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相遇

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相遇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延德等人从夏州出发。王延德的出使证明了这个地区变成了回鹘人和突厥人的地域。北宋和西域打交道必须经过宁夏或者河西走廊地区,在王延德时,由于党项人与北宋保持着友好关系,这里还是开放的。王延德出使三年后,党项人已经与北宋闹翻,经过了数十年的鏖战,建立了敌对性质的政权西夏,从此西域也就被西夏封闭了。北宋作为一个内敛的王朝,丢失了与西域的联系,并没有让皇帝过于担忧。

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相遇

中国历史上,人们一直有一个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唐宋之前印度的影响力可以从非洲东海岸直达东南亚的半岛和群岛,而中国的影响力却无法突破东南亚;波斯的船队可以直达广州,而中国船却始终在中国南海内打转?

在东南亚半岛的五个国家中,除越南北部受到了中国影响,甚至长期属于中国之外,其余地区都主要受印度文明影响,这些区域接受的佛教印度教都是从南亚传入的。至于群岛部分,唐宋之前更是清一色的印度文明的天下

这其实和中国的地理有很大的关系。

本书在楔子中已经提到,长久以来国内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即认为中国历史是一部悲惨的受压迫、受奴役的历史。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幸运国家,拥有着天然能够统一的地理环境。它有足够大的华北平原及其附属地(长江流域关中盆地、四川盆地),在世界上除了后来的美国,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如此广袤的、适合种植的平原地区,这些平原地区是连在一起的,并且周围就是一圈高山,这些山脉将平原保护得严严实实,足够安全。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只要中国恢复了和平,就足以衍生出庞大的国民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

但另一方面,中国又是最难以扩张的地区,除了西北地区沙漠和高山组成的障碍,在东南方的海域和岛屿也如同一把锁,将中国封闭了。

和中国相比,东南亚地区是不幸的,因为它的整个地理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在半岛地区,由于山脉的阻隔,形成了一个个富裕的河谷地带,但每一个河谷都不够大,于是东南亚只能产生几个寡头性政权,却无法产生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核心政权,这就形成了今天柬埔寨、越南、泰国、缅甸并立的局面。在海岛上,由于苏门答腊和爪哇的竞争,也无法产生出统一的政权。

这种分裂性造成了东南亚的多样化繁荣,却不利于中国与东南亚打交道。如果这里的地理结构更加完整,中国很容易将之并入中央帝国之中。但正由于它的分裂性,使得中国无法将之纳入集权体系之下。

东南亚的结构不利于统一,却很利于贸易,这使得更加擅长贸易活动的南印度捷足先登,借助季风的帮助在东南亚扎根,通过佛教和印度教的传播,将东南亚纳入了印度文明的外围圈。到了伊斯兰教时期,穆斯林也借助贸易征服了部分东南亚国家。

与中国的文明核心区域在内陆相比,印度却是一个多文明区域的次大陆,既有印度北部的陆地文明,也有印度南部两侧海岸上的海洋文明,使得印度和东南亚遥相呼应,率先建立起了联系,并利用强大的文明磁场将东南亚吸附过去了。

由于内地的广阔,中国很难有兴趣去发展外向型经济,也很难扩张它的文明。但它的经济体量巨大,又会产生一定的向心力,甚至波斯和阿拉伯的船队也会来到广州等地,但中国人却始终没有大规模走向海外。

不过,唐宋时期中国的政策和汉代已经完全不同了。汉代政策以征服为主,皇帝并不懂得贸易规则,只要对某地感兴趣,就往往采取出兵的做法。但唐宋的皇帝却知道,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地方是没有办法征服的,在这样的认识下,他们采取了更明智的做法:鼓励和利用贸易。于是,唐宋反而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贸易时代就是这样到来的。贸易时代到来之后,唐宋在沿海的发展证明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并不弱,奋起直追的结果:到了宋元时期开始主导东南亚,加大了中国的影响力。(www.daowen.com)

在叙述唐宋的贸易之前,不妨看一看北宋的一个西域使团。

公元981年(太平兴国六年),由于高昌派来了使者宋太宗决定派遣使团前往高昌去答礼,他选择供奉官王延德[55]、殿前承旨白勋出使高昌。

王延德等人从夏州出发。所谓夏州,最早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胡夏国王赫连勃勃建立的统万城,后来成了党项人的领地。在宋初,党项人是服从于北宋的,于是通往西域的道路暂时打开了。也由于是从夏州出发,这条道就不同于传统从兰州前往河西走廊的路,而是在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沙漠地带前行,直插到酒泉附近才并入河西走廊,再沿着玄奘走的西域北道进入伊州[56],最后到达高昌地界。[57]这一路与河西走廊道不同的是,它需要经过不少部落地区,王延德还尝试着用羊皮筏子渡过了黄河

到达伊州后,守卫这里的将领姓陈,他的祖先竟然是在唐朝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被派到这里来的,之后虽然经历了起起伏伏,到了王延德时期,这位陈氏将领又重新掌握了守卫权,并且还保留着当年的任命文书

到了高昌,当时执政的是一位叫师子王的人,在突厥语中,“狮子”被称为“阿尔斯兰”(这位王被称为阿厮兰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西域已经突厥化了。

从唐代晚期,在中国的北方出现了几次巨大的人口迁移,最先占据现在蒙古国地区的是突厥人,突厥人衰落之后,兴起了回鹘人。回鹘人又被黠戛斯人(吉尔吉斯人)赶走,黠戛斯人离场之后,又变成了契丹人的领地。到了宋代,这里又被蒙古人占据。

前面离场的民族大都没有消失,而是不断地迁移。突厥人分布到了整个中亚地区,而回鹘人(作为突厥人的近亲)则迁入了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黠戛斯人选择了北迁,进入中亚,最后来到了现代吉尔吉斯斯坦的地方,并成了这里的主体民族。契丹人占据了中国北方,被金人灭国之后,一部分来到了新疆西北部和哈萨克斯坦境内,成立了西辽国。[58]

这一系列的变动,让整个新疆地区“蛮夷化”了。王延德的出使证明了这个地区变成了回鹘人和突厥人的地域。

北宋和西域打交道必须经过宁夏或者河西走廊地区,在王延德时,由于党项人与北宋保持着友好关系,这里还是开放的。王延德出使三年后,党项人已经与北宋闹翻,经过了数十年的鏖战,建立了敌对性质的政权西夏,从此西域也就被西夏封闭了。

北宋作为一个内敛的王朝,丢失了与西域的联系,并没有让皇帝过于担忧。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西域给汉地造成的麻烦,远远多于贸易带来的收入。于是,在丢失了西域之后,宋朝将与海外联系的重心放在了南方的海道。在唐代时,海道就已经非常繁荣,北宋的辛勤耕耘更是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