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石硬街道北渡村与奉化方桥镇隔奉化江相望。早在唐宋时期,已有古渡往来,延续千余年,直至现代仍有渡船。据《都州地名志》记载,宋代时,陈氏从安徽迁入北渡村,孙氏从黄岩迁入,村北有奉化江,村南有南塘河,如今仍以孙、陈二姓为主,300余户,共700余人。北渡村对面称为奉化“南渡口”,有避雨的凉亭和古寺庙,离南渡村仅五里。民国年间,从宁波到奉化县城之间还未开通公路,而南渡和北渡是鄞奉的水陆官道,往来免费义渡,由政府和善土出资,长期行善积德,而主要担任义渡的人员都是当时鄞县北渡村人。1933年,北渡村的“钟表大王”孙梅堂与陈宝林又一次捐资修渡口、购渡船。渡口的兴旺促进了北渡村的农村集贸繁荣,每逢一、六有市。市上鄞奉两地的土特产交易兴旺。从北渡村南去奉化或北赴宁波的学子商贾无不在此摆渡换船。
过江后从北渡上岸换乘航船,或从北渡直接过堰坝,所经过的第一座桥就是现在的还金桥。关于这座还金桥还有一个故事。在百年之前,有一位奉化客商天未亮时渡到北渡村,不慎将一袋钱遗落在村道中。幸运的是,孙廷源老人捡到了这袋钱,并在眺江桥亭边苦等失主。直到中午,失主抱着一丝希望寻到了桥边,说清了袋中的钱款数目,欢天喜地领回了失物。后来,这位客商重建了这座桥,改名“还金桥”。孙廷源老人拾金不昧之事传遍了勤奉二县。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在上海经营钟表发迹的北渡村人孙梅堂,系孙廷源之子,首创经营中国民营自鸣钟。民国二年(1913),孙梅堂创国内名牌“三五牌”。一时间,孙梅堂经营之诚信作风与其父拾金不昧传为美谈。民国十五年(1926),孙梅堂有感其父还金之事,出资再将还金桥改建为石墩水泥钢梁桥,这大大方便了无数行人在南塘河上水陆交通,这座桥仍用旧名——还金桥。桥为单孔石梁结构,长13米,宽5米,高3米,中孔跨2.5米,是鄞州西南塘河与北渡港沟通的要津。桥南北有十余台阶,经过此桥陆路可南达洞桥鄞江,北通石碳镇和宁波。桥虽不古老,但有关还金桥的故事将为人们永远流传。(www.daowen.com)
还金桥,在古鄞县与奉化隔奉化江相望的北渡村,因奉还遗金的故事而用做桥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