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万里远征成就高僧大德,古代中国面对世界

万里远征成就高僧大德,古代中国面对世界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位高僧就成了万里远征的重要目标。而苻坚的这次出征,让中国的佛教信徒至今仍然感谢他。在龟兹,他再次被聘为国相,并与龟兹王的女儿成亲,生下了鸠摩罗什。与城市一并被拘的还有那位高僧鸠摩罗什。[111]不过,与苻坚对鸠摩罗什的敬重不同,吕光却认为鸠摩罗什只是个年轻人,看不出是高僧大德的样子来。在带他离开前,为了羞辱他,吕光将龟兹王的女儿送给了他。

万里远征成就高僧大德,古代中国面对世界

公元382年(前秦建元十八年)九月[99],一支大军河西走廊集结,准备出征龟兹。军队共有7万人,指挥官是前秦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轻骑将军彭晃,[100]这支队伍中除了前秦的士兵,还有西域车师前部和鄯善国的军队。

这支大军的出发,恰好在淝水之战前期。在与东晋战争中,苻坚四处搜刮人马,派出的大军号称80余万[101]。为了统一中国的南北两部,他几乎投入了所有的兵力。除了氐人本部,同盟国的军队也几乎被他搜刮一空。但在这要紧关头,苻坚竟然分兵7万去攻打一个西域的小国,似乎表明他对西域的重视。

如果人们知道他出兵西域的原因,会更加吃惊。这次出兵,除了降服西域这个目的,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去请一位高僧。

这位高僧就成了万里远征的重要目标。但是,苻坚这么重视的高僧到底是谁呢?他叫鸠摩罗什。而苻坚的这次出征,让中国的佛教信徒至今仍然感谢他。

根据传说[102],鸠摩罗什的家族曾经是天竺某个国家的国相,他的父亲鸠摩炎本来要继承国相的职位,却选择了避乱出家,东度葱岭来到了龟兹。在龟兹,他再次被聘为国相,并与龟兹王的女儿成亲,生下了鸠摩罗什。

在当时,龟兹已经成了西域最强盛的国家,笃信小乘佛教,鸠摩罗什从小就和母亲接受了佛教的熏陶。之后,年幼的他跟随母亲前往罽宾国,拜罽宾国王弟、著名僧人槃头达多为师,学习小乘教法。

12岁,鸠摩罗什回到了葱岭以东,在西域南道上疏勒、莎车等地游学。在莎车,他首次接触到了大乘佛教,并很快被大乘折服,做出了皈依的决定,他也从此将大乘佛教带到了龟兹。他在龟兹名声远播,除了传遍西域,就连东方的长安也知道了他的存在。

在长安,经过了多轮风云变幻,上台的是前秦王苻坚。公元376年(太元元年),苻坚灭亡了前凉,派遣大将梁熙为凉州刺史,负责西域事务,治所定在了姑臧。梁熙随即派人出使西域各国,赐给他们绢彩,要求他们前来进贡。于是西域国家有十余国前来,奉献了许多西域特产的动植物。[103]

到了公元381年(前秦建元十七年,东晋太元六年),贡献的国家越来越多,累积起来竟然达到了62国之多。[104]在这些国家中,有两个对前秦来说更加重要,他们是南道上的门户国家鄯善,以及北道上的门户国家车师前国。其余的国家只是贡献方物,这两个国家却是国王亲自来朝拜。

苻坚赐给两位国王上朝的衣服,把他们引到西堂进行会见。两王对于前秦宫殿的壮观感到很震惊,主动要求每年都来进贡(这意味着能够获得大量的赏赐),但苻坚坚持叫他们三年一贡,九年一朝。

当礼节规矩制定完,两位王突然提议,表示在西域虽然有62个国家进贡,但大部分国家只是口服却并没有心服,特别是西域大国龟兹,更是成为一方霸主,要想控制西域,首先要降服龟兹。

两王的说法引起了苻坚弟弟苻融的怀疑,他认为西域由于偏远贫瘠,得不偿失,不值得兴师动众。但苻坚坚持出兵,于是就有了吕光等人的北伐

在吕光出发时,苻坚给他在建章宫饯行,对他说:我听说西域有一个高僧叫鸠摩罗什,是国运的大宝,如果你攻克了龟兹,就立刻把他带来。[105]

原来在五年前,苻坚就已经知道了鸠摩罗什,那一年有太史根据天象认定有大德之人要来辅佐苻坚。苻坚就猜测,所谓大德之人,莫过于北方的鸠摩罗什与南方的释道安。为了与天象合一,他派人去龟兹请鸠摩罗什,却被拒绝了。这次,当鄯善和车师前国怂恿他出兵西域,他立刻想到了龟兹的鸠摩罗什。想要得到这位僧人,是他出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吕光的军队从长安出发,一路集结。大军走西域北道(即《后汉书》中提到的新道)[106],从玉门关出发,向北在沙漠穿行。一路上,他们走了300里都没有遇到水源,士兵眼看就要渴死,吕光却还在坚持前行。幸运的是,就在他们陷入绝境时,突然间大雨倾盆而下,平地上都积了三尺水。他们经过高昌到达焉耆,焉耆王选择了投降。但接下来的事情却并不好办,他们从焉耆继续前进前往龟兹时,龟兹王帛纯却选择了抵抗。

吕光在城南扎营,五里一营,中间用深沟高垒连接,又用木头刻成人形,在垒中广设疑兵。龟兹将城外的人民全部赶到城内,其他各个附庸城市也都婴城自守。[107]

当吕光进攻急迫时,龟兹王请来了一支叫狯胡的救兵,加上温宿、尉头等国,一共70万人前来救助。[108]这时吕光反而成了少数派。但是这些救援兵力都散在较长的攻击线上,反而是吕光将军队合在一处,进行重点突破,击败了救援的军队。

当援军被击退之后,龟兹王也逃走了,将周边30余座城市留给了吕光。与城市一并被拘的还有那位高僧鸠摩罗什。[109]

在所有的战利品中,有一样东西也很引人注目,那就是葡萄酒。现代人新疆的葡萄印象深刻,这个特产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一千多年前,龟兹就是产“蒲桃”(葡萄)的好地方,当地人善于做酒,有的人家甚至可以积累千斛葡萄酒。当时的造酒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就像现在一样可以保存十年不坏。吕光的将士见到了这么多的葡萄酒,立刻就沉浸在酒缸之中。至于其余的外国珍宝、珍禽异兽,竟然用了两万多头骆驼才拉完,可见龟兹经过数百年的积累有多么富裕。

这次出征,还造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龟兹地方有许多西域的音乐家和表演者,吕光将他们带往内地后,汉地的音乐从此加上了西域的味道,而这种音乐到了唐代更是大放异彩,成了主流。(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前秦王苻坚却在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吃了败仗,吕光攻克龟兹的消息传到了正在向前秦败退的苻坚处,苻坚下令给吕光封官加爵。不幸的是,此刻的前秦已经解体了,苻坚也处在险境中,他的政令已经无法传到西域了。[110]

在西域的吕光也不得不做出决定,到底是留在西域,还是回到中原

按照他的想法,是想留在龟兹割据一方,又远离汉地,不用再卷入汉地的纷争。但鸠摩罗什却劝说他回去,由于将士们都思乡心切,远在异乡并不是好主意,吕光听从了他的建议,踏上了回程。[111]

不过,与苻坚对鸠摩罗什的敬重不同,吕光却认为鸠摩罗什只是个年轻人(其实他已经年近四十),看不出是高僧大德的样子来。在带他离开前,为了羞辱他,吕光将龟兹王的女儿送给了他。鸠摩罗什不敢破戒,吕光于是将他灌醉,和王女关在一间屋子里,逼迫他们破戒。这也是鸠摩罗什第一次破戒。[112]

大军到了凉州,才听说苻坚已经被杀,在长安已经是姚苌建立的后秦政权。吕光决定割据河西走廊,此时苻坚任命的凉州官员们都已经投降了吕光,于是吕光一方面下令为苻坚三军缟素,另一方面建立了后凉政权。

原本苻坚是要鸠摩罗什到长安去传经,但由这时于长安已经成了敌国城市,吕光就把鸠摩罗什留在了凉州,这一留就是17年,几乎陪伴了整个后凉王朝的始终。

公元401年(后秦弘始三年),随着后秦击败了后凉,后秦主姚兴才有机会将鸠摩罗什迎接到了长安,这里也成了鸠摩罗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站。

鸠摩罗什到达长安时,恰好也是法显离开不久。法显于两年前刚刚踏上西行之路,为了避开后凉占据的武威(即姑臧),还专门选择了一条从现在的青海西宁翻越祁连山、北上张掖的道路。法显西行是为了取经书和律藏,这说明当时汉地的佛教正处于纷纭复杂的繁荣时期。所谓繁荣,是指佛教已经成为汉地的显学;所谓复杂,指的是佛教的教义本来就五花八门,又分化出许多门派,各有各的经典。但这些经典虽然都是翻译自印度,由于译师的能力问题,翻译成汉语也是良莠不齐。本来就不容易弄懂,再加上翻译造成的隔膜,僧人们辩经时基本就是鸡同鸭讲。

这种情况下,汉地急需要一位既懂梵文又懂汉文,且具有很高佛学造诣的人牵头将一批梵文经典重新翻译和校对,形成标准文本。各大教派都学习这个标准文本,统一学术术语的前提下,再进行辩经的效率会高得多。

鸠摩罗什最早学习小乘,后来又转入大乘,不仅会梵语,在凉州十几年间对汉语也已经精通,他就成了这项工作的不二人选。

为了让他译经,姚兴为他配备了800余人的庞大的团队,他也不负众望,在11年内共翻译了经论35部294卷。[113]佛教经典中著名的《维摩诘经》《梵网经》《法华经》《金刚经》《阿弥陀经》《中论》等都出自鸠摩罗什,从此以后,凡是汉地修大乘佛教的人,都不可能再避开鸠摩罗什的影响,即便到今天也是如此。

在这些经文中,后人尝试过许多次重新翻译,比如玄奘也重新翻译过《维摩诘经》《金刚经》[114],玄奘的翻译虽然从意思上可能比鸠摩罗什更准确,但从通俗性和文学性上,依然无法与鸠摩罗什相比,现在人们最常用的仍然是鸠摩罗什的经文。

鸠摩罗什虽然弟子众多,但他却很少称这些人为弟子。除了谦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遵守一个僧人的戒律。除吕光强行将龟兹王女儿送入他的房间之外,到了长安,“好心”的姚兴再次故技重施,将10名妓女送给了鸠摩罗什。姚兴虽然信奉佛教,却并不按照佛教的戒律来理解佛教。他认为,鸠摩罗什聪明超悟,天下无二,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儿子,岂不是断绝了法种?

鸠摩罗什拒绝时,姚兴不仅逼迫他接受,还让他不要住在僧房,而是单独给他提供了房舍,“供给丰盈”。这样,鸠摩罗什实际上相当于是居士的身份,也就不能收徒了。[115]

公元413年(弘始十五年),鸠摩罗什去世。在他去世后仅仅四年,刘裕的大军就攻克了长安,后秦灭亡了。政权的消失是一瞬间的,姚兴没有想到的是,他对一位僧人的资助,其影响力却穿越了时空,直达此时此地。

表8 西方僧人来华情况[116]

鸠摩罗什时代,佛教已经成了许多政权尊崇的信仰,除了北方的前秦、后秦、北魏等游牧民族国家采纳了佛教信仰,就连南方的东晋和南朝,也有许多皇帝选择了佛教,最著名的则是梁武帝萧衍。作为皇帝座上宾的僧人,从一开始在汉地出现,到成为主流,只用了两百年时间。我们不妨追寻一下这两百年间佛教是如何从无到有,成为中国本土化信仰的一部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