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域分裂信号:丝绸之路背后的历史挑战

西域分裂信号:丝绸之路背后的历史挑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匈奴最早于公元前44年出现了第一次分裂,从位于蒙古的王庭分裂出一支由郅支单于率领的分支,历史上称为西匈奴。这场持续了16年的大战乱将西晋王朝搅得四分五裂,外围的游牧部族也不再听从中央,甚至试图取代它。前秦曾经短暂地统一了中国北方,却又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败,北方再次分裂。在甘肃地区还分裂出一个由西部鲜卑人建立的西秦,后来被夏国灭亡。前秦的威慑力维持了西域对中原的臣服。

伴随着佛教进入中国,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风起云涌的变化。

首先,雄踞一时的北匈奴已经不存在了。匈奴最早于公元前44年(初元五年)出现了第一次分裂,从位于蒙古的王庭分裂出一支由郅支单于率领的分支,历史上称为西匈奴。公元前36年(建昭三年),郅支单于败亡。[76]西匈奴在向西迁移的过程中,逃出了历史的视野,到了公元4世纪,却突然出现在了欧洲,成为欧洲罗马帝国的劲敌,它的首领阿提拉更是被称为“上帝之鞭”。[77]

公元48年(建武二十四年),留在东部的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78]其中南匈奴归顺了汉朝,被安排在汉地边境上。北匈奴继续与汉朝作战,在东汉时期,汉人主要就是和北匈奴对抗。

就好像强劲的对手总是同时衰老一样,随着东汉王朝的解体,北匈奴也进入了衰老期,甚至比东汉王朝消失得更早。大约在公元155年(永寿元年),北匈奴被一支叫鲜卑的游牧民族打败,鲜卑人成了北方草原的主角。[79]

原本在汉地的东北部还有一支叫乌桓[80]的部落可以与鲜卑人竞争,但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乌桓被曹操击败后,北方彻底成了鲜卑人的跑马场[81]

在北匈奴消失的同时,南匈奴却依然臣服于汉地,并在魏晋时期屡次内迁,最终分布于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北北部地区,成了抵挡游牧民族对汉地入侵的首道屏障。

除北方的匈奴、乌桓、鲜卑之外,东汉时期在长安的西方,还有另一支羌人,他们曾经是对东汉政权破坏最大的少数民族,贯穿东汉,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对东汉的经济政治破坏巨大。[82]到了三国两晋时期,羌人依然是活跃的民族。

在甘肃、陕西、四川的交界地带,还有一支氐人存在,三国形成初期,陕西的汉中地区是被一个叫张鲁的人占据,当曹操击败张鲁之后,将氐人迁移到了如今的甘肃省天水市和陕西省汉中市一带。[83]

此外,从属于南匈奴部落的,还有一支可能是由奴隶演化来的族群,称为羯人[84]

曹魏和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就成了北方环绕汉族的少数民族。在西域地区,由于匈奴的衰败,西域的各个国家仍然保持着和曹魏、西晋的联系。鄯善、龟兹、于阗、焉耆等大国都有入朝的记载,甚至大月氏、康居、大宛等域外国家也有往来。[85]

不过这时由于缺少了大国的干涉,西域内部的整合加剧,形成了若干国家集团。比如,鄯善征服了且末、小宛、精绝,组成了一个国家集团;于阗征服了戎卢国、扜弥国、渠勒国、皮山国,形成了另一个国家集团。中道上的焉耆、龟兹、疏勒,北道上的车师后部等,也都形成了各自的国家集团。[86]

表7 曹魏时期西域诸道上的国家[87]

b 此为佛陀所生之处,应为迦毗罗卫国,或相近的蓝毗尼地区。

c 即前文提到的朱罗国。(www.daowen.com)

d 又名汉越国,位于印度东部那加山脉与缅甸西部钦敦江上游一带。

e 这些王对应不同的城市,比如,泽散王可能对应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贤督王可能对应今天巴勒斯坦、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汜复王可能对应今天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等等。

在曹魏和西晋初期,由于中央政府还有足够的控制力,这些北方部族还不敢过于放肆,可从公元291年(元康元年)开始,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88]。这场持续了16年的大战乱将西晋王朝搅得四分五裂,外围的游牧部族也不再听从中央,甚至试图取代它。

在这个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建立地方政权。公元296年(元康六年),氐人杨茂搜在甘肃南部的仇池山建立了仇池政权。[89]公元304年(永安元年),氐人李特和儿子李雄在四川建立了成汉政权。公元308年(永嘉二年),匈奴人刘渊在北方建立了前赵政权。[90]取代前赵的是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公元319年建立)[91]。灭亡后赵的是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政权,冉闵于公元350年(永和六年)称帝后,大肆屠杀胡人,试图避免胡人控制中原的局面。但两年后的公元352年(永和八年),冉闵就被鲜卑慕容部杀死,冉魏灭亡。

鲜卑慕容氏更是先后建立了前、后、南、北、西五个燕国[92]此外,有一支慕容部的人马还从东北地区跑到了青海湖以南,建立了一个叫吐谷浑的国家。

前燕灭亡于氐人政权前秦(建立于公元350年,永和六年)。前秦曾经短暂地统一了中国北方,却又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败,北方再次分裂。前秦被羌人建立的后秦取代,法显去往西域时期,就是后秦控制了长安地区。在甘肃地区还分裂出一个由西部鲜卑人建立的西秦,后来被夏国灭亡。

公元417年(义熙十三年),东晋大将刘裕北伐,先后灭亡了南燕和后秦。但为了争夺帝位,刘裕选择了南返,于是,后秦所占的关中平原又落在了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夏国(史称胡夏)手中。[93]

除了上面这些国家,与西域联系最紧密的河西走廊地区也出现了五个凉国。其中,西晋凉州刺史、汉人张轨在西晋灭亡后,仍然以西晋的名义控制着河西走廊。公元317年(建武元年),他的后代建立了前凉国。[94]

由于前凉的统治区域只限于河西走廊,反而让凉王对西域集中精力,更加具有进取心,试图控制整个西域,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郡治。公元327年(咸和二年)[95],前凉击败了位于高昌的叛将,在这里设立了高昌郡。这就是法显的伙伴们能够到高昌寻找帮助的原因。之后,前凉先后攻伐龟兹、鄯善和焉耆,获得了西域的控制权。

也是在前凉时代,张骏从位于河西走廊的凉州划分出两个州,分别是沙州与河州。其中沙州治敦煌郡,负责西域地区;凉州(剩余部分)治武威郡(也是首都姑臧所在),负责中部地区;河州治金城郡(现甘肃省兰州市一带),负责南方地区。[96]

公元376年(太元元年),前凉被鼎盛时期的前秦所灭。前秦的威慑力维持了西域对中原的臣服。但没有几年,前秦就灭亡了。在前秦王苻坚进攻东晋之前,他派出了一位叫吕光的氐人将领前往进攻西域。前秦灭亡后,吕光随即占据了凉州,于公元386年(太元十一年)建立了后凉。[97]但这时的凉州已经越来越碎片化,除吕光占据姑臧之外,鲜卑人秃发乌孤在乐都建立了南凉,匈奴支系卢水胡首领沮渠蒙逊建立了北凉(定都张掖,后凉灭亡后迁都姑臧),汉人李暠盘踞酒泉建立西凉

这四凉中,只有北凉存在的时间较长,公元439年(太延五年)被北魏大军攻破首都姑臧,但还有一支残余势力跑到了高昌重新建国。高昌北凉直到公元460年(和平元年)才被柔然灭亡。在这些凉州政权中,高昌始终是国家的最前线,继续向西,就是由西域当地人掌权的羁縻政权,只有高昌是实际掌握在凉州统治者手中的。

虽然当时的中国是碎片化的,但在这些碎片的缝隙中,佛教却悄然而入,成了许多国家尊崇的信仰。这其中的原因,除印度佛教已经到了门口之外,也和当时中国原生信仰的崩溃有关。由于汉代采取了儒教式信仰,儒教不同于儒家,它不强调个人思考,却只强迫人们服从于“天”这个权威,并把皇帝当作天的代表,从而让人们必须服从于皇帝和政权。这样的做法让汉人形成了集体主义观念。

当统一的国家分裂后,造成的幻灭感让人们不再相信“独尊儒术”这些教条式的东西,他们需要更加思辨、更加个人化的信仰来取代汉代的儒教,在本土产生了思辨性的玄学,而玄学的许多观念又和佛教是暗合的。比如玄学强调“无”,而大乘佛教强调“空”。加之碎片化的政权已经无力再强迫人们回归统一的信仰,于是佛教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中国。[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