克人的说法。当乌兹别克继续分裂时,就分成了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他们都承认是乌兹比克汗的后裔。

伊本·白图泰将乌兹别克视为全世界的七雄之一,这七雄分别是摩洛哥苏丹[126]、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苏丹、伊尔汗国大汗[127]、金帐汗国大汗[128]、察合台汗国大汗[129]、印度苏丹和元朝皇帝。这七雄中,蒙古人的后裔占了四个,除了元朝皇帝,其余六个都是伊斯兰教徒,可见当时伊斯兰世界的繁荣。作为对比,局促在西方一隅的西欧世界甚至连诸强名单都上不了,东罗马虽然曾经强大,到了白图泰时期却已缩成蕞尔小国。

由于金帐汗国靠近极北方,当地人都知道北极地区的极夜情况,伊本·白图泰想走40天的路程去探寻一下北极,却失败了。这表明中世纪再厉害的旅行家也不是万能的,他们还无法到达北极圈以内。

乌兹别克汗有四个老婆,其中第三个是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皇帝的女儿[130]。当乌兹别克汗的这位老婆回乡探亲时,伊本·白图泰又跟着她回了一趟君士坦丁堡,之后再次回到了乌兹别克汗的大帐。

正是从乌兹别克汗处,伊本·白图泰开始了另一段——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段——行程:他从北方的俄罗斯草原,经过金帐汗国管辖的花剌子模,察合台汗国管辖的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穿越了玄奘等人走过的铁门,到达现代阿富汗境内的巴尔赫。虽然距离蒙古人屠城已经过去了100年,但巴尔赫这座历史名城还是一片荒芜。那里原有一座宽阔的城池,清真寺、学校遗迹历历在目。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不仅破坏了城墙,还破坏了大清真寺的三分之一,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美的清真寺之一。

离开巴尔赫之后,白图泰进入呼罗珊地区,经过赫拉特、贾姆、图斯、尼沙卜尔等呼罗珊名城。随后,他可能是走中线,经过喀布尔、昆都士、加兹尼等地,前往印度。从呼罗珊前往印度主要有三条路,北线是经过吐火罗斯坦,翻越兴都库什山,前往喀布尔,再进入北印度[131],南线则是向南经过阿富汗与伊朗、巴基斯坦交界的沙漠地区,经过现代城市坎大哈,前往巴基斯坦。除南北两线之外,还有一条中线,是紧贴着兴都库什山南面的山脚,顺着一个个谷地,经过巴米扬峡谷,直接到达喀布尔。这条中间的线路可能就是白图泰所走的路。

他到达印度旁遮普地区时,是公元1333年(元统元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