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奉化石门毛氏:石门梯云桥

奉化石门毛氏:石门梯云桥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奉化石门毛氏在南宋时因其祖上做官到了浙东,隐居下来后仍以原籍“石门”为名。梯云桥,因石门村处在海拔约300米的深山峡谷中,常年多云雾,故出入村中如同“梯云”。因为路下五座并列的石拱桥已成为一条宽度为6米,长数十米的现代水泥公路路面的一部分。梯云桥,因桥建在奉化溪口镇石门村深山中,时常与白云为伴,故称梯云,是浙东毛氏最早聚居地。据老年协会介绍,石门村原来建造的是木桥,但屡建屡毁。

奉化石门毛氏:石门梯云桥

“江山衍脉三千里,宋室开基八百年。剑水曲曲三江海,雷峰连连四明山。”

这首不知何人所作的打油诗,刻在奉化溪口镇石门村的一座水泥牌坊上。诗虽不算精妙,但道出了石门建村和从浙江江山迁来的历史

经翻查浙江省的地名发现,以“石门”名村镇的竟有7处,而奉化溪口的石门村堪称名村,现属溪口镇。这是一座近2000人密集居住的大村落,8成人口姓毛。在公路和现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石门几乎与世隔绝。清《剡源乡志》记载道:“石门,大雷山麓,毛氏唐季由衢州江山县随任庆元(即南宋至元代的宁波)卜居于此,故乃其名。”由此可见,奉化石门毛氏在南宋时因其祖上做官到了浙东,隐居下来后仍以原籍“石门”为名。这原籍“石门”就是今在江山市南10公里的石门镇(村),也即江山石门“清漾毛氏”。如今,奉化石门毛氏仍然以大雷山下石门村为最早、最密集的毛氏居住地。村庄建在源于大雷山的大雷溪两岸,进出村口必须要经过梯云桥。梯云桥,因石门村处在海拔约300米的深山峡谷中,常年多云雾,故出入村中如同“梯云”。

如果乘车入村,当车从梯云桥桥面上开过时,决不会有过桥的感受。因为路下五座并列的石拱桥已成为一条宽度为6米,长数十米的现代水泥公路路面的一部分。然而,当你驻足村口时,便会看到犹如隧道出口的滚滚流水和五并拱。(www.daowen.com)

梯云桥,因桥建在奉化溪口镇石门村深山中,时常与白云为伴,故称梯云,是浙东毛氏最早聚居地。

这些不规整的顽石有的叠砌在溪床岩体上,每组乱石拱跨水7米左右,拱顶离水面5.5米,宽度5米左右,共有5组石拱并列为一条长达25米的地下水道。据老年协会介绍,石门村原来建造的是木桥,但屡建屡毁。在明代嘉靖己未(1559),村民在村口又建木桥,桥上架屋5间。至康熙年间(1662-1722),大桥被大水冲毁,后又重建。于乾隆廿四年(1759)冬天,一场火灾又将木桥毁于一旦。乾隆乙酉(1765),村民放弃木结构而改用石拱建桥。第一座石拱仅3米多宽,不久加宽,后来村中人口增多,接连又补建了4座。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完工后,桥面铺上卵石、石沙,而一部分桥上建房。到了现代,桥面上铺了水泥,而桥下依然5拱并列,气势非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