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鬼谷子》:鬼谷子的符言教导,完全符合规律,得到验证

《鬼谷子》:鬼谷子的符言教导,完全符合规律,得到验证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发言必验,有若符契。“符言”的含义是:本篇的言语都是经过验证,完全符合规律的言语。②言人君善与事结而不安静者,但虚心平意以待之,倾损之期必至矣。②言许而容之,众必归而防守;拒而逆之,众必违而闭塞。④主于德者,在于含弘而勿拒也。①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⑤①九窍运为,心之所使;五官动作,君之所命。⑤主于因者,贵于循理。④①周,谓遍知物理。②言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

《鬼谷子》:鬼谷子的符言教导,完全符合规律,得到验证

【旧注】

①发言必验,有若符契。故曰:符言。

【题解】

符,又称“符节”,是古代的重要凭信物。它用竹木或金属制作,上面书写文字,然后剖为两半,朝廷与接受命令的人员各自掌握一半;对证时,两半相合,称为“符验”。“符言”的含义是:本篇的言语都是经过验证,完全符合规律的言语。本篇分九段,讲君主应该注意的九个问题。

【原文】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有主位。

【旧注】

①被,及也。肉,肥也,谓饶裕也。言人若居位,能安、徐、正、静,则所及人节度无不饶裕。

②言人君善与事结而不安静者,但虚心平意以待之,倾损之期必至矣。

③主于位者,安、徐、正、静而已。

【译文】

君主能够做到稳重、从容、公正、沉着,他对人的节度就无不饶裕。他愿意给予而不与人争利,心意虚静平定,用这种态度来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危机。这就叫作善守其位。

【原文】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有主明。

【旧注】

①目明则视无不见,耳聪则听无不闻,心智则思无不通。是三者无拥(壅),则何措而非当也。

②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盖用此道也。

③夫圣人不自用其聪明、思虑,而任之天下,故明者为之视,聪者为之听,智者为之谋,若云从龙,虎从风,霈然而莫之御,辐凑并进,不亦宜乎!若日月照临,其可塞哉?故曰明不可塞也。

④主于明者,以天下之目视也。

【译文】

眼睛以视力清楚为贵,耳朵以听力灵敏为贵,内心以具有智慧为贵。如果用天下人的眼睛来观察一切,就没有什么看不到;如果用天下人的耳朵来听取一切,就没有什么听不到;如果用天下人的内心来思考一切,就没有什么不明白。各种人才都集中起来,重用他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君主的明察便谁也堵塞不了。这就叫作明察之道。

【原文】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有主德。

【旧注】

①崇德之术,在于恢弘博纳。山不让尘,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流,故能成其深;圣人不拒众,故能成其大。故曰:勿坚而拒之也。

②言许而容之,众必归而防守;拒而逆之,众必违而闭塞。归而防守,则危可安;违而闭塞,则通更壅。夫崇德者安可以不弘纳哉?

③高莫过于山,犹可极;深莫过于渊,犹可测。若乃神明之位,德术正静,迎之不见其前,随之不见其后,其可测量乎哉!

④主于德者,在于含弘而勿拒也。

【译文】

听取采纳意见的方法是:不要坚决拒绝别人的意见。如果能广泛听从别人的意见,那自己就多了一层自我保护的力量;如果坚决拒绝别人的意见,那就会堵塞言路,使自己闭塞不通。高山再高,抬起头也可看到它的顶点;深渊再深,也可以测量出它的深度;君主处在最尊贵的位置,只要方法公正而沉着,就没有谁可以探测出他的高深。这是虚心纳谏之道。

【原文】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有主赏。

【旧注】

①赏信,则立功之士致命捐生;刑正,则受戮之人没齿不怨也。

②言施恩行赏,耳目所见闻则能验察不谬,动必当功。如此,则信在言前,虽不见闻者莫不暗化也。

③言每赏从信,则至信畅于天下,神明保之如赤子,天禄不倾如泰山,又况不逞之徒欲奋起奸谋干于君位者哉!此犹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

④主于赏者,贵于信也。

【译文】

实行赏赐以讲信用为贵,实行刑罚以公正为贵。赏赐要讲信用,刑罚要公正,这些都要从君主经常见闻且可以验证的事情做起,这样君主所不能见闻的人和事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君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下,那么连神明也会来保护,又何惧那些奸邪之徒冒犯君主呢?这就是赏罚之道。

【原文】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有主问。

【旧注】

①天有逆顺之纪,地有孤虚之理,人有通塞之分。有天下者宜皆知之。

②夫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有阴阳向背之宜。有国从事者不可不知。又,荧惑,天之法星,所居灾眚,吉凶尤著。故曰:虽有明天子,必察荧惑之所在。故亦须知也。(www.daowen.com)

③主于问者,必辨三才之道。

【译文】

君主询问的范围,包括天上、地下、人间三个方面。四方、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都要了解得清清楚楚,那就不会存在被蒙蔽和迷惑的事了。这就是咨询之道。

【原文】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久长。有主因。

【旧注】

①九窍运为,心之所使;五官动作,君之所命。

②赏善罚非,为政之大经也。

③与者应彼所求,求者应而无得。应求则取施不妄,得应则行之无怠。循性而动,何劳之有?

④因求而与,悦莫大焉;虽无玉帛,劝同赏矣。然因逆理,祸莫速焉。因之循理,固能长久也。

⑤主于因者,贵于循理。

【译文】

心是各种器官的主宰,君主是各级官吏的主宰。做好事的官员,君主赏赐他;干坏事的官员,君主惩罚他。君主顺应他们表现出来的一切施行赏罚,就不会劳神费力。圣人能够任用官吏,便能掌握他们;因顺应形势而遵循道理,所以能够长治久安。这就是遵规循理之道。

【原文】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有主周。

【旧注】

①周,谓遍知物理。于理不周,故群臣乱也。

②家,犹业也。群臣既乱,故所业者无常。而内外闭塞,触途多碍,何如知所开乎?

③开闭,即捭阖也。既不用捭阖之理,不见为善之源也。

④主于周者,在于遍知物理。

【译文】

国君不可不遍知一切。如果国君不遍知一切,那么群臣便会作乱。一切事物都在悄悄地不断变化,如果内外阻隔,情况不明,又怎么知道应该采取行动?如果不善于掌握开合之术,就不能发现事物的本原。这就是遍知物理之道。

【原文】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有主恭。

【旧注】

①用天下之目视,故曰:长目(视);用天下之耳听,故曰:飞耳;用天下之心虑,故曰:树明者也。

②言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故千里之外、隐微之中,莫不玄览。

③既察隐微,故为奸之徒绝邪于心胸。故曰:莫不暗变更也。

④主于恭者,在于聪明文思。

【译文】

用天下之眼能看得更远,用天下之耳能听得更清,用天下之心能考虑得更明。能够了解千里之外的情况,能够了解隐秘微小的事情,这便能够洞察一切,那么,天下所有为非作歹的坏人都会暗暗地改变自己的恶劣行为。这就是洞察一切之道。

【原文】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有主名。

【旧注】

①实既副名,所以安全。

②循名而为实,因实而生名,名实不亏,则情在其中。

③名当,自生于实;实立,自生于理。

④无理不当,则名实之德自生也。

⑤有德必和,能和自当。

⑥主于名者,在于称实。

【译文】

依照名分去考察实际,根据实际来确定名分。名分和实际相互助长,相辅相成。所以说:名分适当,就说明它是从实际中产生的;实际是从事理中产生的。事理是从名实相符之道中产生的。名实相符之道是从和谐中产生的,和谐是从适当中产生的。这就是名实相符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