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桥额是桥的眼目,那么桥联则是桥梁的点睛之笔,它着墨不多,只言片语,除了对桥有点缀装饰作用外,还能使观赏者从中受到启发,体会到该桥的历史概况、地域界划、人文景观、周围风光以及桥的规模等。
桥联是从楹联发展而来,楹联始于五代西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桃符,较为广泛地运用是在宋代,其鼎盛期是明清两代。而桥联的出现较晚,在明代还不多见,现留存的桥联多为清代和以后之作。
桥联只能在石拱桥和梁桥上镌刻,此外就是在桥廊和桥亭的楹柱上有悬挂和镌刻的位置,乱石拱桥的桥身上就不具备这个条件。
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随心所欲,少的可以四言、五言、七言,多的可以八言、九言、十一言,甚至更多。四言的全副仅八字,如鄞东大嵩桥其中一副对联为清末杨霁园先生撰写——“舟以帆过;人堪醉奔”。把大嵩桥的高大气势刻画出来了。
竹山桥,在慈溪市掌起镇,桥联:“石迭五寻,高映五磊而永峙;水来三港,远归三浦以长流”。
桥联除了上下联的每一句字数必须相等外,字数的多少,从不限制,可以一句、二句、三句或更多的句子。每句字数的多少,句子的长短,任凭作者自由发挥,只要辞达意到即可。
桥联的主要特点是对仗,与格律诗的对仗基本相同。如果是五言、七言联很像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中间的两联,即颔联(第二联)和颈联(第三联)。
它的上联与下联的文字组成,其词性必须相同,词义必须相对。也就是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连词对连词,副词对副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还有,上联与下联的声调必须做到平仄相对,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但有的出于非常特殊的情况或其他原因,则另当别论。
平仄声在对联中是怎样排列的呢?可用两句话来概括: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格律与律诗的格律是一致的。
例如从慈溪达蓬桥的桥联来看它的平仄:
中流窖水三千丈;
上达蓬山几万重。
这副桥联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上联的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拍,这副桥联是平起句,平平的后面接着的就是仄仄,仄仄的后面接着的就是平平,这就是“交替”,最后的收尾是一仄声,其下联与上联正好相反,也就是平仄相对,上联是平起,那么下联就要仄起了,仄起句以仄仄开始,后面接着的就是平平,平平后面接着仄仄,最后一个结尾的是一个平声字。可见本句是平仄交替的,对句是平仄相对立的。
就联中的文字来说,上联的“中流”对下联的“上达”,是平平对仄仄;“中”对“上”,是方位对方位;“流”对“达”,是动词相对;“窖水”对“蓬山”是名词相对,是仄仄对平平;“三千”对“几万”是数量词相对,是平平对仄仄;最后是“丈”对“重”,又是量词相对,是仄对平。
因此,桥联作为中国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永恒的魅力。
慈溪市掌起镇竹山桥。
附:宁波老桥桥联选
白云桥(余姚鹿亭)
(一)
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
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
(二)
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
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
大嵩桥(鄞东)
(鄞州瞧岐,近代杨翰芳撰)
舟以帆过;
人堪醉奔。
注:杨翰芳(1883-1940),字蕤荫,号霁园,鄞州瞻岐人,清诸生,有《杨霁园诗文集》等。
大嵩桥(鄞东亭联)
雾散大江空,深深天际帆樯远;
花秾飞雨过,暖暖春游土女归。
甬水桥(宁波市南郊)
(一)
介长春通津闲波心辉映;
为丹山赤水胜地脉灵钟。
(二)
瑞气来它山,横亘南河成集市;
嘉名著甬水,高飞东鄮作通津。
武胜桥(余姚城北)
(一)
南北康庄常顺帆;
东西潮汐永通津。
(二)
武功怀归凯旋地;
胜迹重新普济人。
胡家洞桥(余姚大隐与鄞州接界)
(一)
一带长虹常横黄浦;
半奁明月返照清湾。
(二)
过舟为界来往征人无病涉;
聚石成梁东西过客有通津。
绕湖桥(鄞州古林)
水绕平堤烟绕树;
晴湖凉月雨湖云。
洞桥(鄞州洞桥)
余姚市城北武胜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潮水可通桥下,故桥联有“东西潮汐永通津”之句。
巩固舆梁广通过客;
苍茫烟水频泛来船。
余姚市城北武胜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潮水可通桥下,故桥联有“东西潮汐永通津”之句。
五港桥(鄞州古林)
(一)
洞筑三环月影圆;
河分五港源流长。
(二)
波心倒影开金镜;
水面横飞落彩虹。
(三)
椽影倒涵三面水;
人声遥接五更鸡。
洞桥(亭联)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停一时各自东西。
十三洞桥(亭联鄞州)
暂寄足乎,欲行且止;
请歇肩矣,少坐为佳。
高桥(鄞州高桥)
南边(额:文星高照)
巨浪长风,想见群公得意;
方壶圆桥,都从此处问津。
北边(额:指曰高升)
水涨春江,双桨移来天上;
月明夜渚,一珠点到波心。
通济桥(余姚市区,当代杨颍)
上去,下来;下来,上去。踏遍了故乡山水,索宇宙之奥秘。东探河姆渡,南涉四明山,阅览过万世变幻沧桑。看稻种留金,生生不息,红旗播火,炎炎燎原,这其间更点缀着客星隐隐、蝉唱悠悠、瑞云叆、双瀑潺潺。便轻帆出海,也传师教到蓬瀛。洵是名邦,岂只虹桥冠浙左;
下来,上去;上去,下来。沟通着历史古今,作社会之津梁。纵列工农兵,横连港澳台,遵循于一条光辉路线。缘散沙积弱,耿耿难忘,尝胆图强,拳拳许国,到今朝终赢得了舜水泱泱、尧天晔晔、广厦鳞、康衢坦坦。有远舶乘潮,满载友情访华夏。欣逢盛世,会看广厦布城中。
鄞州五港桥,地处鄞西水乡中心,桥联写出桥的形状和自然环境。
通济桥(余姚市区·清代)
(一)
千里遥吞沧海月;
万年独砥大江流。
(二)
一曲惠兰飞彩鹢;
双城烟雨卧长虹。
卧床桥(慈溪·掌起)
(一)
看烟景波光,不殊往昔;
想流风余韵,直至于今。
(二)
地接渭川,是名贤故里;
堤连上闸,沔古浦清流。
达蓬桥(慈溪·三北)
(一)
中流窖水三千丈;
上达蓬山几万重。
(二)
受书宜仿留候迹;
题柱愧无司马才。
皎溪桥(鄞州五乡)
(一)
水从碧玉环中过;
人向苍龙背上行。
(二)
圮上抚怀孺子事;
柱中再见丈夫题。
大通桥(鄞州莫枝,当代桑文磁撰)
既利来回客;
未妨过往船。
望春桥(亭联)(宁波市)
出城约十里而遥,足力疲余,于时处处。
观水坐一桥之侧,眼光洗后,对此茫茫。
双邑桥(余姚牟山)(www.daowen.com)
(一)
三洞流泉影底月;
一声欸:乃镜中看。
(二)
三洞水光遥汉接。
一条虹气上凌虚。
西洋港桥(鄞州古林)
山远绵延涵浩气;
水清荡漾吐灵光。
西洋港桥(积善亭联)(鄞州古林)
(一)
语语言言谁作主;
晴晴雨雨总宜人。
(二)
波心月映虹垂影;
水面风生浪作堆。
光溪桥(鄞州鄞江)
环溪分月影,长涵惠水文澜;
虹桥联古道,遥通百里舟车。
金刚溪万年桥(亭联)(余姚大隐)
(一)
过了几重山,到此力倦稍歇息;
还有数道溪,前去路遥莫耽延。
(二)
野鸟有声,开口劝君暂且息;
山花无语,点头笑客不须忙。
义门桥(宁海西店集义村)
海曙区望春桥离城十里,桥上能望见原广德湖和望春山,故有对联写出如此特色。
恩褒自苛铭金版;
惠泽于今衍宝桥。
鄞镇渡桥(亭联)
(鄞州与原镇海界桥)
易渡济桥,跨过江津通两邑;
建亭立祠,座居旷野对双峰。
澄波桥(亭联)(宁波西郊双杨村)
(一)
过客不妨暂驻足;
行人到此可谈心。
(二)
上下影摇波底月;
往来人坐水间亭。
武陵桥(亭联)(当代曹厚德撰)
(一)
桃从沃土争春发;
源在清溪尽处寻。
(二)
人从樵径沿溪入;
水自桃源出谷来。
(三)
流水似曾笼皓月;
(四)
广德三春千壑秀;
桃源十里一街横。
惠明桥(鄞州洞桥)
(一)
仍旧址,建新梁,七乡引赖;
导行春,通仲夏,两派汇流。
惠泽周流交注双湖日月;
明山绵亘远通三郡轮蹄。
七星桥(慈溪横河)
(一)
明镜高悬辉腾二夹;
彩虹斜锁气吐三环。
(二)
七曜横波南境北镇;
三台锁浪左川右泉。
黄竹浦桥(余姚市)
竹桥门第依旧;
江夏世泽长流。
竹山桥(慈溪学起)
(一)
对桐井,傍竹山,此地有津梁,便人来往;
通伏龙,达鸣鹤,中流泛舟楫,任尔东西。
(二)
石叠五寻,高映五磊而永峙;
水来三港,远归三浦以长流。
惠政桥(奉化市区)
(一)
影落波心双月合;
光含石眼一星明。
(二)
鳌头近接东西市;
鲸背平分南北程。
憩桥(镇海贵驷)
(一)
少憩不妨居近市;
长桥于此影垂虹。
(二)
路亘南北从龙虎;
水跨东西贯镇慈。
注:桥路及水通慈溪澥浦龙山,镇海虎蹲。桥原应为拱桥,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时改为石梁桥。
灞桥(桥联)(奉化江口灞桥村)
(一)
诗迹虽埋,犹忆骑驴逸客;
虹形已驾,不须鞭石神人。
(二)
结构新成浮月半,宜邀月姊;
继承旧迹济波中,讵骏波臣。
灞桥(亭联)(奉化江口灞桥村)
(一)
清白服奸雄,精诚不二;
死生奉兄长,忠义无双。
(二)
凤眼观春秋,神明罕匹;
蚕眉锁今古,慨叹无人。
义成硬桥(北仑)
(一)
傍蚶岙以奠基,风波永息;
并蛟门而划界,泾渭攸分。
(二)
万古乐为农,灵岩乡、泰邱乡、清泉乡,惜不共沾美利;
三邑通其水,五乡碶、东岗碶、堰山碶,至此独障狂澜。
古吉利桥(慈溪学起)
(一)
吉吉吉,有终吉;
利利利,无不利。
(二)
锁西北来龙之旺气;
镇东南秀水之长源。
上升永济桥(鄞西高桥西塘河)
(一)
上跨长虹,路通两岸;
升看朝旭,彩映中流。
(二)
永固津梁,基安磐石;
济人功德,惠胜垂舆。
桥联中首字巧妙嵌入“上升永济”四字的桥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