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文学中的外贸与海上贸易影响

宋代文学中的外贸与海上贸易影响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宋代的海上贸易发达,海外经商也成了宋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南宋时期最重要的小说集《夷坚志》中就记载了大量的此类故事,由此也可以看出宋人对于海外的想象和关注点。显然,富小二的故事就是由这些岛屿的传说,加上中国人的想象附会而成的,却表现了宋人对海外的认知。因为男人长期出海之后,家中的一切都要女人负责。由于利润丰厚,水手之间的争斗有可能是致命的。

宋代文学中的外贸与海上贸易影响

由于宋代的海上贸易发达,海外经商也成了宋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南宋时期最重要的小说集《夷坚志》中就记载了大量的此类故事,由此也可以看出宋人对于海外的想象和关注点。

首先,海外贸易是可以发财的,于是那些商人(被称为“海客”)往往是以富商大贾的面貌出现的,他们腰缠万贯,有的赚了千万,有的赚了数亿。[120]

之所以能赚这么多钱,在于他们出海到了国外,去接触到了那些奇特的地方和奇特的财物。于是这些富商大贾导致了宋人对于海外的想象也异常丰富。

宋朝出口的大都是工业品,比如瓷器、丝绸等,而进口的却大都是产于各地的奇珍异宝,于是,如何发现宝贝成了宋代商贾生财的主题之一。

比如,一个叫张愿的商人就遭遇了这样一件事,[121]他偶尔漂到了一个海岛上,砍了十根竹子,在海上用掉了九根,还剩一根带了回来。不想在港口上却被一群日本人(倭客)和南方的黑人(昆仑奴)围住,要求他把这根竹子卖给他们。张愿一开始出价两千缗,对方毫不还价,他又加价到五千缗,对方还是一口答应。张愿把竹子卖掉之后,才知道这是所谓的宝伽山聚宝竹,只要放在水中,宝物就自动聚集。这根竹子就像蒲松龄笔下那双善于发现宝物的眼睛一样,寄托了宋人对奇珍异宝的渴望

除了宝物,海外的奇风异俗也成了宋人想象的对象。

比如,金陵商人富小二就经历了一场奇特的遭遇。[122]南宋前期的绍兴年间,富小二随船出海,碰到了大风浪。船沉了,他抱着桅杆漂到了一个海岛。这个岛上是由一种类似猩猩的动物占据的,它们披着很长的毛发,却又有人类的感情,说话声音像鸟叫,略微可懂,每天以吃生的果实为生。富小二在岛上被猩猩们囚禁在山洞里,洞口用大石头封上,再派猩猩把守起来。不过,除了没有自由,猩猩们对富小二还是很友好的,甚至给他介绍了一个母猩猩成亲,生了一个儿子。当儿子出生后,富小二被允许在岛上自由活动,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艘船,带着儿子登上了船,回到了国内。

在东南亚海道上一直有裸人国和女人国的传说,其中裸人国确有所指,因为在安达曼等群岛上,人们是不穿衣服或者只有少量遮盖的。显然,富小二的故事就是由这些岛屿的传说,加上中国人的想象附会而成的,却表现了宋人对海外的认知。

与富小二遭遇相同的还有富商杨二郎,[123]他的遭遇更带有神话色彩,也是在船只失事后到了一个海岛,只是这个海岛上已经不是猩猩,而是一种类似于妖魔的人形裸体生物,其首领被称为“鬼国母”。鬼国母甚至可以受到天上仙人的邀请去参加宴会,直到有一次将杨二郎也带去了,杨二郎于是乘机逃离了鬼国母的控制,回到了家人身边。

这些故事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海外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他们对大海的恐惧。大海是反复无常的,一个浪头就足以决定人的命运。不管是富小二还是杨二郎,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在大自然面前人人平等。这也表明,那些所谓的财富是多么的脆弱。

到底是什么支配力量,决定了某个人应该去世,而某个人却可以活下去?答案是:神灵。于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带有萨满教特征的各种自然神也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也都保留了下来,不管是澳门的妈祖庙,还是潮汕的三山国王,都是人们对自然崇拜的证明。

宋代时,人们只要出海,也必须对这些神灵进行祷告,献上自己的礼物,祈求平安。如果不这么做,就要受到惩罚。就算是皇帝的官员也无法逃脱。

一个叫赵士藻的人曾经担任过代理广东东南道税官,[124]在离职后,跟随另两个官员刘令和孙尉包了一条船。他们不是去做生意,而是通过海路回临安。按照当地的习俗,不管什么原因出海都应该去一个叫广利王庙的地方祭拜。赵士藻本来是想去的,但另两人不想去,最终三人都没有拜。于是三人的命运就有了区别,在乘船时他们遇到了一条黑龙,激起的巨浪将船弄沉了。赵士藻由于动过祭拜的念头,活了下来,其余的人却都死了,包括赵士藻的妻子都没有幸免。这说明,即便是官员,在海洋面前也并没有享受特权,海外的主宰不是皇帝,而是更加恐怖的自然界神灵。(www.daowen.com)

不仅官员,再富有的人,他的财富也仅仅是命运给他的,而命运也可以随时将财富收回。比如泉州杨客积攒了两亿的财富,他也知道敬畏大自然,每次出现风浪,都会指天立誓向神灵做出许诺,可是一旦危险过去了,他就把事情忘记了。

最后一次,他想干一票大的就回去养老,但是在临安却遭遇了火灾,平生财富付之一炬,他也凄凉地自杀了。他曾经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最终却证明了时人的观念,这些财富只不过是神灵暂时给他的,随时可以收回。[125]

在海上进行贸易活动时,也有许多规矩,比如其中一条就是:快死的人必须及时送走,不能死在船上。当有人快死时,其他人就必须找一片陆地或者荒岛,将他放下,留一些米菜、灯烛和药品,给他搭一个茅棚送进去,任其自生自灭。[126]一个叫余观音的人就这样被送上了岸,但由于他笃信观音,得到了神灵的照顾,最终痊愈了。这也说明,人们认为只有相信神灵,才能得救。

另外,丈夫出海之后,常常一两年不回家,在家的妻子到底如何生活,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叫王彦太的人就向人们展示了商人的贞操观念。当他出海后,妻子在家被一个妖魅缠上了,不得不委身于他。王彦太回来后,将妖魅赶走,并不以妻子的失身为意,反而相待如初,毫不在意。[127]

南宋时代,由于北宋末年的“汴京之耻”,许多赵氏皇家的女子被金人带走,强迫嫁给了蛮族,这导致宋朝社会舆论出现了极大的反弹,更加强调贞操观念,提倡三从四德,饿死也不能失节。但在商人们看来,这一切道德观念并不实用。他们不像士大夫那样在乎女人的贞操,反而更看重女人的持家能力。因为男人长期出海之后,家中的一切都要女人负责。

最后,还有一种极端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海外贸易的风险不仅仅在于大自然或者外族人,还在于同一艘船上的水手。由于利润丰厚,水手之间的争斗有可能是致命的。如果此类事件发生,又该如何对待呢?

虽然市舶司可以管理这一类的案件,但是船上发生的事情,在港口的官员们是很难侦查出真相来的,这时,人们就只能求助于“鬼”了。《夷坚志》记载的王元懋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128]王元懋年少时当过僧侣,跟随师父学会了东南亚的语言,还俗后成了海商,甚至娶了占城国王的女儿。回到国内后,他成为巨富并与官员结了姻亲。

有一次,他组织了一次出海经商活动,但自己没有去,而是叫一个吴大的人当负责人。十年后船队回来,经过惠州罗浮山时,还是出事了。由于船队的利润达到了数十倍,船上两个水手带头杀掉了一半多的人,带着剩下的人回到了泉州。王元懋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却选择了隐瞒,因为一旦被官府知道发生了血案,那么货物会被没收。

但随后,一个险些被杀的水手奇迹般逃脱了,并且回到了家乡,导致事情败露。但王元懋还是得到了当地官员庇护,其中就包括泉州市舶司的头目们。

最后的正义姗姗来迟,是靠着那些死去的鬼魂将凶手抓住,送给官府绳之以法。王元懋也被鬼魂索取了性命。

这个故事说明,在海上,政府的法律已经很难执行,即便有犯罪行为,政府也很难查明真相,更不可能做出相应的惩罚。在海上,人们有自己的规矩,而这一点却是中央政府最害怕的。他们害怕一个自治性的团体产生。如果人们想要自己立法,那么政府宁肯禁止出海,也不想丧失管理权。

宋代的政府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容忍他们,但到了明代和清代,进入更为集权的社会后,皇帝就不再允许这类事情发生了。于是,海商在政府眼中就变成了海盗,成了政府的打击对象。事实上,所谓海盗,有时不过是一些人因为正当的利益诉求无法满足,只能通过暴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贸易权和生存权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