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贸易的历史对决

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贸易的历史对决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民间贸易与官方贸易的争执。宋代贸易的优点与缺点在和高丽的贸易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皇帝禁止了登州港与高丽的民间贸易。当高丽与宋朝只剩下官方关系时,他们获得物资的能力降低了。事实上,高丽与中国民间的贸易关系一直没有完全断绝,甚至还很频繁。[106]但在支持以民间贸易取代朝贡体系上,苏轼也不纯粹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而是希望在某些方面加强管制,包括对书籍的管制。

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贸易的历史对决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民间贸易与官方贸易的争执。一方面,由于皇帝需要从外贸获得收入,希望垄断外贸,而另一方面,靠近西域或者沿海的老百姓出于生活的需要,有展开自由贸易的冲动。

在汉代,外贸活动几乎都由皇家垄断,唐代早期的皇帝不懂贸易,这反而给了民间很大的空间,但唐代早期的户籍制度比较完善,皇帝通过护照制度限制了人民与海外自由交流的权利,但即便如此,唐代后期户籍制度逐渐混乱之后,外贸冲破了官方户籍的束缚,保持了足够的繁荣。

到了宋代,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放开,导致了外贸的进一步繁荣。但是,另一个问题也产生了,那就是宋朝时也发展出一定的朝贡制,当周边国家到宋朝来朝贡时,皇帝必须给予厚赐,价值要超过对方的进贡物品,这就造成了一种变相的、不划算的贸易。与朝贡并行的是自由贸易,这在宋代也很发达。但是宋代政府又很善于利用自由贸易的机会,对一些奢侈品采取官方采购,官府还能在贸易中占有优先权,只有官府挑剩下的物品才可以进入民间交流系统。

同时,由于战争的需要,宋代还实行禁运制度,比如对北方的辽金就要实行武器和金属禁运。宋代的出版业也很发达,为了避免敌方获得汉地的书籍[98]也采取了一定的出版禁运。这些禁运措施又扭曲了自由贸易。

这种扭曲在宋代还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危害,到了明代,由于拙劣地模仿朝贡制,禁止了民间贸易,就形成了实际上的闭关锁国,导致了巨大的灾难。

宋代贸易的优点与缺点在和高丽的贸易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高丽是一个位于特殊地区的国家,在唐代之前,高丽与汉族政权是直接接壤的,但到了五代和宋朝,由于辽国和金国的存在,高丽已经不再是宋朝的邻居,于是,如何与高丽打交道就成了重大问题。

首先,高丽仍然愿意与宋朝保持朝贡关系,在公元1031年(天圣九年)之前,高丽一直在向宋朝派出使者。在朝贡中,高丽人最主要的需求之一,就是希望从宋朝得到书籍,他们希望得到的包括佛教书籍(如《大藏经》《莲华心轮》等)、儒家书籍(如“九经”)、历史书籍(如《国朝登科记》)、医药书籍(如《太平圣惠方》)、阴阳地理历法等自然科学书籍。在朝贡过程中,他们的要求大都得到了满足。[99]

但在公元1031年之后,由于宋朝无力调解高丽与辽国、女真的关系,高丽在接下来的43年内再也没有来朝贡。[100]

朝贡断绝之后,民间的贸易也被禁止了。高丽和宋朝的外交和民间贸易,大都使用渤海内位于现在山东的登州港,这里距离朝鲜半岛更近。皇帝禁止了登州港与高丽的民间贸易。

但当有贸易需求时,皇家的禁令很难执行到位,宋代是一个“令行禁不止”的朝代。既然登州地区严格执行了禁令,那么必然在沿海的其他地区会产生新的贸易基地。北宋后期,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明州的商人们就这样发现了机会,开辟了与高丽的贸易路线。从情理上讲,明州和高丽的距离非常遥远,但这点儿距离在追求贸易机会的商人看来,并不算什么。

事实上,在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之后,明州地区产生了一批专门做高丽生意的富商,这些富商的名字甚至都流传了下来,即黄真和洪万。[101]他们积累了巨额财富,甚至可以出入高丽王的宫廷。

到了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高丽王请求黄真和洪万带一封信给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表示想恢复朝贡关系。两人带着信找到了福建转运使罗拯,罗拯报告给宋神宗,恢复了高丽的朝贡。最初,朝贡仍然走登州路线,但几年后,高丽的朝贡路线也从登州转往了明州。[102](www.daowen.com)

但是,此时的宋朝已经失去了宋仁宗朝以前的开放性,由于高丽的地位特殊,宋神宗在下令朝贡港转往明州的同时,为了避免高丽与宋朝民间的交往,还下了另一道命令,禁止民间私自与高丽做生意,将交往限制在官方层面,也就是朝贡层面。这实际上是明朝政策的一种预演,到了明朝前期,与国外的民间交往都成了非法,只剩下官方关系了。

当高丽与宋朝只剩下官方关系时,他们获得物资的能力降低了。仍然以他们最需要的书籍为例,在宋哲宗初年(公元1086年),高丽又来宋朝索要书籍,这一次他们需要的是刑法书,以及《太平御览》《开宝通礼》《文苑英华》等书。但宋哲宗经过思考,只给了一套文学性质的《文苑英华》,将其余的书籍都拒绝了。到了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高丽再次派人要书,他们开列了长长的书单,但这一次,宋哲宗在苏轼等人的建议下,将这些全都拒绝了。[103]

但幸运的是,宋朝的禁令与明清的禁令执行程度是不同的。事实上,高丽与中国民间的贸易关系一直没有完全断绝,甚至还很频繁。当从朝廷无法得到满足之后,他们立刻转向了民间,前往明州地区利用市场购买需要的物品。比如,《册府元龟》被皇帝拒绝了,但他们在明州很容易就买到了。

不仅如此,从皇帝处索要的书籍只能要一套,在民间,只要他们肯付钱,甚至还会有人将书版雕好直接卖给他们,回去想印多少都可以。[104]

在北宋后期皇帝的朝堂之上,始终存在着一种焦虑:要把知识保留在国内,不要轻易送到国外去。持这种态度的不仅是一般的民族主义者,还有许多名臣参与其中。

比如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都曾经参与了讨论。在高丽问题上,苏轼几次提到不能让高丽轻易获得书籍,代表了当时一种普遍的思潮。[105]

但苏轼的态度又不能仅仅以民族主义而论,事实上,他看到了宋代朝贡体系的许多弊端,也试图维持一种自由贸易。比如,他在任杭州知州时,就曾经将高丽使团阻拦,不让他们去汴京朝贡。苏轼很早就指出了朝贡体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当使节到来后,一路上的地方政府要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他们送给皇帝的东西大都是华而不实的奢侈品,却接受了更加贵重的赏赐。因此,苏轼认为这样的体系是不能维持的,要想获得更多的好处,就把高丽人限制在明州地区,让他们通过市场去购买需要的东西,这对民间经济有利(加强了贸易),对皇帝也有利(减少了开支)。[106]

但在支持以民间贸易取代朝贡体系上,苏轼也不纯粹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而是希望在某些方面加强管制,包括对书籍的管制。这或许是苏轼的局限性,却也是当时宋代大臣的普遍看法。

宋代的贸易就在自由贸易的海洋中不时地遭遇管制的礁石。但即便是有管制,皇帝的整体态度仍然是支持贸易的。到了南宋,由于财政的需要,皇帝不得不采取了更加重商主义的态度,于是宋代成了中国历史上海洋贸易最发达的时代之一。宋代的大船在东南亚地区也慢慢地取代了波斯阿拉伯人的大船,成了该地区的主宰。

到了元代,随着世界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和交往更是在宋代的基础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唐宋元时期贸易和海运的繁荣甚至让封闭的明代获得了好处,如果不是宋元时期积累的航海和造船知识,郑和是没有机会在海洋耀武扬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