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直接的贸易交换,还有另一些海外的物品在中国安家落户,慢慢地从进口变成了本地生产。
唐代时,一种非常重要的伊朗休闲食品来到了中国,它叫阿月浑子。大多数现代人对于这个名字会感到陌生,但听到它的另一个俗名——开心果,一定会有恍然大悟之感。
虽然现在进口的开心果大都来自美洲,但它的原产地却是伊朗。至今伊朗也保持着“最大出口国”的名号。伊朗人对于开心果的爱好至今不变,从它还是青果的时候就摘下来生吃,直到成熟后炒着吃。
唐代将阿月浑子称为“胡榛子”,[112]阿拉伯人苏莱曼在中国旅行时,也在书中提到唐代已经引入了阿月浑子树。[113]
另外一种食物豌豆,被称为胡豆,也可能是在隋唐时期引入中国的。虽然有人声称它是更早引进的,但更确切的记录却在唐代。[114]
此外,在唐代引入中国的食品可能还有椰枣、菠菜、甜菜、莴苣、巴旦杏、无花果等,它们或者原产于中亚,或者产于更遥远的西方,但经过中亚传入中国。
到了宋代,一个对中国人无比重要的水果出现了,它就是西瓜。在五代时期,一个叫胡峤的人曾经在契丹居住了七年,他记载了契丹人开始种植西瓜,认为这种瓜是契丹人击败回鹘人之后,从回鹘引进的。契丹人用牛粪给西瓜施肥,形状和中国的冬瓜类似,却异常甜美。[115]
到了南宋时期,一位叫洪皓的使臣出使金国,并在该地待了15年,回国时才将西瓜种子带回了国内,[116]于是西瓜开始在中国种植,至今,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消费国和种植国。
除植物之外,中亚地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在音乐层面上。虽然汉代就已经有了西域音乐传入,但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从北朝到唐朝的龟兹音乐的传入。
即便到了现代,人们一旦听到新疆音乐,也会在第一时间内感觉到它和汉地音乐的不同。那么,龟兹音乐和唐代本土音乐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答案就藏在音调之中。(www.daowen.com)
现代音乐的音调分为七声,但传统的中国音乐分为五声,即宫、商、角、徵、羽,音调的减少必然导致音乐的简单。从西域传入的音乐已经有了七个声调,据称这种音乐是在隋代由龟兹人苏祗婆传入的,他把龟兹音乐的七调按照音译的方式起了名字,分别称为娑陀力(宫)、鸡识(商)、沙识(角)、沙侯加滥(变徵)、沙腊(徵)、般赡(羽)、俟利箑(变宫)。[117]需要说明的是,龟兹七声和现代七声也并非一一对应,这才造成了西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不同。
而龟兹音乐也不是仅限于当地的,而是从印度到西域的广大区域内普遍流行的。到了现代,人们也会对印度和阿拉伯音乐的相似性感到吃惊,那是因为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于是龟兹乐成了一种代指,实际上指的是以龟兹为代表的整个西部地区通用的音乐,包括印度、粟特、今天新疆地区,以及后来的阿拉伯世界。
与龟兹音乐一同传入的还有西域舞蹈,于是,西域的音乐和舞蹈就取代了原来的汉乐汉舞,成了宫廷之上的必备。
在隋代时,隋文帝在皇家的乐队中设立了西凉、高丽、天竺、安国、龟兹和文康(康国)音乐部门,他的儿子隋炀帝又加入了疏勒音乐,到了唐代,又加上了高昌音乐。这些外国音乐的到来,使得隋唐乐曲得到了大发展。[118]
在唐代时,善于音乐的人已经形成了大的家族,乐谱和技艺在家族内部流传。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提到,作为主角的女子曾经向穆氏和曹氏学艺,[119]所谓穆氏和曹氏,都是来自粟特地方的两个家族,他们几乎成了长安乐文化的代名词。
除音乐之外,唐代的绘画、雕刻等多重技艺也都有西方的影子。特别是在绘画上,唐代的绘画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特立独行的,它大量地借鉴了西洋画法,带着浓浓的立体感,讲究具象而不是神似。到了宋代,才最终形成了追求意境的中国画风格,与世界绘画风格分道扬镳了。
在中国历史中,有一个日常使用的物品在唐代也达到了巅峰,它就是铜镜。唐代的铜镜技法高超、背面装饰复杂,已经脱离了纯粹的功能性,而最著名的铜镜图案称为海兽葡萄镜,其艺术风格纯粹是西化的产物。
唐代是一个西化的朝代。到了宋代,人们虽然也在大量接受海外的产品,但是在艺术风格上则产生了一种纯粹的中国风格,也就是所谓的“宋韵”。这种新的风格以简洁和意境著称,从此以后外国来的产品都成了原料,必须经过汉风的加工之后,才能在国内流行。
这种内敛性由于经过了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再次被放大,到了南宋显得更加明显。南宋灭亡后,以汉族为代表的开放心态终于被终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