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老桥-尚源桥:静寂的凫溪之源

宁波老桥-尚源桥:静寂的凫溪之源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海县城西北与新昌、奉化县接壤,山高岭险,水源丰沛。因此大蔡村的尚源桥,顾名思义,是出于古人对于生命之水的崇拜之情。斗转星移、世间沧桑,如今这座架在长洋溪之源、大蔡村西的尚源桥再也不会成为该地的交通要道,桥上已很少有人经过,只有上山劳作归来的山民和牲畜才会不紧不慢地过桥或在桥上歇息。此刻,逐渐静寂的尚源桥,倒也让人刮目相看。尚源桥,宁海县西北高山中的凫溪之源,故这座廊桥名日“尚源”。

宁波老桥-尚源桥:静寂的凫溪之源

木有根,水有源,饮水思源古今尚之。宁海县城西北与新昌、奉化县接壤,山高岭险,水源丰沛。其中有凫溪自西向东流入象山港,主流长达30公里,但凫溪的上游又分为两股,西北这一流,源于大蔡村,自大蔡村至长洋村称为原溪;自长洋村至深圳镇与西流的双湖溪汇合,下游才称凫溪。因此大蔡村的尚源桥,顾名思义,是出于古人对于生命之水的崇拜之情。如果追本溯源,除了一座简朴的单孔木梁廊桥之外就别无相依了。

但是离古桥不远,从尚源桥东眺的“环山带水,村形若舟”的古村落,全靠桥下之清流哺育。大蔡村872户,近3000人口,又分成4个自然村,沿水源建立的民居群绵延近2公里。村民之中原以蔡姓为主,但现在多为胡姓。据《大蔡蔡氏宗谱》记载,大蔡村原名象原,因东边的村口有座伏象形的山峰守护着群峰拱护的一块平地,故以象原名村。如今西北的黄登尖、高岭冈,西南的阴风山和东北的凤凰山,海拔都在600米以上,唯东南一条山沟,原溪由山谷中流向长洋村,而山下的公路也已从村口经过后,北通奉化市的大堰和板坑。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此地公路未通,显然是与世隔绝的隐蔽之地。《蔡氏宗谱》载:“闻定府君于隋大业元年(605),偕赵氏夫人由天台南阳徒居于宁海之北象原,彼时洋林疏旷,岐路蓁芜,公垦而辟之,年久人繁,比诸姓为大,因名大蔡。”可见在这交通不便的山谷深处,有一块水源丰沛的平地,1400年之前已有先人前来开拓,并有了“大蔡”之村名。

又据《象原胡氏宗谱》记载:南宋时胡直夫,改姓名为郭仁(1162-1205),自奉化簰溪入赘长洋郭氏,后又娶金氏。郭氏与子永年仍居长洋。直夫与金氏迁象原,为大蔡胡氏之始祖。(www.daowen.com)

斗转星移、世间沧桑,如今这座架在长洋溪之源、大蔡村西的尚源桥再也不会成为该地的交通要道,桥上已很少有人经过,只有上山劳作归来的山民和牲畜才会不紧不慢地过桥或在桥上歇息。尚源桥是一座单孔五开间木梁屋盖式廊桥,桥下木梁6条,上铺木板。桥长12.3米,桥面长7.1米,跨溪6.9米,宽4.6米,高3.5米,重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在长洋溪和凫溪之源、四围青山之中的尚源桥虽平淡无奇,但它曾经在这山原溪谷之中默默奉献了千年之久。此刻,逐渐静寂的尚源桥,倒也让人刮目相看。

尚源桥,宁海县西北高山中的凫溪之源,故这座廊桥名日“尚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