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心目中的灵桥,曾经有1400余年的历史,在近代重建为钢铁水泥桥后仍有不少传说和故事。
灵桥与三圣殿传说
如今,宁波老江桥(灵桥)重建为钢铁水泥桥之前是一座浮桥,桥东有一座“三圣堂“,内坐三尊菩萨。中间是一位县官,左右是一位商人和补鞋匠。原来浮桥一遇风潮要断,于是靠摆渡往来,江边的补鞋摊成为候船摊。有一天一位急于过江的商人将一木箱遗忘在鞋摊,补鞋匠每天带着这只箱子到江边盼望遗失人来取,这一等就是三年。
鞋匠终于盼来遗忘木箱的失主,他是一位商人。商人打开箱子,满是珍宝,一颗不少,要一半送谢鞋匠,鞋匠不收。一位县官走过问明事由,就建议把这一半珍宝造桥罢,大家一致说好。当时不少过客也自发捐资,后来终于将浮桥重建成永不摆渡的老江桥,桥边的鞋摊也改建为三圣殿,三人被大家尊为菩萨供奉。
诰驾桥的传说
南宋初年小康王赵构逃难到鄞东,与护驾军土失散后,只身逃到了现在的宁波江东区福明街道一带,在小桥上写了一道圣旨,请路人转交官府,要他的军士前来救驾。这座不起眼的小桥就叫“诰驾桥”。
张斌桥的传说
张斌桥是宁波江东东塘河大河路上第一桥,无数客商都是在这里乘船或步行至东乡天童、育王或去镇海、舟山。据说当时没有张斌桥前,河两边靠木船渡人,渡口住了一位以打草鞋为生的老人,称为张斌公公。河边还住有一位姓陈的老板,一病不起。陈老板的儿子有一夜做恶梦,梦见阴司中的判官将其父押解到地狱受苦,原因是陈老板做生意老是缺斤短两,故受惩罚。判官还告诉他,只要每天到张斌公公那里买来草鞋烧掉,并保证改邪归正,病就会好。
从此以后,张斌公公的草鞋生意突然有了长期的买主,张斌公公将积攒的钱带头出资造桥,陈老板也出了一大笔钱,桥造好后取名张斌桥,陈老板的病也就好了。
白鹘桥的传说
白鹘桥,在宁波江东区前塘河上,据传原来没有桥。河边住着何家、郎家、董家等村民。
①江东区张斌桥,老一辈宁波人现在还记忆犹新,然而桥已不存,仅留下动人的传说。
②江东区的白鹘桥是区内幸存的唯一老桥。
有一夜,何家太公梦见有一只白鹘鸟停在河边,可能受了伤,飞不到对河,声声鸣叫不停。第二天,何家太公与郎家、董家等太公商议,可能神灵化成白鹘鸟带信,这里要造一座桥,于是决定何家为首,共同出资建桥。桥造好后就名“白鹘桥”,1945年9月15日,侵华驻甬日军投降仪式就在桥畔进行,小小白鹘桥见证这一历史。
惊驾桥的传说
宁波市江东区有惊驾社区、惊驾路、惊驾桥。据传说,还是那位落难皇帝赵构,这一年骑着马逃过东塘路上的一座小石桥,马突然受惊,将康王从马背上摔到河塘上,一颗金印也掉到地上。幸而桥边的一户女子把他救扶进家中,并将金印还给康王。
康王坐歇片刻时,窥见后门有人在磨刀,以为要杀他,又逃出来在桥头摔倒。女子一家闻声将康王再扶进屋内,说是杀鸡款待贵人,不必惊慌。这座桥就称为惊驾桥。据说后来康王派使者来谢,而这女子一家为免灾祸也早已搬到别处去了。
卖席桥的传说
宁波江东百丈路尽头就是卖席桥。据传说“八仙”之一吕洞宾云游至此,一屁股坐在农民堆叠的草堆上,发现此草又细又长又韧,就用此草编起席片来,用作扇子煽凉风。桥边的一家药店中有一青年女子,称为“白牡丹”,爱慕吕纯阳手中的草席扇子,吕洞宾送给了她。以后鄞县西乡人又将这把草扇加大加长制成草席,这座桥边就有草席店,于是这桥名“卖席桥”,鄞县也始用草席织席。
三桥成二桥的传说
鄞州区钟公庙街道有一个“三桥村”,但只能看到二座桥。据传说原来这条从南乡横溪过来的大河在此分成三条小河,河上各建一桥,中间的一桥又称“龙舌”。据说这附近的财主听信风水先生说龙舌风水好,就在此做了祖坟,从此以后“龙舌”被破,桥也不存,三桥成为二桥了。
宋诏桥的传说
宋诏桥,如今在宁波市江东区宋诏桥社区。据当地人传说,北宋末年,康王赵构一路南逃,过此地杨家桥村的桥边,见桥旁一座古庙,满结蛛网,必是久未有人进门了,康王就躲进庙内菩萨座后。金兵随后赶到,桥边庙边四处搜寻踪迹全无,决定进庙搜寻。然而庙内蛛网密布,无法进入,认为必定无人进庙,悻悻离去。
事后康王回京,诏谕地方官在桥边重建此庙,重修石桥,桥名“宋诏桥”,桥边的小庙就称“躲王庙“,或称“到王庙“、"挡王庙“,重建的这座小庙成为大庙。
七里垫桥的传说
七里垫桥在鄞东东塘大河上,离宁波城七里,此地地势略高,故称“七里垫”,有一座大石桥跨河,过桥后可走到邱隘、宝幢、东钱湖及大嵩、咸祥一带,桥名七里垫桥。
盛垫桥与七里垫桥桥型相似,同在东塘河上,相距10余里,故旧时很容易二桥混淆。
嘉靖三十四年(1555),有一批倭寇一路烧杀来到七里垫。这时镇守在七里垫的将军名叫叶绅,官至“百户”。他带着数十兵卒在七里垫桥与倭寇搏杀,倭寇终于退去,然而叶绅等一批将士寡不敌众血洒七里垫,此后桥边建起一座供奉叶绅的小庙。由于该桥系单孔石拱,在洪水季节排水不畅,于民国年间改建为单跨钢筋水泥桥,与桥东的福明桥相似,桥名改称为“镇东桥”。
介寿桥的传说
鄞州区云龙镇甲村有座介寿桥,未建桥之前一河隔两岸,十分不便。当地有位叫王定根的富户在他父亲六十岁生日时要热闹一番。但他的父亲认为为我一人做寿,还不如为众人造一座桥,于是再加上一些积蓄就在河上造起这座桥,桥名就称“介寿”。
戴婆桥的传说
今鄞东云龙镇到东钱湖古道上有一座刻有“戴婆桥”的三孔大石桥,桥的另一面又刻“万年桥”。
据传说,清代光绪初年,云龙碳人集资建桥,桥已造好未有桥名。恰巧有一群迎娶队伍要过桥,众人拦住花轿,请新娘取桥名。新娘是赵家千金,出嫁到东钱湖大堰村戴家。新娘开口说了一句吉利话:“桥匠师傅手艺高,造好石梁万年牢”,就叫“万年桥”吧。石匠们一听赞不绝口,为答谢新娘,也取了一个桥名,“廿年媳妇廿年婆,再过廿年做太婆”,就叫“戴婆桥”吧,这座老桥至今十分完好。
清和桥的传说
鄞东姜山镇有清和桥村,据称有这样的传说。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桃红柳绿时节,董家跳村小英姑娘出身书香,18岁时乘船到走马塘村看望外婆,船上已有一个和尚一个秀才在座。秀才见姑娘美貌,为引她开口,出题与姑娘“对课”。
当时船到清和桥村,和尚说以“清、和、桥”三字各一字为题。和尚先道:“清,有水也是清,无水也是青,加米便是精”。秀才接着说:
“和,有口也是和,无口也是禾,加斗便是科”。只见姑娘不慌不忙说:
“桥,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加女便是娇”。和尚和秀才知道遇上高手,……说着说着走马塘就到了。
鄞东河道上的航船,就是往返于水乡的水上巴士。
五龙桥的传说
鄞州区姜山镇蔡郎桥村东三里有一座五龙侨。据传,说是建桥之前有人在这五条河水汇集的土墩上建坟墓,天未晚,却在墓边睡着了。梦中有五条龙空中飞舞。醒来时,看到五条龙都跳到五条河中去了。此事惊动附近村民,集资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三孔大石桥,桥栏桥柱雕刻着五条龙,五龙桥一直保存至今。
十三洞桥的传说
鄞州西乡有一座十三洞桥,由清代嘉庆年间当地人董澜出资建造。董澜是清官,在朝廷中有人诬告他,说董府:“金山隔银山,铜桥十三眼,前后千亩畈,隔岸杨柳甩。”皇帝听到后,将董澜革职查办。钦差官到了董家村,才发现是董澜将自己的俸银建造了一座十三个桥孔的石桥,桥边确有称为“金山”和“银山”的山名。查明了冤情后,董澜官复原职还加升,当地人更牢记他的建桥功德。
郡马桥的传说
鄞区古林镇上陈村有三汉港,明朝时迁来了台州人陈金山。由于这里港汉多,村中仅有一座竹木桥,既小又不牢固。有一个风雨之夜两个看牛儿童过桥时落水而死。
陈金山建桥之心虽存,然而没有实力。该年倭寇入鄞,陈金山受招募抗击倭寇,因他文武双全,杀敌有功,被招为宁波府郡守的女婿,称为“郡马”。
此时,陈郡马又想起上陈村建桥之事,捐资为上陈村造了一座石桥,村民将桥取名为“郡马桥”,如今仍存。
①鄞州区姜山镇的五龙桥位于五条河港交汇处,故名“五龙”。
②鄞州十三洞桥
③十三河桥的桥额。
石乳桥的传说
鄞州西乡古林镇包家村附近有一座石乳桥,桥边就是石乳桥村,此桥重修于咸丰甲寅(1854),却不知始建何时。
原来,石乳桥原称鱼箩村,北宋时是鄞西广德湖湖滨。大雨后湖水上涨,村道被水淹没,村人很希望有桥出入。
鱼箩村李氏为建桥集资,将自己孩子交婆婆扶养,自已出门为附近有钱人做奶妈,又做女佣。数年之后集资主持建造石桥,石匠在桥板下由刻了一对石乳,从此石乳桥村之名与桥一起流传下来。
隐仙桥传说之一
南宋时代,鄞西林村船埠边住着一位著名的文士张即之,他十分崇拜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家中也供着吕仙的神牌。
有一天,张家府门口有一背剑的道士敲门,问张相公在否。不巧张即之不在,由其夫人开门,道土一听张公不在,黯然走了。
张即之回家后,一听知吕仙来访,赶紧出门去追,不远就是张家府桥。(今又称广德湖桥),见吕仙不紧不慢还走在桥上。吕纯阳见张即之追得急,就跳入河中不见,水面上浮起一支毛笔。张即之用这支毛笔写字,遂成为南宋一代著名书法家。这座张家府桥又称“隐仙桥”。
隐仙桥传说之二
鄞西横街镇老街上有隐仙桥,说是与八仙之一吕河宾有关,文献也有记载。
鄞州西乡横街镇有一座“隐仙桥”,有一传说,说是早先横街村尚未成市,村南三里凤岙已成市,市集上有一胡姓老妈妈寡居多年,平时乐善好施,日夜盼望遇仙。有一天门口有一叫花子婆婆,胡妈妈不厌其丑脏,施舍了一碗白米饭和菜,可是叫花子吃了一半剩下一半就走了,而胡妈妈把剩下一半倒在地上,突然地面长出荷花。胡妈妈以为遇到仙人,赶紧去追,一直追到横街村的石桥上,叫花子不见了,天上掉下一块黄绢,写有四句:“人人都把神仙盼,要想成仙也勿难,只有诚心做好事,功到自然入仙班。”从此,横街村原来的广德湖桥又称为隐仙桥。
附:隐仙桥又一说法;
清《桃源乡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重印),邮西横街村“隐仙桥”,为“宋宝祐(1253-1258)间,张即之建,人传吕洞宾访即之,及出,则隐于桥下而不见,故名隐仙桥”。
礼嘉桥的传说
郅西布政乡有一座礼家桥,原名叫“礼嘉桥”,但桥边礼家桥村却无人姓“礼”。据老人相传,原来桥边住过姓“李”的老人,临死前唯恐两个儿子争家产,将两畈田分给儿子后,剩下三分“子孙田”作共用。
不料老人未死,两儿子先争分到的田好坏优劣,直至官司打到衙门,家产荡空一半。
村里有一老人闻知后写了“为了分田地,官司打三年,不如掘水渠,兄弟都得利”。分送兄弟处。
两兄弟从此齐心开掘水渠,田上年年丰收,在水渠入口处建了一座石桥,老人为石桥取名“礼嘉桥”,礼让、礼待得到嘉惠,告诉后人,以礼为上、和睦相处。
缸桥的传说
宁波市海曙靠近西门口有一老桥、老地名,称缸桥、缸桥巷。据老人传说,古时无名小桥边住着一户人家,老幼都很孝顺和睦。有一天,儿媳到桥下河中淘米,突然有条河鳗状的黑鱼游入米箩中,回家后煮熟让公婆尝鲜。
殊不知不久,公婆俩肚子剧痛,倒地溃烂,化为脓血而死。邻人禀报官府,官府访察后知道媳妇从来孝顺公婆,不会有意谋杀。县官翻查有关史料发现,也许食用毒鱼所致,于是差人再到河中捕捞,又捕来一条。煮熟后试喂狗猫,果然稍刻就死。原来此鱼名叫缸鱼,类似鳗,其尾平生,有剧毒,官府告诫不可捕食,此后无名小桥称为“缸桥”。
三板桥的传说
宁波市海曙区冷静街附近旧时有三板桥,始建于宋,据说由鲁班师傅的三个徒弟各铺三块大石板,建成了三孔石梁桥。三板桥旁住着明代著名的工部尚书杨守随的杨家府。他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桥就改名为“锦里桥”,取“衣锦归里”之意。至今桥已不存,三板桥街、三板桥的名称仍保存着。
一元桥的传说
旧时宁波城内有近三百座桥,故也称“水乡桥巷”。其中有一座一元桥,在今镇明路与长春路交叉口。据传当时南门外老龙湾在清末民国初有四明会馆、寿义会馆等,寄放着过世以后的暂存择日待葬的棺木。由于死者家属要把棺材抬送到老龙湾要过高陡的向阳桥,十分不便,于是有一批民众提议再建一座桥下不过航船的平桥。这座桥建桥资金采用每人捐资一元,新桥落成后此桥就名“一元桥”,在1944年拆除。(www.daowen.com)
野人太公造“三桥”的传说
鄞西有三座名桥,老洞桥、百梁桥、鄞江桥。据洞桥村老人相传,北宋时,此村附近有朱家村人朱阿三,以制鞋为生。有一年朱阿三外出谋生,小木船被风刮到海中孤岛,从此过起野人生活,并在山洞中发现一批藏宝金银。一年以后朱阿三浑身长毛,后来终于被一条渔船发现,他带着钱宝回到家乡,人称“野人太公”。野人太公以为他的性命是一生行善,神灵护佑,就用这些财宝在当地逐步发兴建造了三座大桥,他们后代也继续护桥修桥。
鄞西南塘河上的老洞桥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廊桥,流传着不少民间传说。
大卿桥的传说
宁波市海曙区西塘河上的大卿桥,因建桥的陈恭是大理事卿,官拜尚书,故名大卿桥,是宁波城内在1980年后才拆除的最大的三孔大石桥。
据老辈相传,明代永乐年间,陈恭随其叔父从鄞西横街迁入宁波城西。因受其叔父教诲,诗书文章出色。永乐三年(1405)中举后,在京城参加《永乐大典》编修,后升至大理寺少卿,主管刑律,后来又升至工部尚书。此时城西西塘河边住着一个酒鬼,饮酒无度,终于用刀糊里糊涂自残而死,当地有人告上官府,说是其妻所为。这案子到他手里,陈恭亲自到宁波勘察。原来是死者老婆经常劝其酒莫过量,丈夫不听导致。陈恭明断案子,百姓感恩,此后这座桥造好后就取名大卿桥。
宝剑桥的传说
宁波城南段塘街道南塘河上有一座单孔石梁桥,桥名宝剑桥,这桥也与南宋早期的小康王有关。
据传说,小康王赵构因金兵追袭逃难到段塘,金兵紧追,小康王坐骑也失,眼前见到一条大河,自知无路可逃。忽然一声马嘶,一匹白马停立身旁,康王不及细想,跃上白马。白马跃向对岸,一时间随身宝剑掉入大河。到了对岸,顾不及宝剑,逃入庙中,庙内竟有一匹泥马,浑身水湿,才知是泥马相助。后人在康王落剑处造桥,桥名“宝剑桥”。
荷花桥的传说
象山县亭溪一带有一传说,湖莱港有一条通向谢家山的海道,有一位谢阁老在山上告老返乡后颐养天年。但这谢家山又是进县城的近路,路上经常被海潮浸没。谢阁老决心为百姓造一座桥,先在海涂上造半圆形圆头朝下的桥墩,又在桥墩上造半圆形圆头朝上的桥拱。这座海涂石拱桥造好后,桥名称为荷花桥,据说五十年前此桥还在呢。
太平桥的传说
象山县新桥镇有一条通向县城的古道,旧称“官马大道”。路上建有大小不一数座石桥,其中在东溪村东北首的一座称为太平桥,侨碑反面刻“退寇卫境“四字。据老一辈相传,明嘉靖年间,倭寇从海上来犯,杀人如麻。东溪村壮汉励敬爵一声怒吼,拔起一棵柳树连甩数名倭寇,庙前村村民也一齐奋起抗倭,倭寇终于退去。人们把发生在当地的事,刻在石碑上,并将无名石桥称为太平桥。
金钟桥的传说
出奉化市城关东北三里的倪家硬村,有一座金钟山,山上建有金钟塔,塔下有一座金钟桥,据传说巨大的金钟就沉在桥底下。
有人说这口沉没在桥下的金钟要一家有十兄弟才能打捞,果然不少年后,有一户连生九子,第十个却是女儿,且很早就出嫁了。为打捞金钟,该户人家暂瞒第十位是女儿身。十余年后,这户人家的子女制成巨大绳索,由水性最好的老三潜入水底,将绳索绑住钟钮。在岸上的八位儿子加一个女婿齐心拉牵,金钟终于露出水面。此时九个兄弟加上一位女婿因有十条心,各人想着拉上金钟谁该分多少。这一想心散力分,金钟就又沉入桥下了。
江浪桥的传说
奉化溪口镇乌石弄有一座小小的江浪山,山下有一座一步可以跨过的石拱桥,桥名“江浪桥”。
据民间传说,明代成化八年(1472)已是工部尚书的王筋尚书回大堰省亲,路过江浪山,此地缺水荒芜,经问询,已三年旱蝗,当地村民大多逃荒去了。王尚书回到朝廷,向皇上奏明江浪山江阔水急,是南北交通要道,要求免除三年皇粮,在此建江浪桥。
王尚书推荐奉籍江御史督办,在水沟上建了一座长不足2米的小拱桥,余下的钱都赈济饥民了。据说这座小巧的江浪桥已迁入奉化溪口博物馆。
福星桥的传说
福星桥在奉化市大堰镇常照村外的大溪上。据传百余年前普陀山一位僧人净修梦见崇山峻岭中洪水翻腾,村中无桥可渡,必须造一座大桥。净修和尚按照梦境寻找,终于找到了大堰村,并开始住在大溪水边的凉亭里。他在附近募化三年,感动不少村人和过往客商,一致捐资,合力建造了五孔大石桥。因桥在常照村,首先得益的也是常照村,故名福星桥,取“福星常照之意。”
奉化市大堰镇的福星桥,始建至今已百年出头,由众人捐资建造,其中也有僧人助建的传说。
蛟川桥的传说
镇海区域内招宝山下,原有一座蛟川桥,现在已改为水泥桥,桥名仍称蛟川桥。据传,在数百年前镇海口与蛟川河之间的河道上有一条“蛟龙”,风雨天常掀翻舟船,危害百姓。后来有一位壮士,在有一天风雨中蛟龙出没时,喝足了酒,奋然持刀跃入水中,与蛟龙搏斗,同归于尽。百姓为纪念他就建了里澜浦庙,与城外的外澜浦庙为同一菩萨。把在刺蛟之处的这座桥称“蛟川桥”。
骆驼桥的传说
南方不产骆驼,为何镇海区有骆驼街道和骆驼桥?说来话长。原来,骆驼这块地方千年之前已成陆,仅几座小村落,从西到东有一条河通过,两岸仅一条木桥相通,过客商贩也从此经过,风雨及黑夜,多有人落水。木桥南岸住一位驼背老人,以做豆腐为生,天天挑着到对河村庄做生意。有一年冬天,驼背老人挑着豆腐担在木桥上滑倒掉进河里,幸亏四邻相救。后来老人在家中一病不起,他心中多么希望造一座大石桥,让更多人不再有落水之虞。
有一傍晚,有位姓骆的江湖老郎中敲门。驼背老人起床开门后,二人说起造桥之事。郎中说,“我这一大袋药专治跌打损伤,日后将药钱用于造桥吧,过三年后我再来看。”
驼背老人服了骆郎中的药不久恢复健康,四邻八乡闻之纷纷到老人处买药,众人也为造桥纷纷捐资,不久就动工造桥。三年之后,桥将造好,那骆郎中又带来一笔造桥款相助。桥终于造好了,众人名桥为“骆驼桥”,即骆郎中与驼背老人发兴建造的。遗憾的是近年石桥改为水泥桥,但仍名“骆驼桥”。
渡驾桥的传说
·北宋末年,因金兵打到临安,小康王赵构带一批文武官员逃难到镇海要乘船下海避难。一批车、马、人等到一港叉处有水相隔,到不了乘船的码头。众百姓为营救康王合力临时架起一座大木桥,让官兵们通过,这座木桥就称“渡驾桥”。从此以后渡驾桥又成为数代百姓到码头的通道,并多次修缮重建,后来又改建为石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此地建电厂时渡驾桥被拆去,因此这座老桥就成为历史记忆了。
八仕桥的传说
余姚市黄家埠镇回龙村有一座远近著名的石桥。据老一辈说,在明代正德年间,皇帝带着八位文官武士身着便装到此察访民情。正德皇帝在这里上岸后先看见一座先帝御赐的贞节牌坊,觉得这个村庄好像有点来头。中午在小饭店用饭时,正德皇帝突发奇想,出题要八位官员对对子。正好这时店中有一跑堂何姑娘送来茶水,皇上就出以“妙龄人可也,何家之少女”十个字,要八位官员对上。要是对得出,赏银千两。八位官员七嘴八舌说了一大堆,正德皇帝总是摇头。偶见姑娘暗笑,就问姑娘有何好对。姑娘道:“大人言者兮,诸位中一人”。此语一出,正德皇帝及八官员皆呼“好对,好对”。正德皇帝说:“朕的对子是将‘妙’字、‘何’字拆开,姑娘是将‘诸‘字、‘大’字拆开,真是好对子。”饭后,正德皇帝真的赏给何姑娘千两,八位官员顺水推舟再建议皇上出资为村中造口桥,进村不必摆渡了。这就是现在还在的“八仕桥”。
蛇拦桥的传说
余姚市低塘街道白云南村有座蛇拦桥,桥名不雅,然而故事好听。据说这个村昔日一到黄昏就有一条大蛇横卧桥头,口吐白烟,吃牛羊如囫囵吞枣。到了天明,蛇游走后人们才敢过桥,此桥就称为蛇拦桥。
后来村里有张八、张九兄弟俩,决心为百姓除害。有一天天将晚时,二兄弟喝酒壮胆,身备刺刀,抱着献身精神,故意让大蛇将自己吞入肚中。他俩在大蛇肚中用利剑刺破蛇肚,大战一场之后,蛇死了,两兄弟也奇迹般活着出来。据说后来村人在桥边为张氏兄弟各建了井山庙和白云南庙,俗称八郎、九郎庙。每年逢八月十六祭神、演戏,这是六十年前的事了。
通济桥与谢阁老的传说
明代时,余姚出过“十八学土三阁老”,其中泗门人谢迁就是最著名的三阁老之一。当时慈溪有个赵文华,也在朝做大官,为人奸诈,蓄意要拆去余姚城中由谢阁老等重建的通济桥。他向皇帝谎报余姚通济桥横跨姚江,有人谋反等歪理,糊涂皇帝居然准奏,派赵文华来宣读圣旨。
通济桥,在余姚市城内,旧称“浙东第一桥”,留下许多故事传说。
谢阁老得知后早有准备,待赵文华官船快到余姚天色已晚。余姚官员在城西迎接,并进入官船在船内饮酒歌舞接风。又买通船夫,静悄悄地过了通济桥。待赵文华酒醒,船已到慈溪。赵文华喝酒误事,自知理亏,回京后向皇帝禀告:
“通济桥拆了”。只有谢阁老心中明白,通济桥还好好的呢。
永新桥的传说
象山新桥乡新街北的石柱溪上三孔新桥建成后,按惯例请来县太爷来行头桥,适逢新娘花轿经过此地。县令说:“今日新娘为大,应由新娘开头桥”。新娘说:“太爷行头桥,做官节节高。”县太爷道:“新娘开桥万年牢。”新娘与县太爷互让后还是新娘开头桥,即命名永新桥,又称新桥,今已改建。
太平桥与新娘的传说
余姚丰北乡有座太平桥,当时此桥已建成,但还未取桥名,适遇新娘花轿经过,遂请新娘取桥名。新娘口占一词日:“太太平平太平桥,新人走过万年牢。”遂名太平桥。
状元桥与张状元
南宋绍熙三年,镇海县希望出状元,镇海县令王阮就倡建一座状元桥,在桥栏上刻:“人从石上行,状元此时生”。遂以“状元”名桥。后张信果然状元及第,应验了王阮之言。(史料未见)
仙桥的传说
余姚市梁弄镇下街村有一座一步能跨过的小石桥,却名日“仙桥”。相传很久之前,有一位黄老爷靠卖柴度日。有一天上东岗山砍柴,累了在土地庙歇息刚闭上目艮睛,朦胧间见山坡上花石头边有二位老翁在弈棋。黄老爷起身驻足观看。过了一会觉得肚中饥饿,又好像闻至附近有桃子香味,就进入桃林以桃充饥。
二位老翁一局棋完,发现旁边多了一翁,问道来者何人,何方人士。黄老爷以实相告,说毕,想挑柴回家,然而柴担和柴刀早就烂朽了。两老翁戏笑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君可知否?”于是用树枝在石头上画了一匹马,吹了一口气,变成一匹马,驮着黄老爷回家。
黄老爷回到老村,久久找不到家的踪影。问村中老人,说是他们的爷爷辈听说有一黄姓老人到山上砍柴不归,现在他的孙孙子也变老人了,唯有门前水沟上的小桥依旧,于是这小桥就名为“仙桥”。
惊驾桥与乾隆皇帝
宁波市江东区惊驾社区有座惊驾桥,据说与“乾隆寻父”有关。
据说乾隆登基以后多次微服私访,有一次从浙江回京后,把听到乾隆天子是汉人杨林所生之事禀告李氏太后。有一天,李太后终于将乾隆出生身世告知,乾隆决意尽早访浙。不久察访到杨氏在浙东宁波府,再经察访,得知生母已离开人世,生父杨林在天童寺出家,另有法名。
乾隆到宁波微服私访,骑马从城东去天童寺,路过东塘路上的石桥,突然见一位着黄衣的僧人,马受惊失蹄,将乾隆摔到地上,和尚赶紧扶起。乾隆起身,问询和尚来自何寺、法名和俗名。方知僧人乃本人生父。然而这天大的事,只有天知地知,真真假假他人不知。然而唯有“惊驾桥”倒是真的。
季卫桥的传说
清代中期,余姚市城北住着一位姓叶的富户,先祖曾是乾隆年间的奉政大臣。到了叶樊(字季卫)时,又本是候选县丞,但他不爱乌纱帽,却痴心桥梁,乐善好施。据说南门的最良桥、东门外皇山桥、南门石巍桥都是他设计监建。
止匕时,北城候清江上出入候青门的木制便桥年久失修,叶樊毅然挑起重担,筹办建桥事宜。他既设计桥型,又带头捐资,花了整整两年心血,终于建成现在城内中心地段上的五洞四墩石拱桥。然而两年以后,叶樊英年早逝,年仅46岁。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人们就把他建造的这座桥取名“季卫桥”。
季卫桥,因善士叶季卫建造,故桥以人为名。
念母桥的传说
宁波江北区庄桥街道居陆村有座“念母桥”,日子久了谁也说不清其中的故事。
这其中有一说。很久之前有一对母子,生活艰辛,相依为命。儿子长大后讨了老婆住到隔河的余家,老母仍住原地。有一次母亲病了,儿子想过河望母,只能兜一大圈子过泥泞路才绕到对河。在风雨天常常浑身湿透,有时跌入河中。于是儿子为望母日夜想造一座桥。经再三思量两夫妻终于把母亲留下的廿亩薄田卖掉,造了一座桥。“廿亩”,地方音“念母”,就成为桥名,此桥2005年拆除。
庄桥的传说
宁波市江北区有庄桥街道,旧称庄桥镇,庄桥村,而知道为何叫庄桥的不多。
相传古时有状元姓庄,出身贫苦却有满腹文章。在考中进士后,皇帝在金殿面试。皇帝出题:“园中麻叶,掌伸五指,不知是什么东西。”大部分考生都是书香门第,五谷不分,为此庄生抢先应答道:“湖边芦花,头有九枚,分不清哪是南北”。皇帝听了大悦,钦点状元。
状元回府,官船开道,好不热闹。船埠在一棵老樟树下,文武官员迎候,然而没有过河的桥通到状元家中,只能暂搭便桥。此后庄状元出资建造了一座大石桥,桥下可通官船,船埠还是在老樟树下,故名“樟桥”。但日子久了,当地人还是称为“庄桥”,说是庄状元造的。
玄济桥,在江北区庄桥街道,是当地最有名气的老桥。
拦瑞桥,在北仑区春晓镇贵池村。
拦瑞桥的传说
北仑区昆亭乡贵池村,有三孔石梁桥一座,上置拦板和桥桂,但无桥名。光绪年间当地文人刘慈孚写了“昆亭十景”组诗,为了凑齐十景之数,将石桥也作为一景题为“石桥拦瑞”,诗日:“照池突兀卧长桥,一曲清溪水泬漻。虹影四拦山影住,倒涵钟秀上云霄”。但他却并没有为该桥命名,后来人们都将这座桥称呼为“拦瑞桥”。
薛家桥的传说
北仑区大砌街道过汤家桥后,前面有一座桥,就是薛家桥。据几代人传下来,说这薛家桥附近曾有一个嗜酒如命又勤吃懒做的人,穷困得上无片瓦、下无片席、锅无粒米之时,只好投河自杀,于是走到了薛家桥头。正在这时忽然来了一位老人,对他说:“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你好吃懒做,怎能怨人怨天?我现在给你银子一锭,你可作资本,改邪归正,发愤立业吧”。说完走到桥上,拍拍石栏杆,竟然拍出一只铮亮的银锭,亲手交给穷汉后,飘然离去。
那穷汉拿到银子先美美吃一顿,然后替换破衣烂衫,还清赌债酒钱之后,所剩之钱,想再一次到赌场去碰运气。但这一碰又输得精光。穷汉再到薛家桥,拍拍桥栏再也拍不出银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