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老桥-寻访卢探花历史遗迹,感受书院的书香与芳香

宁波老桥-寻访卢探花历史遗迹,感受书院的书香与芳香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卢探花名原质,字希鲁,是宁海县桑洲镇田洋卢村的名土。卢探花之父名思诚,其生母则为明初大儒方孝孺的姑母。卢原质6岁时与比他大六年的方孝孺同在书院受学,达十二个春秋。洪武末,燕王朱棣夺皇权,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写沼书而遭“灭十族”之祸,卢探花被株连而死,田洋卢村卢氏逃散,卢氏书院及老桥无人寻迹。每一位寻访卢探花历史遗迹的来访者,在这座桥上都可感受到书院的书香与松柏和苦楠的阵阵芳香,弥远而悠久。

宁波老桥-寻访卢探花历史遗迹,感受书院的书香与芳香

卢探花名原质,字希鲁,是宁海县桑洲镇田洋卢村的名土。一条源于天台山的清溪流经村前,最后注入旗门港三门湾。

据《宁海卢氏宗谱》记载:田洋卢卢氏祖上世居山东青州南宋建炎三年(1129),卢诜随高宗皇帝南渡至临安绍兴八年(1138),卢诜登进土,后官至兵部尚书;因金兵南下携家眷至(台州)宁海定居,名村“田洋卢”,其子孙遵祖训,勤耕苦读,终成400余户,1600余人的大村。

元至正辛卯(1351),卢原质就出生在田洋卢村。卢探花之父名思诚,其生母则为明初大儒方孝孺的姑母。为教育子弟,其母特择村东鸡头山凤凰山脚下东门潭边建卢氏文昌阁。卢原质6岁时与比他大六年的方孝孺同在书院受学,达十二个春秋。从书院通向村中的二里村道中,与书院同时建造了一座跨溪越潭的石拱桥,这是卢原质和方孝孺等一批幼少学子们必经的出入通道。

节院桥,由于桥靠近旧时的一座书院而名。据记载,明代的宁海县户原质考中进士前曾多次过桥到书院受学,此桥一直保存至今。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卢原质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土,殿试时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www.daowen.com)

翌年二月早春时节,卢探花衣锦荣归,过书院桥进入他儿时曾经挑灯苦读的书院时,睹物思情,感慨万千,于是他亲自在桥畔栽下了三棵苦楮树。

明洪武三年(1370),卢探花父亲亡故。在回乡守孝的三年之中,他又曾多次走过书院桥到文昌阁拜孔子、吊先贤。

洪武末(1402),燕王朱棣夺皇权,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写沼书而遭“灭十族”之祸,卢探花被株连而死,田洋卢村卢氏逃散,卢氏书院及老桥无人寻迹。

事隔180年之后的明万历十八年(1590),方氏靖难早已烟消云散,田洋卢村正在恢复生气。宁海县知县曹学程过书院桥,探访已经败落的卢探花读书处,写下的《吊卢翰林》诗中,有“不堪吊古寻遗迹,故里萧萧遍黍花”之句。书院桥长10米,宽3.2米,高3.5米,跨溪5米,乱石起拱,桥面缓缓拱起铺砌卵石。每一位寻访卢探花历史遗迹的来访者,在这座桥上都可感受到书院的书香与松柏和苦楠的阵阵芳香,弥远而悠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