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强度的不同排列成一个等级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虽然所有的需要都出于人的客观需求,但是在某一时期,有一些需要比另一些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更加重要。当这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人将会被下一个需要层次支配。马斯洛并不认为一个层次的需要必须完全获得满足之后,人才能够去处理下一个层次的需要。但是,马斯洛认为一个层次的需要必须能获得持续的和实质性的满足,才能够去处理下一个层次的需要。
(一)生理需要
这类需要是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是生存直接相关的需要,包括吃、喝、睡眠等。生理需要的某一种若不能获得满足,就会影响人的生活。举例来说,一个人可以在暂时的饥饿中仍有能力处理较高层次的需要,但是前提是这个人的整个生活不能笼罩在饥饿之中。
(二)安全需要
当生理需要被很好地满足之后,安全需要则随之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主要作用。安全需要包括对结构、秩序和可预见性及人身安全等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三)归属与爱的需要
随着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实质性满足,个人便将开始以归属与爱的需要作为其主要内驱力。人需要爱与被爱,需要与人交往和发展亲密的关系,需要有归属感,即要求归属于一个集团或群体的感情。如果这一层的需要没有满足,人就感到孤独和空虚。
(四)尊重需要
这种需要既包括社会对自己能力、成就等的承认,又包括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前者导致威望、地位和被接受感,后者导致自足、自尊和自信感。这一类需要缺乏满足,就会使人产生失落感、软弱感和自卑感。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www.daowen.com)
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力、才能和天赋的持续实现,人的终生使命的达到与完成,人对自身的内在本性更充分的认识与承认。马斯洛指出,音乐家必须作曲,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种需要我们可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他所列出的五类需要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渐上升的。需要的层次越高,它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出现得越晚,一些高层次的需要要到中年时才开始产生。虽然高层次需要不直接与生存问题相关,但比起低层需要来说,对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是人更加渴望的,因为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会导致更加深沉的幸福感,导致心灵的平静和更加丰富的内心生活。
马斯洛特别指出,当一层需要被满足之后,一个人便上升到另一层需要。但无论一个人在需要层次上已经上升到多高,如果一种较低层次的需要遭到较长时间的挫折,这个人都将退回到这一需要层次,并停留在这一层次,直到这层需要被满足为止。
从马斯洛这一理论本身和有关对它的批评之中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使人们对需要这一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能够有更清楚和更深入的认识。
第一,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人从出生到成年,其需要基本上是按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递进发展的。
第二,人在每一时期都有一定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但对成年人来说,在某一时期为何要有这种需要而不是那种需要,则是由其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所决定的,而非出于其需要本能。
第三,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各种需要往往是交混在一起的,很难用单一的需要来解释他的某种行为。比如一般人在选择职业时,既要考虑收入问题,又要考虑地位问题,还可能考虑前途问题,那么他最终选择的职业便往往是考虑到多种需要后平衡的结果。
第四,虽然人并非完全是在较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才会出现较高层次的需要,但是低层次的需要未获满足,至少会干扰高层次需要的出现。人们很容易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当一个人进行某种创造性劳动,但处于寒冷和饥饿状态时,即使他用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理想控制自己工作,饥饿或寒冷还是会客观地引起他相应的生理反应,影响到他的情绪和思维,因而也客观地影响到他的工作,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五,较高层次的需要相较于较低层次的需要而言,对于人的生存来说不那么迫切,但它却是社会中的人在其人生中更为看重的。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较之低层次需要的满足的确更能给人以深沉的快乐感。高层次的需要更能激发起人的进取心,那么相应地,追求高层次需要未获满足时人也会产生更强烈的挫折感和失落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