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的历史邂逅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的历史邂逅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吐蕃-尼婆罗道开通后,不仅中国和印度使节都利用了这条高速通道,就连部分朝圣者也转移到了这里。在近代之前,一个消息的传播速度并不快,新路的开通也并非一蹴而就。但不幸的是,这条路的开通充满了偶然,它的封闭也充满了偶然。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他的儿子唐高宗继位。到了麟德年间,玄照第二次前往印度,当他想返回时,却发现尼婆罗-吐蕃道因为吐蕃与大唐的战争已经关闭了。

吐蕃-尼婆罗道开通后,不仅中国和印度使节都利用了这条高速通道,就连部分朝圣者也转移到了这里。在近代之前,一个消息的传播速度并不快,新路的开通也并非一蹴而就。

一般而言,一条新道发现后,接踵而至的总是那些旅行者,接着才是商人,最后才是普罗大众。唐代的旅行者主要就是僧人群体,在玄奘开辟了朝圣之旅之后,僧人们前仆后继前往心目中的圣地,按图索骥地穿梭于各个圣迹之间,最后再到那烂陀寺进修一下。但他们最初大都走玄奘的西域道路,直到后来,有人开始尝试新道。

最先尝试新路的朝圣者是僧人玄照。[37]玄照于贞观年中前往印度,他最初也像玄奘一样通过西域前往印度。他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进入新疆,然后跨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地区,再经过铁门进入阿富汗,翻越了兴都库什山。这时的印度已经近在咫尺了。

但就在这时,不知何种原因,玄照却突然转向了。人们猜测,最可能的原因是戒日王死后帝国局势混乱[38],导致玄照受阻于印度的西北方边境上。

玄照只好从阿富汗向东移动,翻越巨大的喀喇昆仑山,进入了西藏高原,也就是当时的吐蕃。这时的吐蕃恰好处于文成公主时期,她见到了唐朝的僧人后,帮助玄照向南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前往北印度的阇兰陀国。

但离开了吐蕃之后,由于印度已经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玄照又被贼抓住,他趁贼睡着时逃走,才到达了北印度。

进入北印度之后,由于印度秩序的崩溃,朝圣者举步维艰,经过了四个冬夏,玄照才到达了著名的摩诃菩提寺,而在和平时期,这段行程本来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他在菩提伽耶住了4年,又在那烂陀住了3年,再受人供养了3年,这才碰上了王玄策的第三次出访,决定回国。

玄照的归程采取了标准的尼婆罗-吐蕃道,这条路从印度到洛阳只用了5个月,在中古时期可谓神速。

与玄照同行的还有僧人玄恪,他死于印度。另外,贞观末年还有僧人道生选择了吐蕃道,他在去程中经过吐蕃,回程中到达尼婆罗后一病不起,在那里去世了。(www.daowen.com)

到了唐高宗永徽年间,又有僧人玄太和道希各自经过吐蕃前往印度。僧人道方、玄会等,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僧人,也都选择了吐蕃-尼婆罗道。[39]

吐蕃-尼婆罗道本来应该在中国对外交往史特别是中印交往史上享有更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将两到三年的行程缩短到了只用半年。

但不幸的是,这条路的开通充满了偶然,它的封闭也充满了偶然。就在道路开通11年(公元652年)后,它就开始慢慢地关上了大门。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他的儿子唐高宗继位。第二年(永徽元年),吐蕃的松赞干布也去世了。继任赞普的是他未成年的孙子,而权力则落到了禄东赞的手中。

公元652年(永徽三年),由于唐朝接受了吐蕃的敌人吐谷浑的附庸,吐蕃决定对吐谷浑开战。如果说战争在禄东赞掌权时期还是有节制的,那么不久禄东赞死后,唐蕃之间的战争就越打越激烈了。[40]

即便吐蕃-尼婆罗道不是瞬间关闭,随着双方摩擦的升级,通行难度也越来越大,最终被人们放弃了。

到了麟德年间(公元664—665年),玄照第二次前往印度,当他想返回时,却发现尼婆罗-吐蕃道因为吐蕃与大唐的战争已经关闭了。与此同时,玄奘当年开辟的西域道路也出了麻烦,大食国兴起后,已经打到了阿富汗北部,导致道路无法通行。这位出生于东土的僧人最后终老于印度。[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