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权第九:鬼谷子探秘|游说之衡量与变化

权第九:鬼谷子探秘|游说之衡量与变化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权,本义是秤锤,引申为衡量、变化。“权”在本篇中的意义是:对游说之辞要反复衡量,要善于变化。佞言者,谄而于忠;①谀言者,博而于智;②平言者,决而于勇;③戚言者,权而于信;④静言者,反而于胜。⑤先意成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②博者,繁称文辞以求智名,故曰博而于智。权者,策选进谋,以求信名,故曰权而于信。

权第九:鬼谷子探秘|游说之衡量与变化

【题解】

权,本义是秤锤,引申为衡量、变化。“权”在本篇中的意义是:对游说之辞要反复衡量,要善于变化。本篇的主旨是:要根据游说对象的特点而反复衡量、修饰游说的言辞,以达到游说的目的。

【原文】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旧注】

①说者,说之于彼人也;说之者,有资于彼人也。资,助也。

②说者,所以文饰言辞,但假借以求入于彼,非事要也。亦既假之,须有损益,故曰:假之者损益之谓也。

③谓彼有所问,卒应而对之者,但便利辞也。辞务便利,故所论之事自然利辞,非至言也。

④核实事务以成义者,欲明其真伪也。真伪既明,则符验自著,故曰:明之者,符验也。

⑤言或不合,反覆相难,所以却论前事也。却论者,必理精而事明,几微可得而尽也。故曰:却论者钓几也。求其深微曰钓也。

【译文】

游说,就是说服对方;说服对方,是为了凭借他的力量做一番事业。修饰言辞是为了借助言辞的力量去说服人;借助言辞的力量,必然要对言辞增减剪裁,以迎合对方心理。应答别人的言辞必须流利;流利的言辞就是轻便灵活地讨论问题。言辞要义理充足,阐述明白;阐述明白了,还要用事实来验证。诘难的言辞就是反驳别人的意见;反驳的目的,是为了引诱对方说出心中隐藏的打算。

【原文】

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成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旧注】

①谄者,先意承欲,以求忠名,故曰谄而于忠也。

②博者,繁称文辞以求智名,故曰博而于智。

③决者,纵舍不疑以求勇名,故曰决而于勇。

④戚者,忧也。谓象忧戚而陈言也。权者,策选进谋,以求信名,故曰权而于信。

⑤静言者,谓象清静而陈言。反者,先分不足以窒非,以求胜名,故曰反而于胜。

⑥己实不足,不自知而内讼,而反攻人之过,窒他谓非,如此者反也。

【译文】

使用奸佞的言论,是为了讨好对方,显示出自己的忠诚;使用阿谀的言论,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渊博,显示出自己的智慧;使用平实的言论,是为了处事果决,而显示自己的勇敢;使用忧戚的言论,是为了权衡局势,而显示出自己的真诚;使用平静的言论,是为了冷静分析原来的不足,以图取得胜利。所谓“谄媚”,是预先揣摩到对方的意愿,顺承他的欲望,以博取其欢心;所谓“渊博”,是指堆砌辞藻,以炫耀自己;所谓“权变”,是指善于选择谋略,然后进言;所谓“果决”,是说话时斩钉截铁,对放任什么或舍弃什么都毫不犹豫地表示态度;所谓“反”,就是转变到反面,改正原来的不足,堵塞错误,以图取胜。

【原文】

故口者,几关也,所以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

【旧注】

①口者,所以发言语,故曰:口者,机关也。情意宜否,在于机关,故曰:所以关闭情意也。

②耳目所以助心通理,故曰:心之佐助也。心得耳目,即能窥见间隙,见彼奸邪,故曰窥间见奸邪。

③耳、目、心三者调和而相感应,则动必成功,吉,无不利。其所无不利者,则以顺道而动,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也。

④苟能睹要得理,便可曲成不失。虽繁言纷葩不乱,翱翔越道而不迷,变易改常而不危也。

⑤五色为有目者施,故无目不可得而示其五色;五音为有耳者作,故无耳不可得而告其五音。此二者,为下文分也。

⑥此不可以往说于彼者,为彼暗滞,无所可开也;彼所不来说于此者,为此浅局,无所可受也。夫浅局之与暗滞,常闭塞而不通,故圣人不事也。

⑦口食可以肥百体,故可食也;口言或可以招百殃,故不可以言也。言者触忌讳,故曰有忌讳也。

⑧金为坚物,众口能铄之,则以众口有私曲故也。故曰言有曲故也。

【译文】(www.daowen.com)

嘴巴是各种隐秘情感的门闩,要守口以保护思想感情的机密。耳朵和眼睛是心的辅佐器官,能够用以窥探事物的间隙,发现奸邪的人或事。所以说,耳朵、眼睛、心三者要调和呼应,选择有利的途径后行动。这样便能做到:用一些繁琐的语言也不会发生混乱,自由驰骋地议论也不会迷失方向,改变议论主题也不会发生失利的危险。这是因为看清了事物的要领,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没有视力的人,没有办法向他展示五彩颜色;没有听力的人,没有办法跟他讲音乐上的感受。因此,有些人是无法与之交往的。他或者思想闭塞,不可能开通;或者心胸狭隘,不可能接受。这种闭塞不通的人,是不必理会的。古人说过:“嘴巴可以吃东西,却不可随便说话。”这是说,语言往往有忌讳。众口铄金,人们说话往往会由于私心而歪曲真相。

【原文】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用其用也。

【旧注】

①可听在于合彼,可成在于顺理。此为下起端也。

②智者之短,不胜愚人之长,故用愚人之长也;智者之拙,不胜愚人之工,故用愚人之工也。常能弃拙短而用工长,故不困也。

③人能从利之所长,避害之所短,故出言必见听,举事必有成功也。

④言介虫之捍也,入坚厚以自藏,螫虫之动也,行毒螫以自卫,此用其所长也,故能自免于害。至于他鸟兽,莫不知用其长以自保全。谈者感此,亦知其所长而用之也。

【译文】

一般人的常情,说出话来总希望别人听从,干什么事都想取得成功。因此,聪明人宁可使用愚人的长处,绝不使用自己的短处;宁可使用愚人的巧妙处,绝不使用自己的笨拙处。这样,他就不会陷入困难境地。说出对方的有利条件,是为了发挥他的长处;说出对方的有害因素,是为了避开他的短处。所以,有甲壳的动物在捍卫自己时,一定凭借又坚又厚的甲壳;有毒螫的昆虫在活动时,一定使用毒螫刺伤对方。可见,禽兽也懂得要使用自己的长处,游说的人当然应该懂得使用自己该使用的长处。

【原文】

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旧注】

①五者有一,必失中和,而不平畅。

②病者恍惚,故气衰而不神也。

③怨者内动,故肠绝而言无主也。

④忧者怏悒,故闭塞而言不泄也。

⑤怒者郁勃,故妄动而言不治也。

⑥喜者摇荡,故宣散而言无要也。

⑦此五者,既失于平常,故用之在精而行之在利;其不精利,则废而止之也。

【译文】

应对的言辞,可按表情分为五类:一类是病言,二类是怨言,三类是忧言,四类是怒言,五类是喜言。病言是气息衰弱而没有精神的语言;怨言是伤心到极致而没有主见的语言;忧言是感情抑郁而不顺畅的语言;怒言是胡乱发泄而没有条理的语言;喜言是尽情诉说,散漫而没有要点的语言。这五种言辞,要精通了才能适当应用,在情况有利时才能实行。

【原文】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旧注】

①此量宜发言之术也。不达者反之,则逆理而不免于害也。

②与智者语,将以其明斯术;与不智者语,以此术教之。然人迷惘日久,教之不易,故难为也。

③言者条流舛杂,故多类也。事则随时而化,故多变也。

④若言不失类,事亦不乱。

⑤不乱故不变,故其主有常。能令有常而不变者,智之用也。故其智可贵而不妄。

⑥听聪则真伪不乱,知明则可否自分,辞奇则是非有证。三者能行,则功成事立,故须贵之。

【译文】

所以,对聪明人说话,要显得渊博;对笨拙人说话,要清楚易懂;跟能言善辩的人说话,要简单扼要;跟有地位的人说话,要有恢宏的气势;跟有钱的人说话,要显得高雅廉洁;跟贫穷的人说话,要讲究实际利益;跟地位低的人说话,要注意谦逊;跟勇敢的人说话,要果敢决断;跟有过失的人说话,要直率尖锐。这便是说话的艺术,但一般人常常违反了这个规律。所以,与聪明的人谈话,就要让他们明白这些方法;与不聪明的人谈话,就要把这些方法教给他,而这样做是很困难的。游说辞令有许多类,所说之事又随时变化。如果整天游说,能不脱离原则,事情就不会出乱子。如果一天从早到晚不变更方向,就不会违背宗旨。所以最重要的是不妄加评论。听话贵在听得真切,智慧贵在通达,言辞贵在奇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